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643篇
测绘学   290篇
大气科学   422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917篇
海洋学   258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2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21.
以钛酸四丁酯(TEOS)、去离子水为原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咪唑盐([Bmim]BF4)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锐钛矿相TiO2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为了评估光催化活性,并以甲基橙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在紫外光照射下分析不同照射时间下光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去离子水和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1.3∶1∶1.3时,反应所得到的TiO2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添加离子液体的产品,这一结果可归因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222.
An analysis of high-resolution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978-2006 indicate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 in June experienced a low-value period in 1980-1989 and a high-value period in 1992-2001.It also reveals that exceptional heavy(light)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June 2005(2004) since 1951.For these variations on both interdecadal and interannual timescales,fairly uniform anomalies of precipitation appeared over Vietnam,southern China,and southeastern China.Corresponding to positive(nega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anomalous southeasterly(northwesterly) flow at 850 hPa reached Vietnam and anomalous southwesterly(northeasterly) flow expanded to the coastal regions of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China.Precedent to the positive(negativ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during 1992-2001(1980-1989),positive(negative) anomali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ppeared over the extratropical northwestern Pacific in the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associated with a strong(weak) extension of the warm Kuroshio Current that affects the coastal region of eastern China.The above-normal precipitation in June 2005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pseudo-ENSO event in the previous winter,and the below-normal precipitation in June 2004 wa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anomali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and positive anomalies over the equatorial western and 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223.
陈冬冬  戴永久 《大气科学》2009,33(6):1247-1258
利用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提供的西北地区1951~2005年夏季月平均资料集和1958~2002年ERA40资料, 分析近五十年来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场的主要变化特征, 及与之相关的大尺度水汽输送和环流场变化, 讨论大尺度环流指数如涛动、 极涡、 赤道太平洋Niño3.4区海温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近五十年西北西部尤其是南疆的降水增多, 与西伯利亚 (50°N~60°N, 40°E~70°E) 上空位势高度增加和伊朗高原 (35°N~42.5°N, 60°E~75°E) 上空位势高度减少有很大关系。1987年后, 西北西侧水汽辐合也是该区降水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北东部降水受海温影响大。此外, 北大西洋涛动、 极涡面积可以反映近几十年来西北降水西增东减的年际波动。极涡面积大小与西北降水第一模态相关性尤其突出, 可以作为考察西北降水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24.
张丹  邱新法  曾燕  钱茂 《气象》2010,36(12):80-85
利用全国660个常规气象站40年(1961-2000年)整编气象资料.采用逆距离权重反比法、样条函数法和普通克立格法等常用的3种插值方法,分析了直接插值法和综合余项法对气温插值的影响,提出了去除气温形成中的确定性部分后,以随机项进行插值可提高气温插值精度。并从空间上、时间上对比眲不同插值方法的误差,最后分析了气象站的空间分布密度对插值方法的敏感性。验证结果表明:除个别月份外,综合余项法的各项平均绝对误差均在1℃以内,比直接插值法减小了0.6~1.6℃,精度提高了38%~85%;且综合余项法的精度不依赖于台站密度的大小、插值方法的不同,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这说明影响空间插值精度的关键因子并非是气象观测站点密度的提高、空问插值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25.
北非地区海-陆热力差异与夏季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勇  钱永甫 《气象学报》2008,66(2):203-212
基于NCEP/NCAR月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降水资料,根据夏季江淮流域51 a(1954-2004年)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确定北非地区作为研究的关键区.分析发现,关键区的地表温度异常在冬季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是导致这种异常持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前冬北非地区地表温度和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的SVD分析发现:当北非大陆地区偏冷,其西北侧的海区偏暖时,江淮流域夏季的降水将整体偏多;反之,江淮流域夏季的降水整体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北非地区海陆地表温度异常的对比,要比其中单一海洋或陆地区域的异常对夏季江淮流域的旱涝有更好的指示能力.文中定义了一个海陆热力差异指数来表征这种地表温度异常的对比程度,该指数和夏季江淮流域旱涝指数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对夏季江淮流域极端旱涝年份也有较好的指示,认为该指数可以作为一个指示江淮流域整体旱涝事件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22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intensity based on the data compil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Monthly reanalysis data from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and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are also used to study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WPSH intensity and surface heat flux anomalies. The thre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WPSH intensity presents good seasonal persistence, especially from winter to the ensuing summer. Persistence is more significant after 1977, especially from spring to summer, and from summer to autumn; persistence of anticyclonic anomalies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yclonic anomalies. Second, surface heat flux tends to present opposite anomalous patterns between the strong and weak years of the WPSH intensity, which is especially valid at the latent heat flux over the ocean. Simultaneous correlations between surface heat flux and WPSH intensity in each of the seasons are marked by similar key areas. Finally, surface heat flux from the preceding winter of a strong summer WPSH is quite similar to strong spring WPSH, but the positive anomalies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of Japan are notably stronger. The situations in the weak years are similar except for those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winter surface heat flux shows negative anomalies for a weak spring WPSH, but positive anomalies for a weak summer WPSH. It is suggested that surface heat flux in the previous win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WPSH intensity in the ensuing spring and summer.  相似文献   
227.
