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02篇
  免费   12346篇
  国内免费   19438篇
测绘学   9927篇
大气科学   6941篇
地球物理   9781篇
地质学   35709篇
海洋学   9977篇
天文学   614篇
综合类   4104篇
自然地理   7633篇
  2024年   665篇
  2023年   1692篇
  2022年   3450篇
  2021年   4179篇
  2020年   3342篇
  2019年   3942篇
  2018年   3289篇
  2017年   3113篇
  2016年   3329篇
  2015年   3808篇
  2014年   3636篇
  2013年   4334篇
  2012年   5035篇
  2011年   4873篇
  2010年   4873篇
  2009年   4580篇
  2008年   4368篇
  2007年   4081篇
  2006年   4013篇
  2005年   3252篇
  2004年   2387篇
  2003年   1699篇
  2002年   1787篇
  2001年   1668篇
  2000年   1308篇
  1999年   584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1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262.
介绍了纳滤膜分离技术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结合我国盐湖卤水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将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263.
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减排目标的区域分配是中国当前控制CO2排放的紧迫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评述了国际上针对国家之间的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方案以及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国内区域分解方案,提出了要想真正公平、公正、可行以及可持续地进行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分配对象、分配原则、分配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分配模型以及分配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64.
羽状流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起到了间接指示作用,为研究冷泉活动区气泡羽状流产生的地震响应,需建立符合实际羽状流特征的模型。为此,参考实际羽状流赋存状态,结合含气泡水体特征,在已建立模型基础上,从羽状流气泡的垂直运移规律、分布特点及羽状流外观特征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先后获得3个羽状流模型,最后的模型Ⅲ更接近实际羽状流赋存特征。通过与实际羽状流的对比,讨论分析了模型Ⅲ的合理性,并得出结论:所建模型体现了实际羽状流气泡的本质特征,并包含了更为复杂的气泡含量变化,可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羽状流地震响应特征,也为气泡羽状流的地震识别及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265.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identify fractal and cha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ual runoff processes in headwaters of the Tarim River. Methods of fractal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plor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temporal changes from 1957 to 2002.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annual runoff processes of the three headwaters of the Tarim River are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s with fractal as well as chaotic dynamics. (2)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s of attractor derived from the time series of the annual runoff for the Hotan, Yarkand and Aksu rivers are all greater than 3.0 and non-integral, implying that all three rivers are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that are sensitive to initial conditions, and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their annual runoff process requires at least four independent variables. (3) The time series of annual runoff in each river presents a long-term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The Hurst exponent for the period of 1989 to 2002 suggests that we may expect to see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annual runoff of the Aksu and Yarkand rivers in the years after 2002, but a decreasing tendency for the Hotan River in the same period.  相似文献   
266.
夏日哈木镍钴矿为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床,现拟建大型露天采场,边坡采用分台阶式高边坡,最高边坡高度超过600m。该工程具有开挖成本高,边坡一但失稳后果严重的特点。为此需要选择一个即节约经济成本又保障整体边坡稳定的最佳边坡角。本文采取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模块极限平衡方法对拟建露天采场假设开挖边坡角的整体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最佳设计边坡角。 本次边坡角优化的思路:首先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拟建边坡的高度等因素将拟建边坡划分为5个区,选择典型边坡工程地质剖面并进行工程地质岩体分段,然后通过岩石强度指标折减计算(本文采用费辛柯法、M.Georgi法和经验法)给各分段的岩体赋予凝聚力、内摩擦角等计算参数,采用极限平衡方法(Geostudio软件中的Slope模块法)对不同角度下对各分区边坡的破坏形式及安全系数进行计算,最后提出了各分区边坡的最佳设计边坡角。  相似文献   
267.
基于应用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环境评价和资源预测的需求,本文独立开发了基于土壤地球化学数据的资源与环境评价信息系统。系统融合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以及具有稳健变异函数的地统计学克里格插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人了非线性的多维分形插值模型;同时,系统结合资源与环境预测和评价的实际需求,集成了单因子指数、地累积指数、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268.
高密度电法在老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宁淮高速公路南京老山隧道工程,查明了隧道YK5 280~ZK5 540段的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并推断出鹰嘴山断层的位置和产状,结合勘察资料证明该断层为高角度逆断层。预测出隧道和断层破碎带相交处为浅部裂隙岩溶含水带中的优良导水带,该处涌水的可能性很大,其推断结果在施工中得到证实。说明高密度电法是进行隧道勘察和构造裂隙岩溶富水带探测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69.
基于网格计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多级格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种适应网格计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多级格网(SIMG,Spatial Information Multi-Grid)技术,通过将网格计算技术与地学格网相结合,提出SIMG的构想并探讨其关键技术的实现;通过研究格网内细部地物表示的精度,力求建立SIMG的划分标准,从而建立我国空间信息多级格网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70.
赵明松  李德成  张甘霖  王世航 《地理研究》2018,37(11):2206-2217
利用安徽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2010-2011年土壤调查数据,运用GIS技术,研究1980-2010年安徽省表层(0~20 cm)和1 m土体中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SOC储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1980-2010年安徽省表层和1 m土体中SOC密度平均减少0.37 kg/m2和1.63 kg/m2,但耕地的SOC密度增加。② 1980-2010年,全省SOC密度空间变化呈现北增南减的趋势,且增加幅度由北向南依次减小。表层和1 m土体的SOC密度增加的面积为56.97%和58.21%。③ 1980-2010年,全省表层SOC储量减少34.23×109 kg,1 m土体中SOC储量减少197.26×109 kg。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岗地和沿江平原的SOC储量增加,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丘陵山区减少。④ 非耕地转换为耕地,比保持用地类型不变或变为其他非耕地类型,SOC密度和储量减少较慢。耕地类型内部转换(水田和旱地间转换)比保持类型不变的SOC密度和储量增加较多。研究成果为区域土壤固碳潜力、土壤肥力变化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