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3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1285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1150篇
地球物理   1525篇
地质学   2745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606篇
自然地理   63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313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21.
云南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及其古水温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金鸡剖面丁家寨组下部含砾层的双层结构特征与不同的地质作用有关:下部砾岩层为滨海相砾岩;上部角砾状灰岩由碎屑流产生。所产遗迹化石指示滨海相环境。根据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颗粒成分、胶结物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丁家寨组冷温水成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22.
本文通过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对上、中、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属性的研究,来分析内蒙古高原岩石圈的三维构造和物质运动。地体拼合属于岩石圈挤压力较小而作用期较长的造陆作用,以内蒙古中部地区为典型代表。此区域现今包括南阿穆尔- 兴安地体西南部和锡林浩特两个元古宙地体,以及形成于太古宙的华北克拉通地体。索伦山- 西拉木伦河断裂是锡林浩特和华北克拉通地体的缝合带。发生在二叠纪的锡林浩特和华北克拉通两个地体的碰撞拼合,造成古亚洲洋南支的封闭,同时也在两个地体之间,形成了索伦山- 西拉木伦缝合带和华北克拉通北缘俯冲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华北克拉通地体继续向锡林浩特地体下方陆- 岛俯冲,形成了宽度为60~120 km的华北克拉通北缘俯冲带。此俯冲带地层向北倾斜,上地壳变形严重,岩石圈地幔破裂充水。锡林浩特地体在石炭纪处于南阿穆尔- 兴安地体南方古亚洲洋北支俯冲的岛弧带位置,在二叠纪和华北拼合时又处于华南克拉通北方古亚洲洋南支俯冲的岛弧带位置,幔源岩浆侵入频繁。在中生代拼合后又处于地壳转变为拉张的阶段,幔源岩浆侵入作用有增无减。由于幔源岩浆侵入作用时间长久,岩浆化学分异会更加彻底,锡林浩特地体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523.
地球系统科学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心源  郭华东 《地理科学》1999,19(4):344-348
数字地球将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带来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信息获取渠道的革命,因对地观测和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的发展将使传统的野外地学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从而使地球系统科学的建立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24.
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景观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曾辉  邵楠  郭庆华 《地理学报》1999,54(3):253-262
本文以1988年-1996年6个时段景观遥感类型图为主要信息源,利用信息熵法和空隙度指数法对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异质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开发区主要呈宏观异质性分布,果园,农田和林地呈微观异质性分布,城镇和水体的异质性分布特征均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25.
本文从三条典型含金蚀变破碎带入手 ,通过对其次生富集带的分析、对比、归纳 ,揭示出次生富集带的深度、厚度和品位变化规律 ,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次生富集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26.
Based on satellite observation data, using dynamics equation, the ionospheric O+ ion’s distribution in the synchronous altitude region for different geomagnetic activity indexK p is studied by 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numerical analyzing, and semi-empirical models for the O+ ion’s density and flux versus longitude in the synchronous altitude region for differentK p are given. T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ynchronous altitude region: (i) The O+ ion’s density and flux in day-side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nightside. (ii) With longitude changing, the higher the geomagnetic activity indexK p is, the higher the O+ ion’s density and flux, and their variation amplitude will be. The O+ ion’s density and flux whenK p 6 will be about ten times as great as that whenK p = 0. (iii) WhenK p = 0 orK p 6, the O+ ion’s density reaches maximum at longitudes 120° and 240° respectively, and minimum in the magnetotail. WhenK p = 3−5, the O+ ion’s density gets to maximum at longitude 0°, and minimum in the magnetotail. However, the O+ ion’s flux reaches maximum at longitude 120° and 240° respectively, and minimum in the magnetotail for anyK p value.  相似文献   
527.
Plunkett  S.P.  Vourlidas  A.  Šimberová  S.  Karlický  M.  Kotrč  P.  Heinzel  P.  Kupryakov  Yu.A.  Guo  W.P.  Wu  S.T. 《Solar physics》2000,194(2):371-391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re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erupting prominences near the solar surface. A spectacular eruption of the southern polar crown prominence was observed on 2 June 1998, accompanied by a CME that was well-observed by the LASCO coronagraphs on SOHO. The prominence was observed in its quiescent state and was followed throughout its eruption by the SOHO EIT and later by LASCO as the bright, twisted core of the CME. Ground-based H observations of the prominence were obtained at the Ondejov Observatory in the Czech Republic. A great deal of fine structure was observed within the prominence as it erupted. The prominence motion was found to rotate about its axis as it moved outward. The CME contained a helical structur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jection of a magnetic flux rope from the Sun. Similar structures have been observed by LASCO in many other CM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lux rope to other structures in the CME is often not clear. In this event, the prominence clearly lies near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structure identified as a flux rope. This structure can be observed from the onset of the CME in the low corona all the way out to the edge of the LASCO field of view. The initi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ME are modeled using a fully self-consistent, 3D axisymmetric, MHD code.  相似文献   
528.
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勘查西北干旱浅层地下水效果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勘查地下水是一种新的应用领域,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能直接进行地下水勘查的技术.我所自一九九九年引进法国Numis仪器以来,先后在陕西黄土区、宁南黄土区等地开展寻找不同类型浅层地下水的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野外成果.本文是在分析总结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强干扰背景下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同一测点"8”字型与"正方形”发射线框二者勘查结果比较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529.
植物化石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指标常用来反映古气候的变化,然而碳同位素这个指标在特定地区反映气候的定量关系缺乏检验。研究剖面选择自中国的秦岭(34°14'24″N,106°55'30″E)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接近贝加尔湖地区(51°35'08″N, 100°45'49″E)的研究剖面线,选择了3种C3植物(Artemisia scoparia, Ajania achilleides 和 Artemisia frigida),在剖面线上沿南北方向上每隔4'到5'采取一个样点,共选取161个C3植物茎叶样品进行了δ13 C值测定。同时收集了剖面线附近气象站的降水、气温等资料,用插值方法得到每个采样点的气温、降水数据。分析表明:C3植物的δ13 C值分布范围为-30 ‰ ~-22 ‰ ,其平均值为-26.81 ‰ ,该平均值较全球C3植物δ13 C平均值偏正。通过对比C3植物δ13 C与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发现C3植物δ13 C、年均降水量、生长季节的干燥度有非常一致的变化趋势,而C3植物δ13 C和年均温不具有一致性。通过一元回归分析也同样发现C3植物δ13 C与年均降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y=-0.0077x-24.838,n=161,R2=0.4418,p=0.01),与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y=0.7328x-28.806,n=161,R2=0.3685,p=0.01),而与年均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y=-0.0461x-26.756,n=161,R2=0.0232,p=0.01)。在本研究区C3植物δ13 C对年均降水量和生长季节的干燥度响应十分显著,而对温度的响应不明显。研究区具有明显的降水和温度的梯度分布特征,是验证植物碳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理想场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与其地面上的植物碳同位素息息相关。研究也说明,在本研究区或其他气候植物组合相似的地区可以利用古土壤中的有机质碳同位素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反映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30.
伊犁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犁盆地侏罗系水西沟群是一套在基本一致的构造应力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含煤碎屑岩建造,但在这套地层的中部(三工河组)出现了岩性、颜色的突变,并且对应的测井曲线也出现明显的突坎现象。笔者运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从年代地层、岩性、体系域、沉积韵律以及测井曲线解释等5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群中部存在一不整合面(或层序界面),并尝试对水西沟群层序地层进行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