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6篇
  免费   1376篇
  国内免费   2173篇
测绘学   727篇
大气科学   1290篇
地球物理   1365篇
地质学   3943篇
海洋学   1019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682篇
自然地理   88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17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61.
Both 1981 and 2013 were weak La Niña years with a simila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yet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during August exhibited an opposite anomaly in the two years. A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 strong SST anomaly in the tropics, the cold advection from Eurasian high latitudes and the convec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fluencing the strength and position of the WPSH in August. In August 1981, the spatial pattern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meridional circulation with a strong ridge in the Ural Mountains and a deep trough in Siberia, which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cold air invading into the lower latitudes. Accordingly,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to the north of the WPSH was reduced by the cold advection anomaly from high latitudes, resulting in an eastward retreat of the WPSH. Moreover, an anomalous cyclonic circul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excited by enhanced warm pool convection,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eastward retreat of the WPSH. By contrast, the influence from high latitudes was relatively weak in August 2013 due to a zonal circulation pattern over Eurasia, and th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induced by suppressed warm pool convection also facilitated the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WPSH. Therefor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high latitude and tropical circulations may contribute a persistent anomaly of the WPSH in late summer, despite the tropical SST anomaly being weak.  相似文献   
162.
Recent significant tornadoes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Introd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whose annual number of tornadoes can exceed 1000,the average number of tornadoes per year in China over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is estimated to be fewer than 100(Fan and Yu,2015),even though both countries are located in a similar latitudinal zon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The annual average recorded number of F1(Fujita scale)or EF1(enhanced Fujita scale)intensity or higher tornadoes in China between 1961 and 2010 is about  相似文献   
163.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若干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REOF) 方法探讨淮河流域1961—2010年夏季降水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北大西洋涛动 (NAO)、印度洋偶极子 (IOD)、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PDO) 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各气候因子不同位相单独以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ENSO,PDO,NAO,IOD等气候因子具有较稳定的相关性,其中,PDO和IOD是影响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键因子,且PDO与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各气候因子的冷暖位相单独及联合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同,PDO的冷期以及NAO,IOD冷位相使流域北部的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PDO分别联合ENSO,NAO和IOD的冷、暖位相对流域北部地区和淮河上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4.
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推进,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对于基层气象台站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区域气象站的建设已覆盖到各乡镇,将这些区域气象站资料用直观的色斑图来显示,可有效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系统综合使用VB、Fortran、Gr ADS等技术,实现对区域自动站气象资料的查询、处理与绘图等功能,并可分县制作绘图边界和色斑图,为决策气象服务提供精美素材。  相似文献   
16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4年7月30日至31日发生在我国东部的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着重分析了干侵入对此次飑线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层阶梯槽引导高层干冷空气向下入侵后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增强了大气不稳定,不稳定能量累积;低空切变线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是此次飑线的重要触发机制。对干侵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中,干侵入来源于高空槽后下沉气流,干侵入底部风场调整使得飑线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了转向。在飑线发展过程中,干侵入范围扩大、强度增强;干侵入使飑线发生区域上空空气变冷、变干,增强了大气不稳定。干侵入底部的低相当位温空气与飑线内部高相当位温空气混合是飑线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6.
采用作物模型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长期历史气象资料,以作物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工具,系统分析了河南地区旱稻生育期水分盈亏情况。以模型模拟的雨养条件下实际蒸散量相对于潜在条件下的蒸散量(即需水量)的亏缺率,即水分亏缺指数,以雨养条件下产量相对于潜在产量的损失率(即灾损指数)作为产量灾损强度评价指标,从受旱程度和产量损失两个角度构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干旱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旱稻生育期集中在6—9月,水分亏缺最多的阶段为出苗—穗分化阶段,水分亏缺指数变化在0.50~0.60,其次是开花—成熟阶段和穗分化—开花阶段,水分亏缺指数变化在0.11~0.43;全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在0.36~0.50。出苗—穗分化阶段干旱发生的风险最大,其次是开花—成熟阶段,穗分化—开花阶段的最小。河南旱稻生育期干旱风险呈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分布,其中三门峡、济源西部一带风险最高,洛阳南部和南阳西北部一带最低,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和豫东、豫南地区风险居中。  相似文献   
167.
李雪  咸迪  亓永刚  徐喆  钱建梅 《气象科技》2016,44(4):692-696
简述了目前我国风云卫星数据服务以及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的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风云卫星数据服务评价的6个1级指标和19个2级指标。设计了风云卫星数据服务评测量表,并采用分半信度、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量表作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评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确定了包括服务平台易用性、服务流程规范性、服务响应及时性、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工作主动性、服务宣传广泛性等6个方面的风云卫星数据服务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8.
通过分析2001—2012年上海市PM_(10)浓度(由API(Air Pollution Index)转化得到)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上海市PM_(10)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上海市PM_(10)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应分别建立遥感反演模型。2)分析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与PM_(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AOD须经过垂直和湿度订正才可与PM_(10)建立较好的关系。3)结合垂直和湿度订正分别建立的上海市PM_(10)浓度春夏秋冬四季的遥感反演模型均通过了拟合度检验,其中春季模型采用指数函数、夏季和秋季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冬季采用幂函数、全年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利用此四季模型反演上海市PM_(10)浓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9.
贵州西北部发育多处基性侵入岩,总体规模较小(约0.25 Km2),多沿深大断裂侵位,出露于铅锌矿点外围,本文对猫猫厂、凉山两处矿点附近的儿马冲和白岩庆两地小型基性侵入岩进行了重点研究。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细粒辉长岩,造岩矿物主要为拉长石、普通辉石。SiO2范围为49.60-51.09 wt%,MgO从3.88-4.27 wt %,TiO2为3.69-3.85 wt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68.3±7.4 Ma,显示岩浆侵位于二叠纪。基性侵入岩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呈OIB型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F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有Sr、Y亏损,Pb富集。(87Sr/86Sr)i范围0.706749~0.707069,(143Nd/144Nd)i范围0.512313~0.512363,εNd(t)范围0.2~1.2;源区熔融深度处于石榴石橄榄岩相深度,可能经历了1-3 %的部分熔融,处于亏损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向原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的过渡区。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分离结晶,受到了有限的地壳混染作用,未经历明显的AFC过程。地壳物质在地幔源区中的加入可能是造成地幔富集的主要原因。侵入岩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两方面所表现。一方面是二者间构造活动上的耦合性。另一方面是基性岩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化学屏障层作用。  相似文献   
170.
地物具有多尺度的特点,单一尺度难以准确描述遥感影像包含的地物纹理信息。利用我国自行研发的高分一号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灰度共生矩阵对第一主成分进行纹理特征提取,利用Jeffries-Matusit距离选择多尺度组合,并通过单一纹理结合多光谱数据的分类精度,以及纹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最终选择多尺度纹理特征组合进行面向对象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多尺度纹理特征组合的面向对象GF-1影像分类能有效提取地物信息,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1.75%,Kappa系数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