西北干旱区夏半年深厚的混合层与干旱气候形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西北干旱区大气混合层(ML)厚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干旱气候形成的影响,我们利用张掖和民勤站夏季及相关月的实测探空资料及T-log P图解法,首先计算了该两地逐日ML厚度,然后分析并讨论了它的时空间变化特征、与干湿天气气候的关系,以及夏半年的深厚ML,对加剧当地干旱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西中东部ML厚度的年变化及地区差异明显.冬季最浅薄,夏半年深厚(特别是5、6月),4月及10月分别是ML急剧增厚及变薄的过渡期;同时,更靠近西北干旱区中心的河西西部及北部的ML更深厚.(2)夏季干(湿)天气通过加强(减弱)地气间的感热交换和干对流,而明显影响当地的ML厚度.平均而言,以高温日最深厚,千日次之,小雨日再次之,而中强雨日最浅薄.千年夏季的ML厚度平均比湿年的对应值增厚300 m左右.夏季典型千日的ML厚度比雨日厚3000 m,典型干日的ML厚度昼宿变化不大.(3)反过来夏半年深厚的ML也通过增加雨滴蒸发损耗,减少了干旱区的降水,加剧了当地干旱的程度,因此夏半年深厚的ML也是形成干旱气候背景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28.
强弱南海夏季风年水汽输送路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ipole mode index,简称DMI)、Nino3指数和国内学者定义的5种东亚夏季风指数来比较分析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简称IOD)、ENSO与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联系的年代际改变,讨论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分别与DMI、Ni-no3指数的年际变化的联系都呈明显的年代际改变。东亚夏季风指数除了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与DMI联系较弱之外,其余时段均与DMI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当季风指数与DMI为正相关时,其与Nino3指数则呈负相关,IOD和ENSO对夏季风具有相反的影响。当季风指数与DMI呈较强的正相关时,其与ENSO的相关较弱;而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季风指数与ENSO呈较强的相关时,其与DMI的关系亦较弱。东亚夏季风与IOD、ENSO年际变化之间的联系呈现此强彼弱的特点。1972—1982年和1983—1993年这两个阶段海温分布的显著不同,可能导致了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环流变化的周期及分布的改变,使得东亚夏季风与IOD和ENSO的关系发生年代际改变。  相似文献   
229.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0.
用1959~1998共40年全球格点风场资料计算了200 hPa与850 hPa的纬向风速差, 即对流层纬向风切变(简称TZWS),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其距平值。为了全面考察对流层中环流异常的年际变率特征, 根据TZWS的标准差分布, 文中选出了7个TZWS标准差数值大于5 m/s的代表性区域。这7个区域分别位于赤道中太平洋、赤道东太平洋、北太平洋亚热带地区、南太平洋亚热带地区、赤道大西洋、亚洲西南部以及东北部。前5个分别位于赤道、亚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区域TZWS指数, 其年际变率与ENSO循环有密切联系, 反映了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对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环流的影响; 后2个区域的TZWS指数反映的是亚洲西南部和东北部的气候统变率, 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与ENSO循环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全球陆地降水和温度场的分析, 比较了热带、副热带的TZWS指数以及北极涛动指数的异同, 发现后2个区域TZWS指数能很好且能独立反映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陆地降水及陆地温度的异常模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