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6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858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388篇
地质学   1455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61.
在海上实施三维地震探测过程中,人工震源枪阵中心与船上GPS的距离及地震探测作业中的船行方向造成炮点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有一定偏差;自由落体投放的OBS由于海流的影响会偏离原定设计位置(投放点),因此,炮点与海底地震仪(OBS)的位置校正是三维地震结构研究中的基本环节.本文利用艏向信息校正了炮点位置;采用蒙特卡洛和最小二乘法方法对海底地震仪的位置进行了校正,并探讨了直达水波曲线特征.结果表明 OBS位置一般偏离设计点1 km左右,其误差范围在20 m以内,校正后的OBS记录剖面展示了真实的记录情况.该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南印度洋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提供了坚实数据基础,同时为今后南海的三维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462.
针对AWX格式红外云图数据特点,依据红外云图三维仿真原理,通过构建DEM模型和应用OpenGL技术,提出了适合云图自身特点真实感表现的颜色及透明度获取方法,实现了对AWX格式红外云图三维仿真显示,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及流程。通过应用验证,该方法对AWX格式红外云图三维仿真显示速度快,更好地反映了云团的空间分布特征,增强了云图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463.
华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华北平原水资源不足影响农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有效地预测区域的蒸散量和用水效率是合理配置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前提。本文发展了一个基于遥感植被指数的蒸散和植被生产力模型,利用MODIS遥感信息模拟了华北平原2000-2009 年的蒸散和第一性生产力(GPP)。结果表明,年和生长季累积蒸散和GPP的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冬小麦季则更为明显。水分盈亏分析表明,降水显著低于蒸散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北,南部地区降水有盈余。年尺度上,黄河以北地区水分亏缺0~300 mm;在小麦生长发育期,几乎全区水分亏缺0~400 mm;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黄河以北地区水分亏缺0~100 mm。此外,蒸散和GPP的年际变化明显,既受气候波动的影响,也受植被的动态响应调节。  相似文献   
464.
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立在莫高窟窟顶的密闭拱棚,通过监测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对极干旱地区典型极干旱气候条件下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棚内凝结水量和空气温湿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热动力作用下存在地下水分向大气输送的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在温度作用下土壤结合水分的分解蒸发与土壤盐分的吸湿吸附的交替作用。这也是形成所谓"土壤凝结水分"与"土壤水分呼吸"的根源。当温度升高时,土壤结合水分分解蒸发"呼出"水分,当温度降低时土壤盐分吸湿吸附,"吸入"大气水分,形成土壤与大气不对称水分交流。称质量实验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变化完全对应;有深层水分支持的土壤吸收大气水分的能力相对较差。极干旱地区土壤与大气水分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能为莫高窟珍贵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5.
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气资源信息中的海量数据处理、信息集成和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开发国家级油气资源数据库软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其中包括软件结构、功能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基于C/S和B/S模式的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阐述了应用Ajax技术实现B/S模式系统架构,使用自行开发的ETL工具解决C/S与B/S模式间多类数据的提取转换等关键问题。该设计方案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属性一体化技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66.
沙漠腹地乔木状沙拐枣对灌水量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的水分生理、生长和土壤水分进行了动态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在35、24.5 kg·株-1·次-1和14 kg·株-1·次-1的灌水量下,土壤水分活跃层分别为:0~200、0~160 cm和0~100 cm。根系区土壤水分为3%~4%条件下,沙拐枣能正常生长,低于2.5%就会受到水分胁迫。②早晨和午后,沙拐枣的水势随着灌溉后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前期降幅较大。随着灌水量的减小,其水势降低较快,在14 kg·株-1·次-1处理下,灌溉3 d后早晨水势和午后水势分别达到-1.3 MPa和-2.19 MPa。③随着灌水量的减少沙拐枣的日耗水量急剧减小,液流速率也快速降低,灌溉后第15天,在24.5 kg·株-1·次-1和14 kg·株-1·次-1的灌水量下沙拐枣液流速率都为双峰型曲线,第25天3个处理都呈双峰型曲线。④不同灌水量下,沙拐枣的基径、新枝长度以及新枝直径的年增长量都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减小,方差分析表明灌水量对新枝长度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67.
南海南部陆坡晚第四纪沉积物稀土元素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对南海南部86GC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测量,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自大约31kaBP以来,该海域的沉积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质来源,物源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可能是影响沉积物中REE指标纵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各指标的综合分析显示,末次冰期南海南部海域的沉积物源区具有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冰后期则相对减弱,这就意味着南海南部及周边地区末次冰期期间依然盛行热带气候,冰后期的气候环境则可能较为多变。另外,在柱状样深度分别为17cm和100cm处均记录了指标的突变,前者可能是8k事件在南海南部的记录,后者代表的事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8.
距离判别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常将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视为一致,实际上各指标重要性是不同的,故需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处理。权重的合理取值对最终的评判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尽管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但都有其不足之处。鉴于此,在马氏距离的基础上,推导了加权马氏距离的求解公式,并采用一对多的分类方法建立了多总体加权马氏距离判别准则。在确定各指标权重时采用了基于优化理论权重反分析的新思路,把直接给权重问题转化为通过实际工程样本反求各影响因素权重问题,该方法不需先知经验,求解过程完全由实际样本驱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改进后的加权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围岩分类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判别结果是可靠的。距离加权的方法完善了距离判别分析法理论,权重反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方法,可用于任何求解权重的问题,为权重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69.
地表温度与地表比辐射率是陆地表层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物理量,它们反演的精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间接导出的地表参量的准确性和相关遥感应用的有效性。多光谱热红外反演温度和比辐射率受到陆地表面类型复杂而观测信息不足的限制,很难同时反演出精确的地表温度数值和地表比辐射率数值。高光谱热红外传感器的出现,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机遇。利用高光谱热红外数据的优势和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下行辐射残余指标(DRRI)的方法,实现了地表温度与地表比辐射率的准确分离。通过高光谱热红外模拟数据的反演实验表明DRRI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结果精度高、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该方法能够应用于野外测量的高光谱热红外数据以及经准确大气校正后的星载高光谱热红外数据。  相似文献   
470.
路堤本体主要是非饱和土,其变形由3部分组成,即瞬时压密产生的变形、主固结产生的变形和次固结产生的变形,因此其理论也应反映这3部分变形。以单轴压缩红层蠕变试验为基础,提出基于非饱和土单变量理论的红层非饱和土路堤沉降计算理论;通过算例对遂渝客运专线遂宁段某工点实际填筑过程的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工后沉降进行了预则,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预测的结果相符,说明该理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