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形变数字化资料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观测条件及观测质量居全国前列的山东泰安台为例.对固体潮形变观测的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一致性、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固体潮的数字化与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及均值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及仪器零漂等参量的计算,对山东、上海及江苏各套形变数字化仪器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及观测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数字化倾斜仪中,水管倾斜仪的稳定性及精度较高,石英摆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垂直摆倾斜仪的漂移较大且资料精度较低。伸缩仪也存在精度较低的情况,但数字化资料精度略高于模拟资料;压容及体应变仪资料精度较高,但压容仪漂移较大,仪器稳定性不及体应变仪;体应变仪受气压、水位影响较显著。山东各形变台观测贤料总体质量较好,上海余山、江苏常熟台次之,江苏徐州台较其它台受降雨干扰大、漂移大,资料的稳定性及精度较低,说明台址条件是决定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2.
ImOUocrON0verevoluti0narytirne,intetspeCiliccomPctitioncanresultincharactedisplacementSthatfadiitateresourcepartitioningamongspedesffeper,l985,Wilirarnanayake,l99O).Fisharenotablyopportunisticintheirfeding,toknowWhereandhowtheybowilloftenprovidemoreinsightintotheirerelogythansbolyknowingtheactUalcomPonentSoftheirdiet(Motta,l988,HUmPhrieS,l993).ArmrdinglymorphologicalcomParisonsamongcoxiccutwspchprovidemportantinfonnationnotonlytosySteInatistsfaedwithtaxonondcprobbo,butaIsot0erelogistS…  相似文献   
153.
龙马溪组页岩黄铁矿微观赋孔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页岩气地质理论的不断完善,页岩气储层研究也更加精细、量化,黄铁矿作为页岩气储层普遍发育的物质成分,其矿物学特征、赋孔特征与地质意义引起了关注。为细化、量化对页岩储层黄铁矿的地质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实验手段结合图像处理技术(Image Processing),以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中下部优质页岩储层样品为例,探究页岩储层黄铁矿的发育类型和特征,量化表征评价页岩基质莓状黄铁矿在纳米尺度下的孔隙发育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黄铁矿的页岩气地质意义,尤其是其储层意义。实验结果表明,莓状黄铁矿是龙马溪组页岩基质中最主要的黄铁矿类型,集合体直径介于3~10 μm之间;莓状黄铁矿集合体内部晶体间有机质纳米孔发育,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100 nm以下,在页岩储层孔隙分类中莓状黄铁矿孔隙应归入有机成因孔隙类型;莓状黄铁矿集合体及其控制的有机质可以为页岩储层贡献0.7%~7%的孔隙比例,是对储集空间具有正贡献的、不应忽视的孔隙类型;基于图像处理技术(Image Processing)的孔隙分类表征与评价技术可以为储层孔隙研究提供新思路,是实现不同类型孔隙量化研究的可行方法。龙马溪组基质黄铁矿既可以贡献一定储集空间,也与有机质具有成因联系,可以为优质储层发育机理研究与优质储层勘探预测提供依据,在页岩气储层研究与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54.
2008年汶川Mw7.9地震的强地面震动在龙门山前地区造成大量的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震灾害现象。震后野外调查发现,砂土液化点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只有几米深的山前河流的低阶地处,以大面积砾性土液化为特征,约58%的液化点位于距北川断层20~35km的范围内。对喷水高度及喷水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喷水高度与峰值加速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喷水高度异常点(2m)集中于山前断裂系统近地表投影处。汶川地震中喷水高度异常、砾性土液化的位置与山前断裂系统的吻合性说明,沉积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可能在砂土液化强度和与震动相关的地震灾害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类似的地质和水文环境中,除主震的断层错动外,应考虑地质构造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正>新生代沉积地层中古土壤碳酸盐结核氧同位素可以示踪古海拔高度,并越来越多应用于研究青藏高原地形生长的时空演化,对探索高原巨型地貌体形成和高原变形等大陆构造动力学机制问题提供重要约束。青藏高原东南缘高程变化较缓,边界模糊,与较常见的陡变高原边缘形貌特征大相径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治疗阳虚痰湿质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阳虚痰湿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32 例,应用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中焦及双肾区的红外皮温均值,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2 例患者中痊愈11 例(34.38%),显效7 例(21.87%),有效12 例(37.50%),无效2 例(6.25%)。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焦、双肾区的红外皮温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能有效降低阳虚痰湿质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提高中焦及双肾区的红外皮温值。  相似文献   
157.
电离层斜测数据集包括F2层临界频率数据和最大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图,来源于中国地震电离层监测试验网观测数据。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2研究所,在国防科技工业电波环境观测站网原有的稀疏发射站网基础上,根据地震重点监测区带分布和区域数据覆盖能力的双重需要,利用电离层对地基发射信号的反射特性,在华北5个电离层垂测发射站的基础上,建立了20个电离层斜测接收站,形成100条发射—接收链路,达到以经济手段取得电离层加密监测的效果。数据由接收台站接收后,汇聚到北京数据中心,并建立Oracle数据库,将数据入库。通过人工判读,生成可应用的电离层斜测观测数据。此数据集通过数据共享网站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可为地震系统内部各省地震局和研究所进行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以及系统外部科研机构和院校电离层观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8.
文力  刘静  M.Oskin  曾令森  王伟 《第四纪研究》2012,32(5):968-985
利用穿过龙门山地区的河流水文与泥沙资料估算该地区现代侵蚀速率,进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年代尺度的现代侵蚀速率空间分布表明,高侵蚀区分布于控制高原边界的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和岷山活动断裂带附近且位于逆冲断裂上盘宽约50km范围内,其值达0.5~0.8mm/a.在地形上,该高侵蚀速率区对应于陡峭高原边界的地形陡坡带....  相似文献   
159.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针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B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针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胃肠道症状(GI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RMS、HAMD-24、GI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针法治疗BD,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身症状,还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0.
三峡澎溪河水域CO2与CH4年总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哲  白镭  蒋滔  郭劲松  刘静 《水科学进展》2013,24(4):551-559
以2010年6月~2011年5月三峡澎溪河回水区CO2与CH4通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参考澎溪河高阳平湖水域全年4次的24 h昼夜连续跟踪观测结果,对每月各采样点的日通量值进行估算。提出了水下地形划分法和环境因素控制法,将各采样点日通量数据外延至整个回水区水域,并估算了澎溪河回水区水域CO2与CH4年总通量值。研究期间,澎溪河回水区全年各采样点CO2通量均值为(3.05±0.46)mmol/(m2·h);CH4为(0.050 1±0.009 6)mmol/(m2·h)。以水下地形法为基础,该水域全年CO2和CH4总通量分别为40 060.5 t和540.9 t;以环境因素控制法为基础,全年CO2与CH4总通量分别为39 073.0 t和467.2 t。以环境要素控制法为参考,该水域CO2全年平均释放强度为43.26 mmol/(m2·d),在全球水库数据序列中处于中等略偏高水平,CH4全年平均释放强度为1.42 mmol/(m2·d),在全球水库序列中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