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0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1011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26篇
地质学   1917篇
海洋学   56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35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浙西地区奥陶系砚瓦山组瘤状灰岩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奥陶系砚瓦山组瘤状灰岩中瘤体和基质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及碳氧同位素等做了系统研究,并从其基本特征、尤其是碳氧同位素特征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瘤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瘤状灰岩的瘤体和基质存在明显差异:瘤体主要由方解石组成(70%~98%),基质则以黏土矿物为主(40%~78%),方解石次之(20%~58%);瘤体和基质的δ13CVPDB值分别为0.5‰~1.4‰和-0.4‰~1.1‰,平均值分别为0.9‰和0.2‰, δ18OVPDB 值分别为-12.8‰~-8.0‰和-11.7‰~-9.0‰,平均值分别为-10.6‰和-10.3‰;每个样品中瘤体的碳同位素值和形成温度均比基质高。黄泥塘剖面砚瓦山组瘤状灰岩是沉积物沉积时期周期性底流溶解和成岩过程中差异性压实和压溶共同作用的产物,瘤体原岩中非碳酸盐组分含量及后期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导致瘤状灰岩不同的存在形式,有条带状、断续状和杂乱状3种。  相似文献   
962.
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冰川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基于修订后的河西内流区第一、 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及2016—2017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 对河西内流区1956—2017年冰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西内流区现有冰川1 769条, 面积976.59 km2, 冰储量约49.82 km3。冰川面积以介于0.1 ~ 10 km2的冰川为主, 数量以<0.5 km2的冰川为主。祁连山是该区域冰川集中分布区, 其冰川数量、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该区域冰川相应总量的98.47%、 97.52%和97.53%。②疏勒河流域(5Y44)冰川数量、 面积及冰储量最多(最大), 冰川平均面积为0.81 km2, 石羊河流域(5Y41)最少(最小)。从四级流域来看, 宁掌等流域(5Y445)冰川最为发育, 冰川数量、 面积及储量均最大, 宰尔莫合流域(5Y446)冰川平均面积最大(1.80 km2), 夹道沟-潘家河流域(5Y422)最小, 仅有0.05 km2。③近60年河西内流区冰川数量减少556条, 面积减少417.85 km2, 冰储量损失20.16 km3。面积介于0.1 ~ 0.5 km2之间的冰川数量与面积减少最多(457条和 -117.49 km2), 海拔4 400 ~ 5 400 m区间是冰川面积集中退缩的区域(98.55%), 北朝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219.92 km2)且冰川退缩速率最快(-3.61 km2·a-1)。④1956—2017年河西内流区各流域冰川面积均呈退缩态势, 区内冰川变化呈自西向东逐渐加快的趋势, 但有3条冰川在1986—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前进, 气温升高是该区域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3.
浙赣交界地区上奥陶统红家坞组(O3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家坞组为 1/ 5万《球川镇幅》和《常山县幅》新建岩石地层单位。本组分布于浙皖盆地东南缘 ,系指江山、常山、玉山地区 (简称为“三山”地区 )出露的一套杂色砂岩—泥岩组合 ,层位与文昌组灰绿色砂岩、粉砂岩相当 ,在岩性、岩相上又与之有明显区别的海相红层 ,厚度 380— 4 83m ,典型剖面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大桥镇仕阳尾行政村红家坞村。该组的建立 ,丰富了浙赣“三山”地区岩石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964.
章邦桐  凌洪飞  吴俊奇 《地质论评》2014,60(6):1418-1424
通过235U诱发裂变径迹及电子探针测试综合研究,在6722铀矿床的含矿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首次发现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这样一种在1 cm2(光薄片)范围内分布,而且不存在任何脉状相互穿插现象的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表明其形成于同一成矿物理化学体系中。根据UO2—TiO 2—H2O体系稳定场,确定6722铀矿床中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形成温度范围为250~350℃,属中—高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65.
遥感定量监测地表干旱特征的方法研究和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地表面能量平衡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定量监测地表大范围干旱特征的实用计算方案。通过对计算成果的检验分析,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6.
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夏季风气候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1 958— 1 997年 3— 1 1月 NCEP/NCAR850和 2 0 0 h Pa再分析风场资料 ,研究了南亚夏季风活动的气候特征。发现南亚不同区域的经、纬向风季节变化及纬向风的峰型结构差异明显。夏季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分别有两个最明显西南风速中心 ,这两个地区的西南风活动明显不同 ,孟加拉湾西南风出现及向北推进到2 0°N时间比阿拉伯海明显偏早 ,结束时间偏晚 ,是南亚季风区西南夏季风维持时间最长的地区。对比分析强、弱夏季风年 6— 8月高、低层经、纬向风距平垂直切变矢量风场发现 ,热带低纬度越赤道气流及南亚季风区的流场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67.
对闽东南深沪湾老红砂风沙沉积进行粒度测试,提取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粒级组分,结合年代学数据,初步划分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阶段和气候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研究区经历了较冷干-暖湿-冷干-暖湿4个气候变化过程。气候变化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表现出明显的23 ka长岁差周期、14.2 ka、11.8 ka半岁差周期,叠加约0.25 ka的双世纪周期,陆地-海洋-大气系统的内部因素对表现出来的百年周期可能产生放大或缩小影响。70.8—46.4 ka BP和21.3—11.6 ka BP两个阶段老红砂沉积速率较大,是老红砂风沙堆积的两个主要时期,两个阶段沉积速率分别达到30 mm/(100 a)、650 mm/(100 a)。  相似文献   
968.
研究了萃取结晶回收无机盐的过程,提出了萃取结晶回收盐的优势,并以水-碳酸钠-正丁醇体系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加料方式、正丁醇与碳酸钠溶液的溶剂比、温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碳酸钠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反加法、较大的溶剂比和搅拌速率有利于提高碳酸钠的收率,温度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69.
祁斌  刘蒙蒙 《探矿工程》2019,46(10):27-33
准南煤田乌鲁木齐矿区是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相比常规的丛式井,水平井作为一种成本不是很高但增产效果非常好的井型,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矿区煤层气开发。但乌鲁木齐矿区具有地层倾角大、目标煤层结构复杂等特点,需要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对水平井钻井技术进行优化和适宜性研究。结合水平井施工特点,开展了井壁失稳机理研究、低伤害钻井液体系研究和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并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0.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新生代盆地演化经历了断陷期、断坳期及坳陷期。盆地内部发育复杂断裂系统,根据断层活动特征可以分为沧东伸展断裂系统与徐西右旋走滑断裂系统。沧东断层剖面上具有铲式正断层特征,向深部滑脱,控制了孔南地区的构造变形;徐西断层可以看作是其上盘上的次级断层。在孔店组沉积期,沧东断层与徐西断层均表现出伸展正断层的特征,控制了其上盘孔店组沉积。在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受基底断层右旋走滑影响,徐西断层及其上盘分支断层表现出右旋走滑特征。在伸展与走滑的共同作用下,在孔南地区中北部聚集了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