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1399篇
测绘学   603篇
大气科学   457篇
地球物理   608篇
地质学   2514篇
海洋学   55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48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了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以此为基础,用倾滑位错模型、网格搜索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主要断层倾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显示:秦岭北缘断裂倾滑速率为2.25~4.53 mm·a-1,闭锁深度为7.7~10.0 km;华山山前断裂倾滑速率为2.35~2.71 mm·a-1;闭锁深度为2.8~5.0 km,反映了该断裂在华县大地震之后,可能还没有完全闭锁,发生大震的应变能积累条件不足;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倾滑动速率为2.0~2.5 mm·a-1,闭锁深度仅为3.0 km左右,说明该断裂以蠕滑运动为主;略阳断裂倾滑速率为3.02 mm·a-1,闭锁深度6.7 km,是陕南较活动的断裂.

  相似文献   
82.
附着生物对太湖常见的两种沉水植物快速光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玉芝  黄瑾  秦伯强 《湖泊科学》2010,22(6):935-940
在水草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7-8月),以水草较丰富的贡湖湾作为采样区域,野外采样结合室内分析研究太湖常见的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及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叶上的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利用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研究去除附着生物前后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穗花狐尾藻两种沉水植物上的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存在显著的差异,附着生物群落中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比值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沉水植物在去除附着生物前后的光合参数有显著的变化,光合作用效率、半饱和光强、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增加.这表明附着生物降低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3.
突出边缘特征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像素级图像融合及特征级图像融合方法,分析了两种融合层次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突出边缘特征的图像融合方法,两种方案均对人们感兴趣的边缘特征进行增强,并在融合过程中考虑了边缘提取时的假边缘和双边缘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边缘增强方案1提高了边缘定位的准确性,边缘增强方案2有效解决了方案1中融合影像缺少空间细节信息的问题。两种方案有效地增强了融合后图像的边缘特征,有利于图像的后续判读及图像识别。  相似文献   
84.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ean circulation and relevant thermal-salinity fields in June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model (ECOM-si), the model outputs are used as first guess of initial fields for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model equations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ing the dynamical responses of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HECS) in the course of a weak land-to-sea cyclone‘s passage over the Huanghai Sea on 15-16 June 1999. Predominance of the dynamic impact of cyclone over the thermal one in June in the HECS is justified using observations and model simulations.The cyclone and its surrounding weather system, i.e,, subtropical high ridge to its south could influence current and thermal fields in the Bohai Sea, the Huang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even though the intensity of cyclone was rather weak. The response of oceanic currents to the wind stresses driven by the cyclone and its southern subtropical high were strongly characterized by the wind drift with its extent of equivalent scale of cyclone in the horizontal and of Ekman layer in the vertical. The sea response at a given si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ient loc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especially was sensitive to the local wind direction,which is demonstrated at three points locating at the southern and western Huang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So the sea responses at locations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one another. Current responded to the wind stress in a simple way:directly to the wind-driven current and subsequent gradient current and slope current, etc., whereas sea temperature responded to the wind stress in two ways: directly to the cyclone-induced cooling and indirectly to water movements both i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by the cyclone‘ s wind stress. So the sea temperature vari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yclone was more complicate than the current. The HECS in response to the cyclone and its ambient weather system was likely to be a fast process and such a response could last at least for more than 1d. Current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wind stress exerted on the surfac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Affected by the cyclone, the maximum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ecreased by almost 1.6℃ during the 24h cyclone.  相似文献   
85.
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区模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功能,通过专家一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评判法对南充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区评价。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城市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评价的结果将南充市城市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区11个亚区,各区地质环境质量有明显的差异,并提出城市建设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
应用CP网络进行岩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通过测井解决岩性识别问题,引入了具有分类准确、算法简练等优点的CP(Counter-Propagation)网络。在详细介绍CP网络的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某油田的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CP网络识别研究。应用结果表明:CP网络训练周期短、识别准确率高、不存在收敛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结论:CP网络完全可以用于解决岩性识别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近几年,随着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不断加强,碳酸盐岩储层强的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礁滩气藏勘探开发的现实问题。以川东宣汉盘龙洞长兴组典型台缘礁滩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台缘礁滩野外剖面的精细观察,结合镜下薄片及岩矿资料分析,重点探讨了盘龙洞礁滩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剖面上礁滩体垂向上存在很强的旋回性和储层非均质性,其储集岩分布、储层厚度、白云岩化程度、溶蚀作用等受海平面周期性的升降变化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受高能相带、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高能相带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决定了储层的沉积非均质性,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有利于礁滩体储层的形成,大气淡水淋滤改造对于优化储层具有关键作用,海平面升降变化决定了礁滩体旋回性发育,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选择性改造深化了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88.
太湖入湖河口和开敞区CDOM吸收和三维荧光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应用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对2007年夏季太湖入湖河口和大太湖开敞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浓度及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口区和开敞区CDOM吸收系数a(355)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河口区明显大于开敞(ANOVA,P<0.001),a(355)最大值出现在大浦河口和竺山湾漕桥河几附近,最小值出现在东太湖和胥口湾.a(355)与溶解性有机碳、化学耗氧量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所有样品一般都含有4个明显的荧光峰,包括1个可见光区的类腐殖质荧光C峰,1个紫外光区的类腐殖酸荧光A峰,2个类蛋白荧光B峰和D峰.河口区外源输入的类腐殖质荧光非常强,最著大于开敞区(ANOVA,P<0.05).而河口区和开敞区类蛋白荧光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开敞区除外源河流输入外,内源生物降解等对类蛋白荧光贡献增加.在河口区B、C峰的比值r(B/C)/b于1,均值为0.62±0.14、在开敞区r(B/C)除12#是0.92,其他值均大于1,均值为1.12±0.13,初步判断r(B/C)可以作为区分CDOM来源的重要参数.CDOM吸收a(355)与类腐殖质荧光C峰、A峰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类蛋白荧光相关性则明显下降,与D峰存在显著正相关,与B峰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9.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三段发育陆源碎屑与海相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资料的详细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及数据统计等工作,对研究区杷榔组三段混合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不同类型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主要为内潮汐沉积作用和浊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次为深水原地沉积作用形成的渐变式混合沉积,但是不同成因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混合沉积类型往往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式混合沉积Ⅱ+渐变式混合沉积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混合沉积环境为深水斜坡,发育内波、内潮汐混合沉积微相、深水原地混合沉积微相和远源浊流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剖析了混合沉积的沉积机理;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杷榔组三段的混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0.
混合菌群发酵马尾藻作为海藻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尾藻原位分离发酵菌群,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鉴定菌种组成,获得发酵菌株4株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adecarboxylat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leidyi)以及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macroides);控制4菌株接种比例进行马尾藻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菌种生物量、褐藻酸含量及褐藻寡糖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尾藻经发酵36 h生成聚合度2-5的褐藻寡糖,并伴随菌种二次生长及pH下降等易于观察检测的参数变化;含褐藻寡糖的发酵原液稀释600倍后,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生长,与清水对照相比萌发率提高26%,根系长度增长37%。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海藻肥料提供了可行案例,证实该方法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将来实现海藻发酵肥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