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2篇 |
免费 | 1049篇 |
国内免费 | 16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7篇 |
大气科学 | 1190篇 |
地球物理 | 1045篇 |
地质学 | 2595篇 |
海洋学 | 703篇 |
天文学 | 225篇 |
综合类 | 421篇 |
自然地理 | 5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262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284篇 |
2019年 | 318篇 |
2018年 | 338篇 |
2017年 | 269篇 |
2016年 | 303篇 |
2015年 | 266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271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297篇 |
2010年 | 307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25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81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69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研究进展——泛大陆巨型季风气候:形成、发展与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型季风是指二叠纪—三叠纪期间泛大陆上存在的强烈季节风,它的形成与泛大陆的形状、海陆分布及大陆的纬向分布密切相关。从晚石炭世泛大陆的聚合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泛大陆裂解,巨型季风经历了形成、发展到衰退的过程。在三叠纪,泛大陆很大且几乎关于赤道对称,巨型季风达到最大强度。它对古气候、古环境、古生物及沉积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泛大陆低纬度地区呈现出干旱和潮湿交替的气候特征,蒸发岩和红层广泛分布;高纬度地区温暖潮湿,煤层大量分布;科罗拉多高原(美国西部)、西特提斯(欧洲)和东特提斯(中国)等地的二叠纪—三叠纪沉积地层也显示了受巨型季风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3.
岩溶是水工电法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为探明地下岩溶的发育与分布,对较为复杂的组合球形岩溶地质体,建立了计算其视电阻率的物理数学模型,并采用等效视电阻率迭代法计算沿测线水平方向及垂直测线水平方向上组合球形岩溶的中梯装置的ρs值。重点分析了不同组合模式的中梯ρs曲线形态特征,并讨论了μ2值变化,测量电极距MN大小对组合球形岩溶地质体中梯ρs异常的影响规律。得出中梯ρs曲线对沿测线水平方向的组合球形岩溶地质体分辨能力最强,而对垂直测线水平方向以及铅垂方向的组合球形岩溶地质体,中梯ρs曲线无法分辨;μ2值的变化既影响中梯ρs曲线异常幅度,也影响其形态;当两个组合球形岩溶地质体之间的距离ΔX与MN之比ΔX/MN≤1/3时,ρs曲线会发生畸变,直接影响分辨能力,并会导致错误的解释结果。故ΔX/MN值必须大于1/3,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MN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94.
臼齿(Molar Tooth)碳酸盐岩问题已经研究了100多年,许多学者都对它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文中作者列举了现有各种臼齿碳酸盐岩的成因假说,指出了这些成因假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臼齿碳酸盐岩生物成因的可能性。从元古代生物演化的规律说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繁盛及衰退的时期与地球上真核生物的出现和繁盛及后生动物出现的界线相一致;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结构构造特征、化学组成(特别是黄铁矿的形态和SnO2的富集)、碳、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臼齿(微亮晶)碳酸盐岩生物成因可能性的证据;还特别指出元古代叠层石的生长和繁盛与臼齿碳酸盐的岩发育呈负相关关系。 同时也阐述了生物成因解释遇到的困难,并指出今后应大力开展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别是早期成岩作用和相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从元古代古海洋化学性质的变化着手研究将成为揭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95.
热带太平洋线性海气耦合系统的主模与ENS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包含海洋表面边界层、线性海洋大气动力学以及完整的关于不均匀气候态线性化SST预报方程的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模式, 在真实的气候背景态和参数域内,研究了海气耦合系统的特征值问题,确定了线性耦合系统主模的特征周期及其稳定性特征,进而揭示了主模和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准两年振荡是线性海气耦合系统中的最不稳定模态,且只有该模态类似于ENSO水平结构。因此,准两年振荡很可能是海气耦合系统固有的最根本性的振荡过程。本文也对准两年振荡的形成与年循环的关系以及它在ENSO时间尺度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7.
98.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99.
A Dipole Patter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Mid-high Latitude Asia and Related Snow Cover Anomalies in the Preceding Spring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dipole patter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Asi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opposing summer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between the Mongolian and Northeast China (MNC) region and the West Siberian Plain (WSP), is found to be clear and stable on both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scales during 1981- 2011. Spring snow cover anomalies over a small region within the WSP and the Heilongjiang River (HR) reg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this dipole mode during the subsequent summer, and they can therefore be considered as forecasting factors. Our statistical results imply a potential process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ring snow anomalies and the summer rainfall dipole. Corresponding to the snow anomalies, Rossby waves propagate along a path from the WSP region, via the Mongolian Plateau, to the Stanovoy Range during summer. At the same time, Rossby-wave energy divergences and convergences along this path maintain and reinforce an anomalous cyclone and anticyclone pairing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which is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opposit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between the MNC and WSP regions.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need- ed to further confirm the above conjecture and demonstrate the detailed physical mechanisms linking the spring snow cover anomalies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dipole. 相似文献
100.
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有限区球面均匀网格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有限区变网格模式。使预报的窗口区设计为均匀细网格0.5°,而窗口区以外则以0.1°经纬度均匀向外递增。采用廖洞贤1995年提出的坐标变换方法,变网格中的模式方程可以在相应的均匀网格上进行计算。利用实际资料对绝热模式进行了变网格与全场均匀细网格0.5°的对比试验。3个个例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窗口区变网格模式预报几乎与全场均匀细网格模式预报水平相当。但由于窗口区外网格点数减少而所用计算机时(CPU)节省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