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5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427篇
测绘学   337篇
大气科学   932篇
地球物理   903篇
地质学   2084篇
海洋学   533篇
天文学   222篇
综合类   324篇
自然地理   41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为幔源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幔源流体主要为岩浆(岩)和CO2气体。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该断裂带在古近纪-新近纪至少经历了四期富CO2幔源流体活动。高青-平南断裂带富CO2幔源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形成无机CO2气藏;②通过能量——热的作用和物质,即CO2的加入,影响水-岩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改善油气储集层的物性;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源岩的排烃效率,增加油气的运移速率。  相似文献   
42.
康滇地轴中南段铀成矿条件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康滇地轴中南段铀矿化划分出3种类型(砂岩型、钠交代岩型和元古代浅变质岩型),并阐明其主要特征。提出了元古代地壳演化曾经历了原始古陆形成阶段、沉降活动阶段和基底再团结阶段,认为中元古界昆阳群是有别于典型的含铀碳硅泥岩沉积建造。通过对该区部分岩石原始铀含量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关岩石可作为该区铀源岩的新认识;划分出碱性和酸性两大类型的热液蚀变,指出本区以发育碱性蚀变地段的成矿前景较好。指出该区铀成矿前景:(1)该区不具备形成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地质条件;(2)非澳加式元古代不整合面型的铀成矿前景较差;(3)本区碱(钠)交代岩型铀矿化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3.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总被引:195,自引:10,他引:19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期间,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Micrometeorological data for wind and temperature from a 325 m high lower in Beijing City are analyzed by use of local similarty theory Non–dimentional wind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s Φ and Φ are determined by three techniques called respectively, eddy-correlation, mean profiles and inertia subrange cospectra (ISC) method for a wide range of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from unstable to stable condition Average dissipation rate Φ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KE) is evaluated from u-spectrum as a quanlity required in the last technique. Ratio of the eddy transfer coefficients. α(= K / K) is calculated from Φ and Φ estimations. The results from various technique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some available empirical results in the lwor -layer. it is shown that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detefrmined by mean profiles and ISC methods in the lower-layer turbulence are in agree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some other result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49735170. The authors are very grateful to the members, working for the State Key Lab.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n Beijing, who supplied the data from the meteorological tower for this paper. The authors wish to thank to Mrs. Israa H. A. in the presentation of data on the required style.  相似文献   
45.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入射角、反射角和透射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动现象的数学描述,远比对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数学描述要复杂得多.这一复杂性主要来自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许多物理特性,不同于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物理特性.因此,计算各向异性界面处的反射角和透射角在数学意义上变得非常复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Snell定律已不再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必须加以修改.本文发展了一种计算各向异性介质分界面处入射角、反射角和透射角的新算法,即修正后的各向异性介质中的Snell定律.   相似文献   
46.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08秒(北京时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6.1地震,此次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8.0、2013年芦山MS7.0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显著地震,与后者在空间上仅相距9 km.为揭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及其与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关系,进而理解龙门山断裂带强震孕育动力学过程与地震危险性,本文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芦山M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多阶段定位法对2013年芦山MS7.0地震以来余震区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基于库仑应力讨论两次地震的应力触发关系.结果显示,芦山M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分别为221°、40°和105°;节面Ⅱ的参数为22°、52°和78°,矩心深度14 km,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呈现一组与龙门山断裂带性质接近的节面.反演给出的P轴方位角为120°,倾角为6°,反映了此次地震主要受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背景构造应力场一致.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芦山MS6.1地震序列发生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震断层北西侧的一条倾向南东的反冲断层上,据此可判断震源机制解的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指定发震与接收断层,计算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对此次MS6.1地震所在断层的最大库仑应力加载值可达1.5 MPa,说明前者对后者有显著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47.
低温雨雪过程的粒子群-神经网络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预报场资料,通过分析提取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及其预报因子,使用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非线性的统计集合预报模型 (PSONN-EPM),对我国南方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以过程的冷湿程度及影响范围为标准,将低温雨雪过程分为一般过程和严重过程,并建立不同的预报模型效果较好。通过10 d独立样本预报试验看,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比基于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预报模型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小,对严重过程预报能力高于对一般过程预报,且这种非线性统计集合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不需要调整神经网络参数,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48.
风机基础作为海上风机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上部风机所受到的风浪流荷载,并且对风机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至关重要。吸力式桶形基础由于其安装简单和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海洋平台基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步应用于海上风机基础中。但由于海上风机与海洋平台在海洋环境中的荷载工况有一定的差别,仍需要通过对其承载特性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认识,以实现吸力式桶形基础在海上风机基础中的可靠应用。文中通过总结和评价现有研究对桶形基础在不同土体条件以及荷载条件下进行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综述了静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和黏土中的吸力式桶形基础的承载特性研究现状,以及海上风机吸力式桶形基础的相关研究。文章展望了目前应用于海上风机基础的桶形基础仍缺乏的研究,为海上风机吸力式桶形基础的可靠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9.
2020年5月山东共出现13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8次出现冰雹,共15市(93.8%)81站(65.9%)出现降雹,单站最大降雹次数为4次。10次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5次出现短时强降水,强对流次数之多、范围之广、强度之大、灾害之重为近10年少见。其中,“5 ·17”强对流天气过程最为剧烈,其冰雹范围之广非常罕见,最大冰雹直径为4.5 cm,最大风速达36.6 m ·s-1(12级),最大雨强达56.9 mm ·h-1。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和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资料,对2020年5月山东强对流天气特点及强对流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5 ·17”强对流天气过程为例,对雷达回波特征和风暴内的垂直运动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一方面有利于其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到达山东,另一方面阻挡西风带系统,导致前倾槽强度偏强,长时间维持在山东上空;500 hPa异常偏强的暖高压脊前西北气流携带的冷空气叠加在850 hPa偏强的暖温度脊上空,造成山东上空长时间为位势不稳定大气层结。(2)在上述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山东上空水汽充沛,对流有效位能偏大,冀鲁豫3省交界处气旋式辐合偏强,鲁中地区稳定存在一条辐合线,容易触发产生强对流天气,造成山东5月强对流天气频发。(3)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是造成“5 ·17”强对流的直接原因,对流风暴内部的上升速度高达28 m ·s-1。  相似文献   
50.
1990年报道了在中国内蒙古河套平原由于饮用污染的地下水而患砷中毒的病例.估计目前内蒙受到砷中毒影响的居民已超过41万人.从1997年至2004年,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调查和医学调查,并装置了管道输送的供水系统.这些调查揭示了河套平原地下水受砷污染的机理:由于被吸收的砷释放进入地下水,蓄水层中不断加强的还原环境造成铁氢氧化物的溶解.为了防止砷中毒病人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停止饮用污染过的水和供应安全的饮用水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来了解砷污染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