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501.
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映秀—石坎段、前山断裂白鹿—汉旺段形成了典型的逆断层-褶皱地震地表形变带,两侧构筑物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中央断裂地震地表形变带突破了以往所认识的断裂活动分段边界,向北扩展了约60km,余震亦具有从中段向北段迁移的趋势。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在此次地震中地表有什么影响或破坏?该段晚第四纪是否有过地震活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前山断裂北段的地震地表特征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并重点选择2个影像线性特征清晰、震害较强烈的疑似地点进行了探槽揭露,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及灾后重建积累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及获得相应的初步认识。主要结论是:前山断裂北段地质地貌、构造、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表表现等与其南侧的灌县-安县断裂(中段)均存在显著差异,晚第四纪活动迹象不明显,前山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段可能终止在永安镇往南一带;永安镇一带前人认为的"活动断裂陡坎"应为侵蚀河岸  相似文献   
502.
新生代气候变化与陆地硅酸盐岩风化和海洋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全球气候自始新世55Ma以来在逐渐变冷。陆地硅酸盐岩在造山带和高原地区通过加速化学风化,消耗了大气中的CO2温室气体造成了新生代气候变冷。目前关于陆地硅酸盐岩风化与海洋Sr同位素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海水Sr同位素变化可作为全球地表化学风化的替代性标志;另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并不存在平均地表风化这种说法,海水Sr同位素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是主要与某种地质构造事件或岩石类型的风化有关。我国应当不失时机地加快对源于喜玛拉雅山地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揭示陆地硅酸盐岩风化与海洋Sr同位素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3.
虽然喜马拉雅河流Sr同位素对现代海洋Sr同位素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国际上目前对有关喜马拉雅河流Sr同位素异常源岩(如放射成因87Sr的来源)的认识仍存在着较大争议。为此,笔者等对高喜马拉雅河流波曲和康布马曲在中国境内河水主要离子化学和Sr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河流放射性87Sr的来源进行了追踪研究。笔者等的研究数据表明,高喜马拉雅康布马曲和波曲河流主要离子水化学主要是受硅酸盐岩风化的影响。青藏高原河流河水TDS和HCO3-主要受岩性控制,片麻岩和花岗岩区河流TDS〈100(mg/L)、HCO3-〈60(mg/L),沉积岩区河流TDS〉100(mg/L)、HCO3-〉60(mg/L),除受蒸发盐岩和地下卤水影响的河流外,河水中HCO3-与TDS成正比,但河水中Si与TDS的关系并不明显。高喜马拉雅河流具有高n(87Sr)/n(86Sr)、低Sr的特征,河流Sr是主要来自于中央结晶岩系硅酸盐岩片麻岩和花岗岩的风化,而片麻岩和花岗岩中具有高n(87Sr)/n(86Sr)、低Sr特征的黑云母的风化应是河流放射成因87Sr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04.
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内陆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区内的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应用生态因子评分方法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首先将保护区划分为13个生态单元,依据原则(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以及定量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选择出评价因子,然后进行各生态单元的自然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社会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依据计算结果,将保护区中各生态单元划分为最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弱敏感区3个等级,明确了生态敏感性的区域分异特征,为该区今后合理的产业布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5.
苏丹Muglad盆地是重要的油气探区,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早白垩世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在盆内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4区西斜坡早白垩世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uglad盆地经历了3次裂谷断陷活动及其后裂谷期的3次热沉降坳陷活动,形成了6个二级层序;在二级层序格架内将白垩系Abu Gabra组至古近系Adok组划分13个三级层序;早白垩世断陷期主要发育湖泊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坳陷期主要发育辫状河及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坳陷的构造演化和同沉积断裂对不同期层序的沉积体系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6.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地区的4个神秘的印记,传统上被解释为“李存孝打虎处”的“虎爪印”和“人足迹”,重新将其解释为大盛群田家楼组恐龙足迹。这些足迹中只有一个最深的“虎爪印”保存了可识别的趾印,表明它是一个有着后内侧拇趾印的兽脚类恐龙左足迹,是一道单步约50cm的直线行迹的一部分;另一种解释是该足迹为小型蜥脚类恐龙的右后足迹,形成行迹的右侧部分,其左侧部分没有保存。马陵山足迹点提供了恐龙足迹如何影响中国民间传说的另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507.
