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12油藏Ⅺ、Ⅹ-Ⅸ、Ⅷ-Ⅵ、Ⅴ-Ⅰ油层组段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砂西区块N1-N^12油藏从下向上发育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一前缘亚相,整体为一套反旋回沉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砂西区块N1-N^12油藏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Ⅷ-Ⅵ油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构造高部位的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地区的主要储集体,Ⅴ-Ⅰ油层组发育的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为该区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32.
江西相山邹家山-石洞断裂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祥荣  林舸  龙期华  周叶 《铀矿地质》2006,22(5):281-289
邹家山石洞断裂构造带(又称邹石构造带)由几组大致平行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为30°~40°,倾向NW或SE,倾角65°~85°,深切基底达10 km,属区域性NE向走滑断层。根据断裂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联合控矿作用等特点,自北向南将邹石构造带分为石马山段、邹家山段、书塘段和石洞段。研究构造带的铀矿化蚀变特征及构造控矿规律发现,邹石构造带在不同地段控矿形式不同,按容矿位置可分为两类,即主断裂容矿和旁侧次级断裂容矿。邹石构造带的铀矿化作用明显分为两期,邹石构造带附近的铀矿床均存在铀赤铁矿型矿化蚀变,表明邹石构造带对成矿的重要作用。相山矿田各矿床内矿带的展布表明,主要矿带走向的法线方向总是指向相山盆地的特定区域。在总结已知矿床规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邹石构造带仍然是相山盆地最具找矿潜力的地区之一,书塘地区是邹石构造带的首选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33.
土壤环境中砷元素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省英  冉伟彦 《物探与化探》2006,30(1):83-86,91
论述了各环境介质中砷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出土壤第Ⅱ环境中的砷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砷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且主要以稳定矿物形式存在;但当土壤砷总量高时其可溶性砷量亦相应高,砷在土壤中易形成Fe、Al、Ca型砷化物而被固定;当土壤pH值增高至中性或碱性时,砷易转化为迁移能力更强、毒性更大的三价砷。砷对作物、人体生态系统危害作用明显,砷通过蔬菜对人体的危害甚于谷物,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中砷污染。  相似文献   
34.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 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 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 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35.
通过详细的地震剖面解释,结合川西前陆盆地演化史,阐明莲花山地区地下断层及褶皱的几何形态及特征。认为区内部分断层是继承先成断层发育而来,部分断层是喜马拉雅期运动的产物;部分断层存在断层反转现象;控制盆地内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几个大断层。  相似文献   
36.
在简单介绍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探槽点古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走滑断裂上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的因素。松山探槽点跨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揭示颜色和粒度不同的地层互层的沉积序列呈近水平面状展布。在断裂带内地层发生错断、旋转和拖曳等变形现象。多个层位上的这种变形表明该点揭示了6次古地震事件。炭屑的~(14)C年龄限定了6次事件均发生在距今3500~3900年以来,其中最新的4次事件从老到新分别为0~410aAD、890~1000年之后不久、1440~1640 aAD和1990年景泰-天祝Mw5.8级历史地震。该序列及其他例子表明连续的、高沉积速率的微构造环境是走滑断裂上探槽选取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7.
从空间数据服务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几种典型高性能存储系统的特点;分析研究了空间数据服务器系统的数据服务过程,提出并设计了由目录服务系统、磁盘服务系统、数据分布系统、客户应用系统以及高速宽带网络组成的分布并行的空间数据服务器系统体系结构。最后,通过空间数据服务实验,验证了该体系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规则格网数据分块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规则格网数据金字塔模型的构建方法;系统论述了基于金字塔模型的规则格网数据可视化编辑原理、方法和实现过程,特别对格网数据编辑结果向金字塔模型中其他数据层的传播进行了全面研究,编程实践了单点和区域两种方式对基于金字塔模型的规则格网数据的可视化交互编辑。  相似文献   
39.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improved simultaneous physical retrieval model(ISPRM),in the lightof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approach,the variational simultaneous physical retrieval model(VSPRM)has been developed.Its approximation of 1st degree is VSPRM1,which is identicalwith the ISPRM.Its approximation of 2nd degree is VSPRM2,more advanced than the VSPRM1.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function of VSPRM2,pointing out the potentiality of synergy retrievalof this model.Also,it has dealt with the problem of parameterization of water vapor's kernelfunctions and retrieval of water vapor remote sensing.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trong ill posed inverse problem,prior information mustbe used wisely in order to get the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radiance R.In the previous paper,wediscussed how to build the best first guess field,the way to determine the P_s and to correct thecalculation of radiance.In this paper,we continue discussing in depth about the calculation oftransmittance,the determination of surface parameters and the selection for an optimumcombination of channels for the low-level sounding.The long-term experiment and comparison work under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have shownthat the ISPRM is useful for retrieval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parameters over Chinaincluding the Tibetan Plateau,and it further proves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well-posed inversetheory.  相似文献   
40.
A new tephra has been identified within a long core (EC 3) sequence recovered from Les Echets, near Lyon, France. This visible tephra was discovered as part of a high resolution multiproxy re-investigation of the Les Echets sequence. Independent chronological information suggests that the tephra is c . 2 000–45 000 years old,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t is of basanitic composition. The latter suggests a possible origin in the Eifel; however, as yet, no other volcanic events or deposits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Les Echets tephra. New sedimentological and chronological data are presented indicating that the tephra falls within an interval that most likely correlates with Dansgaard–Oeschger events 12-9. Thus, this tephra could potentially be an important middle MIS 3 marker horizon in central Europe if it can be traced in other palaeorec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