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82篇 |
地质学 | 163篇 |
海洋学 | 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7篇 |
自然地理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252.
在现有的OTC内碳通量观测仪器设备基础上, 设计开发出一套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 通过L293D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箱盖定时开关, 实现了多年冻土区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 观测主体箱用透明采光性良好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电机传动采用齿轮传动, 箱口和箱盖接触地方用橡胶密封圈包裹, 防止箱盖密闭时漏气.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最大可能性的减小了当前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观测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极大的降低观测费用, 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 基本上实现了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较为精确地自动、连续观测. 试验表明: 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好的2013年5月15日,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都较强, 野点较少, 二者相关性显著(R2=0.96); 而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差的2013年9月1日, 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小, 观测结果规律性强, 野点较少; 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 观测结果规律性较差, 野点较多, 数据可信度不高, 二者观测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2=0.67). 相似文献
253.
在AutoCAD15的环境下利用VBA(Visual Basic Application)宏语言编程实现等值线图自动绘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分析了该课题的意义。介绍了等值线绘制的原理以及方法和过程,并给出了由程序自动绘制的等值线实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等值线圈。 相似文献
254.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农户采用新技术影响因素——以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种植技术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和ISM 解释结构模型,基于575 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定西市马铃薯技术扩散过程中,影响农户采用行为的显著因素,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结果表明:① 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主要受到农户自身变量、行为认知变量、生产经营变量、资源禀赋变量和环境特征变量五大类特征变量的影响;②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专业化程度、组织程度、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农业收入、气候生产力、地形、公路级别和区位为农户采用马铃薯新技术时的显著影响因素;③ ISM解释结构模型表明,定西市农户采用马铃薯种植新技术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专业化程度、农业收入、公路级别、气候生产力、地形和区位为表层因素,农户对科技园区的认知、对新技术的认知为中层间接因素,农户的文化程度、组织程度和家庭结构为深层根源因素。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应加大订单农业的发展力度,重构扩散模式,采用“企业牵头、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的环形扩散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户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提高农业技术扩散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5.
构建联系而完整的遗产地空间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共识和国内实践需求,但既有研究主要聚焦线性文化遗产。鉴于此,针对聚落型文化遗产,结合研究的网络化转向,提出遗产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及其构建路径和方法;以陕西省汉唐帝陵群为例,构建帝陵间交通和旅游网络关系矩阵,综合运用中心度指标、捷夫模式、凝聚子群分析、加权核密度估计、引力模型等方法,识别帝陵网络节点、集群、轴线,形成“点—群—轴—网”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汉唐帝陵网络节点分3个层级,其中7个一级节点与杜陵、桥陵、乾陵3个二级节点构成网络的核心节点。节点中心性主要受其结构位置影响,与其旅游利用程度也有关联。2)汉唐帝陵网络中存在3大派系、7个小团体以及基于此划分的乾县—礼泉—泾阳唐陵、泾阳—三原—富平唐陵、蒲城唐陵、咸阳原帝陵、西安东南台塬汉陵5大集群和汉云陵、汉太上皇陵、唐光陵3个相对孤立的节点。3)汉唐帝陵网络的轴线为“一弧、一纵、两横”,分两主两次,连接核心节点和集群,形成“十点辐射引领、五群协调发展、四轴串联带动”的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56.
基于GIS的边坡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IS已广泛运用于滑坡灾害研究,但GIS和数值方法相结合研究边坡问题的文献很少。原因在于边坡失稳和滑坡形成是复杂的三维空间物理力学过程,而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理论还不成熟。因此,在现有GIS软件平台上实现大区域滑坡灾害数值模拟的关键在于三维有限元网格的自动生成。该文研究边坡岩土数值分析相关数据的GIS数据存储格式,提出基于栅格的六面体有限元网格生成和基于TIN的三棱柱有限元网格生成,并利用ArcGIS9.0、Amys7.0实现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257.
植被盖度的变化动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是表征生态环境变化特征的一个直接的主导性指标, 对其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生态环境变化预报的精度。本研究利用普通照相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段高寒植被的盖度进行调查研究, 并与传统的目估法、目视解译法进行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对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盖度进行简单评估。结果表明, 无论是青藏铁路沿线还是青藏公路沿线, 用模型处理法和目视解译法得到的植被盖度结果之间相关系数都最高,分别为R2=0.96和R2=0.97;比较结果表明, 用模型处理法比用简单目测法获得的植被盖度更接近实际覆盖度, 说明模型处理法适合应用于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植被覆盖度动态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258.
图像平滑与边缘检测的迭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像平滑和边缘检测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研究的经典问题。区别以往对这两个问题独立求解的做法,文中作者将图像平滑与边缘检测问题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首先,提出了基于全局边缘特征的边缘检测算法并对自适应平滑算法进行了改进。然后,利用迭代处理的思想对图像进行平滑和边缘检测,得到了迭代的平滑与边缘检测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平滑过程中的细节保持和边缘检测时剔除伪边缘这两个难题。 相似文献
259.
太湖流域2012年枯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典范对应分析(CCA),于2012年研究太湖流域枯水期浮游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9种,分属7门71属.太湖中蓝藻门密度占总密度的95.8%,为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铜绿微囊藻占总密度的86.7%,为太湖的绝对优势种.太湖流域水系中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密度之和占总密度的92.2%,成为太湖流域水系中的优势种群.其中硅藻门中的小环藻、蓝藻门中的惠氏微囊藻为优势种(属),密度分别达到17.4%、10.3%;鉴定出浮游动物27种,主要为枝角类的象鼻溞、网纹溞和桡足类的哲水蚤、剑水蚤.太湖中浮游动物生物量为265.1 μg/L,枝角类的象鼻溞和网纹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8.7%和5.1%;桡足类的哲水蚤和剑水蚤分别占总生物量的15.9%和22.5%.太湖流域水系中浮游动物生物量只有21.8 μg/L,主要为枝角类的象鼻溞、桡足类的哲水蚤和剑水蚤.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太湖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最高,其次为宜溧水系,然后依次为运河水系、出湖水系、苕溪水系;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则是太湖最高,其次为苕溪水系,然后依次为宜溧水系、出湖水系、运河水系.CC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与硝态氮、总氮、总磷呈显著相关,而浮游动物分布主要与硝态氮、溶解氧、温度呈显著相关.浮游动植物优势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秀体溞、基合溞和温剑水蚤与硅藻呈显著正相关;蓝藻与象鼻溞、网纹溞、汤匙华哲水蚤等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260.
Akindofinformationonshorttermandimminentearthquakeprecursors—researchonatmosphericelectricfieldanomaliesbeforeearthquakesJ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