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4篇 |
免费 | 566篇 |
国内免费 | 92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7篇 |
大气科学 | 328篇 |
地球物理 | 435篇 |
地质学 | 1608篇 |
海洋学 | 599篇 |
天文学 | 23篇 |
综合类 | 215篇 |
自然地理 | 3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83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45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11篇 |
2011年 | 238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202篇 |
2005年 | 145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1.
中国东部中生代造山带不同于陆缘俯冲作用和陆间大陆碰撞造山带,也不是陆缘和陆间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某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由深部软流层上涌造山作用形成的一个新类型的造山带,又称东亚型造山作用。它的造山作用过程是:(1)早中生代(230~180Ma)的前和初始造山幕,深部软流层物质上涌和底侵作用导致冷、强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线状破裂与局部拆沉;(2)中、晚侏罗世(180~140Ma)主造山幕,软流层大规模上涌并沿着岩石圈底部壳-幔边界横向侵入和伸展,使垂向差异运动转变为水平挤压作用,结果地壳表层发生大规模的褶皱构造变形和推覆构造,使陆壳加厚形成山根,岩石圈根发生部分拆沉;(3)白垩纪(140~65Ma)的晚期造山幕,加厚的陆壳山根与岩石圈根的大规模拆沉,岩石圈进入全新的从挤压向伸展转变和巨大减薄阶段,软流层大规模上涌成山。 相似文献
812.
通过对深圳西海岸多个工程项目勘察资料分析和对比,区内软土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抗剪强度等工程特性存在差异,按工程地质分区进行统计,并结合以往海隔堤修筑和软基处理工程经验,提出处理建议,对该区填海造陆软基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13.
利用中国大陆区域35个地磁基准台站2008~2015年的观测数据,结合高精度的地壳磁场模型NGDC-720,计算各台站观测值和地磁场模型值7个要素之间的差值。通过引入均方根误差,评估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12和世界地磁模型WMM2015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IGRF12模型与台站年均值的一致性吻合较好,但对于不同台站,IGRF12模型误差相差较大。WMM2015和IGRF12模型误差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地磁各要素差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均方根误差十分接近,其中地磁偏角和总磁场强度的均方根误差优于16'和100 nT。因此,在研究中国区域地磁异常时,IGRF12或WMM2015模型均可作为主磁场改正的参考背景场。 相似文献
814.
815.
通过“三孔隙度”测井系列交会识别岩性的方法,可以较易区分研究区奥陶系灰岩、中砂岩、灰质白云岩等典型岩性。根据常规测井方法与成像测井的处理成果,并结合岩芯观察和显微镜下观测结果,认为塔中南坡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三类储层,即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以及裂缝—孔洞型储层;针对不同类型储层的特点,总结了各种类型储层在常规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并对塔中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评价,研究区以Ⅲ类储层(裂缝型储层或孔洞型储层)最多,Ⅱ类储层(裂缝—孔洞型储层)次之,Ⅰ类储层(洞穴型储层)未见典型发育段。这些认识对寻找塔中南坡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16.
以农林系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为目标,通过研究建立变化密度及多种类混杂的森林生长模型,修正了SWAT模型采用平均森林植被密度和单一植物生长模式估算生物累积量的问题,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森林优势组份丰度遥感反演模型、叶面积指数和消光系数遥感反演模型以获取森林生长模型的相关参数.同时,根据间作套种下的辐射能利用Keating方程,引入间作套种指数变量,修正SWAT原有的单一生物量日积累模型,探讨了作物复种指数、间作套种指数遥感反演方法和以此为基础的作物间作套种生长模型.以亚热带季风湿润区红壤背景下的鄱阳湖流域子流域梅江流域为试验区,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修正SWA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后的SWAT模型与原始SWAT模型相比,在模拟流量和营养盐负荷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在模拟流量方面,有效性提高了7.8%,流量峰值的模拟也得到了改善,能更好地反映地表蓄流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模拟营养盐负荷方面,有效性提高了6.4%(总磷)和6.1%(总氮). 相似文献
817.
基于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的船舶轨迹异常行为快速检测对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辅助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AIS数据具有容量大、更新频率快的特点,而当前AIS轨迹异常行为检测方法依赖于大量的训练样本与历史数据,实用性与普适性较差,难以用于船舶轨迹异常行为快速检测.为此,本文定义了船舶追踪、航速、航向、位置4种异常行为检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船舶AIS轨迹异常行为检测方法,实现了船舶AIS轨迹的异常行为快速检测与报警.实验选取经过我国东海部分地区3天的AIS数据,对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与耗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满足异常即时发现、即时处理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18.
Computation of Wave, Tide and Wind Current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Under Tropical Cyclon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third-generation oceanic wave prediction model (WAVEWATCH Ⅲ) ,the third-generation nearshore wave calculation model (SWAN) and the mathematical tide, tidal current and cyclone current model, which have been improved, interconnected and expanded, a coupled model of offshore wave, tide and sea current under tropical cyclone surg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coupled model is driven by the tropical cyclone field containing the background wind field. In order to test the hindcasting effect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waves of 15 cyclone cases, water levels and current velocities of the of 7 cyclones. The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indicate that the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相似文献
819.
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区热历史恢复方法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温标是目前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最常用方法之一,但在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碳酸盐岩由于没有合适的成熟度标定参数(古温标),对其经受的热历史和成烃史的恢复一直是困扰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问题。目前常用的沥青反射率、牙形石色变指数、镜状体反射率等各类古温标,在用于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区的热历史恢复时都是借助于它们各自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现有的镜质体反射率模拟热历史方法来恢复热历史,因而存在不同的缺陷。重点介绍了利用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碳酸盐岩地区古温标的可能性。通过不同时间和温度下的热模拟得到的有机质自由基浓度数据,初步建立了三种类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这种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与TTI的关系式为碳酸盐岩地区古地温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0.
为了解析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的成因与成藏机理,采用地球化学途径对岩性油气藏最为发育的牛庄洼陷的原油、不同层位烃源岩进行了详细的烃类化学成分分析与精细油源对比研究.牛庄洼陷以沙三中为主的岩性(含透镜体)及其相关油气藏原油普遍具有低Pr/Ph值(<1)、相对较高的甾烷、伽玛蜡烷丰度等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特征,与沙三中烃源岩(Pr/Ph>1)无相关性,与沙三下亚段烃源岩(Pr/Ph>1、伽玛蜡烷含量低)也有明显的非相似性.沙三中亚段的岩性及其相关油气藏油气并非以沙三中为主力烃源岩,而是表现出沙三下特别是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的某些特性,暗示以往所确认的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极为发育的牛庄洼陷油气成因复杂,油气成藏模式很难用传统的“自生自储”来描述.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中混合了相隔数百米的沙四段成因油气指示隐蔽油气运移通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