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80篇 |
免费 | 3272篇 |
国内免费 | 18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3篇 |
大气科学 | 1407篇 |
地球物理 | 1575篇 |
地质学 | 5173篇 |
海洋学 | 1477篇 |
天文学 | 150篇 |
综合类 | 670篇 |
自然地理 | 8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260篇 |
2023年 | 304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600篇 |
2020年 | 521篇 |
2019年 | 568篇 |
2018年 | 508篇 |
2017年 | 509篇 |
2016年 | 526篇 |
2015年 | 556篇 |
2014年 | 572篇 |
2013年 | 600篇 |
2012年 | 683篇 |
2011年 | 669篇 |
2010年 | 627篇 |
2009年 | 591篇 |
2008年 | 594篇 |
2007年 | 536篇 |
2006年 | 492篇 |
2005年 | 403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256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148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观测的大气流场可以物理分解为气候流场、行星尺度纬圈平均扰动流场和天气尺度扰动流场.低层大气的天气尺度扰动流场中的切变线、南方气旋、北方气旋、冷锋槽线、西南涡暖切变线、热带气旋、倒槽切变线、东风波切变线等对区域暴雨具有指示意义.扰动流场中的环流系统更适合天气分析的原理.中国的暴雨带多为扰动辐合线两侧气流对峙的结果.观测流场中,暴雨带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侧,是因为气候流场掩盖或削弱了天气尺度扰动流场的作用.对切变线暴雨,天气尺度扰动流场有99%的诊断能力,而原始流场只有66%的指示能力. 相似文献
972.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的格局。1961-2010年≥l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分别以每10年52.3℃• d、0.1℃和3.3 d的速率增多(升高、延长),并分别于1995年、2004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2004年后乌昌地区宜棉区较之前明显扩大,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气候变暖将对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产生较大影响,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宜棉区面积将扩大6600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2100 km2和4700 km2,风险棉区面积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73.
龙首矿是金川矿区最早发现并开发利用的老矿山,经过50余年的开采,资源储备不断减少,近些年在主矿体的深边部和近断层区域开展了大量的勘探工作,找到了些隐伏盲矿体。2015年,在1 280~1 220水平23~25行巷道施工过程中,揭露到的岩石破碎,蚀变强烈,结合前期一些找矿经验,认为该区域具有存在矿体的可能性。通过运用坑探、钻探手段,在该区域内找到了接触交代型硫化镍特富矿体1个,矿体呈透镜状产出,走向约290°,倾向近乎直立,长约60~65 m,宽约9 m,延深约20 m,这一发现为龙首矿增加了硫化镍特富矿矿石量28 259 t。新发现的矿体附近岩石破碎,通过后期研究,为一断层的延伸区域,该区域岩石蚀变强烈,部分围岩可见草绿色、软、泥状,为超基性岩的绿泥石化。通过1 280~1 220水平23~25行巷道施工证明,构造+蚀变(通道+物源)是矿区成矿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在主矿体附近找特富矿工作的一个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74.
Lei Liu Bin Li Jun-Yu Chen Xiang-Xu Lei Guang-Yu Zhao Ji-Zhang Sang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2021,(12):41-54
Thousands of orbit tracks of space objects are collected by a radar each day,and many may be from uncatalogued objects.As such,it is an urgent demand to catalog... 相似文献
975.
Shan-Ping You Pei Wang Xu-Hong Yu Xiao-Yao Xie Di Li Zhi-Jie Liu Zhi-Chen Pan You-Ling Yue Lei Qian Bin Zhang Zong-Hao Chen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2021,(12):192-202
We developed a GPU based single-pulse search pipeline(GSP)with a candidate-archiving database.Largely based upon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open source PulsaR Ex... 相似文献
976.
977.
全球海气相互作用关键区及区内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的爆发过程及其前期征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对流首先在中南半岛出现,随后在临近南海夏季风爆发时,菲律宾附近也出现对流活动,这表明菲律宾附近对流活动的出现也是引起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原因之一。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赤道印度洋上(75~95°E)的赤道西风有一次明显的增强过程,它对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它通过赤道西风的东扩促使南海南部的赤道西风建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它又通过西风的北抬以及激发孟加拉湾的对流扰动发展和北移东传,诱使我国华南沿海西风的增强和南压,从而对南海夏季风爆发产生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印度洋赤道西风和南海南部赤道西风的增强又分别与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澳大利亚高压的增强以及索马里、85°E附近和105 °E附近向北越赤道气流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78.
针对“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的需要,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数据的处理与集成,开展中国西部地区土地覆被和生态要素结构变化分析、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强度评价、生态脆弱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基于遥感调查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对比的典型区生态环境遥感分析和生态环境变化成因对策分析等综合性的研究,并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系统地反映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的空间分布、空间统计和空间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979.
对流层氮氧化物光化学转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日间影响NOx光化学转化率的主要物理化学因子.探讨了在不同NMHC/NOx比值时,NOx光化学特征及其转化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NOx转化率的主要因子是阳光辐射强度和NMHC/NOx比值.但在NMHC/NOx比值很低时,光强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高NOx转化率.温度和初始臭氧浓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次之.相对湿度对NOx转化率的影响较小.在不同NMHC/NOx比值下,NOx转化特征和产物有很大区别.NMHC/NOx比值高时,产物中PAN>HNO3.NMHC/NOx比值中(低)时,产物主要是HNO3,PAN等有机氮不到10%(1%).最后初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NOy组成. 相似文献
980.
2006年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概要回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6年1月中旬欧洲东部地区经历10年来的最低温天气;2月,非洲南部地区遭遇20年以来的最强降水;2006年上半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经历111年来最干旱的时期;7月,欧美地区经历破纪录的高温炎热天气;菲律宾、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国家遭受暴雨洪灾。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18次沙尘天气的侵袭;夏季重庆等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受到多次强台风袭击;波及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冰雹、雷雨等强对流天气……。2006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6个高温年,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并没有缓和的迹象;我国又经历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