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381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911篇
海洋学   248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一种高强度、高延性的新型建筑材料,在加固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ECC的高延性和抗剪性,提出一种采用ECC面层加固小雁塔的保护方案,以提高古塔抗震性能;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拟分析,比较了小雁塔加固前后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ECC面层加固可显著增强塔身整体的延性和承载力,有效地提高塔体损伤容限,为ECC在古塔抗震加固的实际应用中提供借鉴,可作为古塔抗震保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2.
熊自明  卢浩  王明洋  钱七虎  戎晓力 《岩土力学》2018,39(10):3703-3716
在我国,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网建设、高速铁路网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为代表的大型岩土工程具有尺度大、施工周期长、操作复杂和工程安全状况堪忧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持续不断,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概括总结了2010-2017年间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1)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奖励、规范;(2)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方面研究进展;(3)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监控与预警方面研究进展;(4)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平台方面研究进展;(5)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智能化分析与控制方面研究进展。基于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主要进展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大型岩土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的新挑战:(1)定量化风险评估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推广;(2)风险决策理论;(3)推行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计划;(4)构建岩土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共享平台;(5)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岩土工程参数分析与控制;(6)智慧岩土工程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263.
采用GC-MS联合二维核磁的方法,对文蛤均多糖结构进行解析。运用双酶辅助水提的方法,提取文蛤粗多糖(MMPX),分离纯化得到文蛤均多糖,并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C-MS)和核磁共振波谱(1D,2D NMR),对文蛤均多糖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文蛤中提取得到文蛤粗多糖(MMPX),经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文蛤均多糖Fr.2A,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Glc)。GC-MS分析发现,Fr.2A存在三种残基单元1,4-Glcp、T-Glcp和1,4,6-Glcp,摩尔比为5.58︰1.26︰1.0;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表明,Fr.2A是以α-(1→4)与少量α-(1→6)连接为主链,并存在少量的α-(1→6)和β-(1→4)支链的新型水溶性D型吡喃葡聚糖。  相似文献   
264.
县(市)开展大比例尺测图时,应首先收集已有的测绘成果及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当测区处于国家统一3°投影带边缘或测区高程较大时,为满足每千米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 cm,必须建立相应的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本文针对某县已经建立的基于多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测绘成果,介绍了一种将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5.
对稻田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重视不足是稻田保护工作的最大缺陷,导致了稻田资源流失严重。本文以苏州市水稻田为例,运用造林成本法、瑞典碳税法、制氧工业成本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苏州市域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净总价值量为60785.18×105元,单位面积净价值量为73111.84 元/hm2。其中,正面总价值量为68485.93×105元,环境效应负总价值量为7700.75×105元,前者为后者的8.89 倍。从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各部分的比例看,其实物生产价值远远低于其生态经济价值,表明了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稻田生态服务价值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确定稻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66.
海岸带景观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对海岸带景观规划与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0—2010年间3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研究了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20 a间,象山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耕地、海域和林地等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养殖用地不断增加;(2)1990年以来,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有不断增高趋势,部分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演变为中等级以及较高等级;(3)从不同等级生态风险区的空间分布上看,1990年以来海岸带景观低和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空间分布在沿海地区减少,而中等、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在沿海地区不断形成并向陆侧扩张。从演化速率上看,近10 a的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速率较前10 a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267.
汇水区划分是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的基础。针对现有方法使用DEM在平原城市地区划分的汇水区不符合实际地形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城市平原地区分级划分汇水区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从城市用地分类角度出发将城市分为中心城区和郊区,依据城市排水主干水系进行汇水区一级划分,将影响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不同径流因子分别融入DEM中,利用细化的DEM进行二级汇水区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汇流情况,结合Voronoi图,对中心城区进行三级划分,最后通过GIS技术进行修正。该方法既结合了传统DEM生成子流域的算法,又融入了城市区域地物地貌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地区的需要。选择上海市嘉定区西北部地区为实验样区,利用该方法进行汇水区划分比较表明,其对于城市平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68.
BDS IODE字段制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分定位中要求参考站与流动站间使用同一组卫星星历和钟差参数。GPS、GLONASS和Galileo系统采用数据期卷IOD(GLONASS tb)识别卫星星历和钟差参数, 即通过比较差分电文和导航电文中的IOD(tb), 判断参考站和流动站是否采用同一组卫星轨道和钟差参数。BDS数据龄期(AOD)定义为星历/钟差参数的外推时间间隔, 其取值不能体现出BDS卫星星历和钟差参数的变化, 不能用于DBDS中卫星星历和钟差参数的识别。本文结合BDS ICD中星历参数的定义, 参考GPS、GLONASS和Galileo空间信号接口和差分协议中关于卫星星历识别参数的定义方法, 总结了BDS星历识别参数应具备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BDS卫星星历识别参数生成方法, 对提出的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给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69.
张戎泽  钱建固 《岩土力学》2015,36(10):2921-2926
针对刚性挡墙不同变位模式,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陷规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开展的模型试验分别模拟了挡墙在平移(T模式)、绕墙趾转动(RB模式)和绕墙顶转动(RT模式)3种基本刚性变位模式下诱发的墙后地表沉陷,得到了土体沉陷曲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挡墙平移时,墙后地表沉降呈勺型分布,最大沉降紧靠墙背处;挡墙绕墙趾转动时,墙后地表沉降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最大沉降紧靠墙背处;挡墙绕墙顶转动时,墙后地表沉降近似呈抛物线分布,最大沉降位于距墙背一定距离的位置处。挡墙变位距离相同时,对于绕墙趾和绕墙顶转动模式,墙后土体沉陷的面积基本相等,两者沉陷面积之和近似等于平移模式的土体沉陷面积,另外,挡墙变位面积与墙后土体沉陷面积也近乎一致。将试验观察的沉陷曲线与既有的解析解作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二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70.
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成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多次反射波被视为噪声并从地震数据中去除,以免在之后的地震资料解释中造成误解.而事实上,多次波也是地震信号,是照明波场的一部分,能够对地下构造成像的精度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了多次波在传统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中产生构造假象的机制和表现,为实现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多次波成像,修改了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的边界条件,即将输入的震源波场用包含多次波的记录来替代,输入的记录波场用预测出的表层相关多次波来替代,实现了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地表相关多次波成像,并从理论上给出了其成像依据.通过基于二范式最小能量差原则求取的匹配因子,将多次波成像结果与一次波成像结果进行匹配叠加,应用多次波成像来弥补一次波成像的不足.简单模型验证了基于单程波偏移算子的多次波成像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Sigsbee2B模型进行了一次波与多次波联合成像试算,盐边界高陡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