Understanding the Cenozoic vertical-axis rotat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rucial for continental dynamic evolution. Paleomagnetic and rock magnetic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Oligocene and Miocene continental rocks of the Hoh Xil basin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ectonic rotations of central Tibet. The study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Tongtianhe area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Hoh Xil basin and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anggula thrust system in central-northern Tibet. A total of 160 independently oriented paleomagnetic samples were drilled from the Tongtianhe section for this study.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ite and hematite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measurement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s. temperature curves and unblocking temperatures. The mean directions of the Oligocene Yaxicuo Group in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Declination/Inclination = 354.9°/29.3°, k = 33.0, α_(95) = 13.5°, N =5 Sites) and of the Miocene Wudaoliang Group in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Declination/Inclination = 3.6°/36.4°, k = 161.0, α_(95) = 9.7°, N =3 Sites) pass reversal tests, indicating the primary nature of the characteristic magnetiz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ampled areas in the Tuotuohe depression of the Hoh Xil basin have undergone no paleomagnetically detectable rotations under single thrusting from the Tanggula thrust system. Our findings, together with constraints from other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reported by previous paleomagnetic studies, suggest tectonic rotations in the Cuoredejia and Wudaoliang depressions of the Hoh Xil basin were affected by strike-slip faulting of the Fenghuo Shan-Nangqian thrust systems.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and different vertical-axis rotation magnitudes suggest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Hoh Xil basin may be controlled by thrust and strike-slip faulting since the Eocene.  相似文献   
508.
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源地水质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面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在无结构网格上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有限体积法的积分分离散,模型具备有限单元法及有限体积法两者的优点。采用同步遥感、水量、水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在对长江水源地、沿江污染源调查以及岸线稳定段分析结果基础上,进行污染源概化以及确定主要研究江段。在对概化的污染源计算出在设计条件下的污染带分布图,并计算出污染带长、宽随排污量变化曲线;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出长江各水源地及岸线稳定段的水质变化状况。对长江江苏段各主要排污口的污染带进行了计算,并对长江江苏段区域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09.
活动古地理重建的实践与思考——以青藏特提斯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石油工业的推动,特提斯构造域一直作为活动古地理重建的重点研究地区,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全球古地理研究工作的深入。近年来对位于该构造域东部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活动古地理重建的研究工作实践,其主要思路是:在古地理重建数据库和古地理重建模拟系统开发的基础上,依据古地磁学运动轨迹研究古大陆位置,结合古构造和古生物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印度北缘)、拉萨、东和西羌塘地体的古大陆位置进行复位;利用深部地球物理、地表地质断裂证据,借助生物古地理资料,对古大陆和盆地的边界、规模予以限制;利用变形缩短率、构造平衡剖面恢复技术等对原型盆地进行复原;在沉积和生物环境识别划分基础上,编绘基于古大陆重建的岩相和生物古地理图;进一步通过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有关方法和技术,对古海洋海水参数特征、海洋气候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古地理和古构造格局控制下的古海洋、古气候条件与盆地、储集岩和烃源岩的形成环境。通过活动古地理重建的研究趋势分析和青藏特提斯的实践认为,古地理重建是现代地质科学的集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研究不仅具有从过去走向未来,从固定走向活动,从古大陆再造到古地理重建,从示意性的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以及模拟技术、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GPS)等特点;而且具有从单一沉积学要素到古环境、古气候、古海洋等多种要素,可以表现地质历史中各种地质作用及其结果(如古构造和地貌、岩浆和变质作用与各种岩体的剥露)的优势。我们相信,活动古地理重建研究将会成为未来我国沉积地质学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510.
本文以贵州荔波董歌洞3号石笋第6、1次和4号石笋第2次主要沉积间断为例,说明依序发生于89.96kaBP、128.65kaBP、113.40kaBP,结束于0.32kaBP、128.21kaBP、65.50kaBP,延续时间89.65ka、0.44ka、47.90ka的沉积间断,具多级次的地质、气候演变属性,沉积间断时间长,显示度明显,气候事件复杂,间断频发,必有更丰富的气候、环境、地质内涵。贵州都匀凯酉七星洞2号石笋Q2F1、Q2F2,5号石笋Q5F3是碰断面,依序发生于74.24kaBP、60.72kaBP、36.80kaBP,彼此相间隔13.52ka、23.92ka,断面及其上、下石笋段的沉积特征,属突变(灾害)性事件,也有其古气候环境意义。系列事件的测年,须在系统测年基础上,于间断、碰断面上下加密测试,及石笋沉积特征的综合观测,以提高事件测年和定性的可信度,增加古气候环境信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