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30篇 |
免费 | 18796篇 |
国内免费 | 439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84篇 |
大气科学 | 21819篇 |
地球物理 | 13306篇 |
地质学 | 37359篇 |
海洋学 | 16451篇 |
天文学 | 987篇 |
综合类 | 4835篇 |
自然地理 | 28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9篇 |
2023年 | 468篇 |
2022年 | 806篇 |
2021年 | 1140篇 |
2020年 | 2232篇 |
2019年 | 5602篇 |
2018年 | 5798篇 |
2017年 | 5522篇 |
2016年 | 5609篇 |
2015年 | 5030篇 |
2014年 | 4485篇 |
2013年 | 5056篇 |
2012年 | 4838篇 |
2011年 | 4642篇 |
2010年 | 4574篇 |
2009年 | 3959篇 |
2008年 | 3286篇 |
2007年 | 3292篇 |
2006年 | 2864篇 |
2005年 | 2754篇 |
2004年 | 2926篇 |
2003年 | 2621篇 |
2002年 | 2397篇 |
2001年 | 2137篇 |
2000年 | 1778篇 |
1999年 | 1789篇 |
1998年 | 1844篇 |
1997年 | 1857篇 |
1996年 | 1475篇 |
1995年 | 1386篇 |
1994年 | 1272篇 |
1993年 | 1234篇 |
1992年 | 1038篇 |
1991年 | 764篇 |
1990年 | 725篇 |
1989年 | 610篇 |
1988年 | 519篇 |
1987年 | 395篇 |
1986年 | 329篇 |
1985年 | 254篇 |
1984年 | 285篇 |
1983年 | 168篇 |
1982年 | 206篇 |
1981年 | 145篇 |
1980年 | 110篇 |
1979年 | 108篇 |
1978年 | 48篇 |
1977年 | 45篇 |
1971年 | 53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利用中国南部沿海风向、地面气温及南海北部风速的变化确定南海北部冷涌的判别标准,构建了一个冷涌发生频率指数,对南海北部冷涌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异常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冷涌频率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冷涌系统的特征,与全国范围的冷空气爆发关系密切。南海北部冷涌与中高纬、中低纬环流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贝加尔湖以西高压脊偏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加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时,有利于大陆上冷空气南下入海,在南海北部形成冷涌。冷涌发生时,经向Hadley环流加强,调整中纬与低纬地区的大气质量,高层向北输送的大气在科氏力作用下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有利于冷涌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煤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与瓦斯突出的关系——以南桐鱼田堡煤矿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瓦斯突出与煤岩显微结构构造密切相关。除部分显微结构构造与成煤阶段的环境等有关外,大部分都是构造变形的结果。因此,我们从构造变形类型和特点来划分煤岩显徽构造类型,既简便又利于应用。根据四川南桐鱼田堡煤矿4号及6号煤层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可将煤岩划分成5类:非构造煤、微裂隙煤、微劈理煤、碎裂构造煤和糜棱构造煤。文中详述了各类煤的特点,指出它们所代表的构造意义,并讨论了它们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还特别提出糜棱构造煤的一系列塑性变形特征。得出结论:若其他条件均具备,有糜棱构造煤产出的地段,就可能是瓦斯突出最危险的部位。此外,根据观察煤瓦斯突出后的煤岩显微构造变化,提出有关瓦斯突出的过程,并探讨了煤瓦斯突出机理。在瓦斯突出过程中,已经历过塑性变形的煤岩又叠加了脆性变形,因而发生大量煤“粉尘”随突出而抛出。 相似文献
120.
尕海镇幅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的巴音河山前平原,是1:50 000国际标准图幅。其水文地质图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并即将颁布实施的《水文地质图编制规范(1:50 000)》的基本要求,结合区内发展建设的需求,利用2016年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最新获取的尕海镇幅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数据(本次施工以及收集已有钻孔资料共48个钻孔),水化学(61个水样)、同位素(12个同位素样)和土壤易溶盐(55个土样)分析成果数据,地下水位统测成果数据(68个统测点),以及已有资料与成果数据编制而成。编图以地下水系统理论和生态水文地质理论为指导,按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流场、地下水与生态植被关系、地下水开发利用等分类加工处理数据形成水文地质图数据集,使大量的信息在图面上以主图结合镶图的形式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地加以展现,以便为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直观易用的地下水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