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4篇
  免费   1829篇
  国内免费   2383篇
测绘学   584篇
大气科学   2361篇
地球物理   2696篇
地质学   5007篇
海洋学   1282篇
天文学   687篇
综合类   1018篇
自然地理   11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458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527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538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310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5篇
  195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东亚季风指数及其与大尺度热力环流年际变化关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将东西向海平面气压差与低纬度高、低层纬向风切变相结合 ,定义了东亚季风指数 ,该季风指数较好地反映了东亚冬、夏季风变化。其中 ,夏季风指数年际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旱涝具有较强的反映能力。分析表明 :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与印度洋 -西太平洋上空反 Walker环流及夏季越赤道南北半球间的季风环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强、弱异常东亚夏季风年份 ,异常的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的辐合 (辐散 )中心在垂直方向不重合 ,高层 ( 2 0 0 h Pa)速度势与东亚夏季风显著相关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上 ,该异常环流的高层的辐合 (辐散 )通过改变低层空气质量而影响夏季 50 0 h Pa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采用 SVD分析进一步发现 :与海温耦合的异常 Walker环流在西太平洋上空的上升支表现出南北半球关于赤道非对称结构 ,亚澳季风区受该异常 Walker环流控制。因而 ,东亚季风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可直接通过这种纬向非对称的 Walker环流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72.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取83个站点,按照9个农业气候指标,利用模糊聚类的数学方法,将全国划分为6个不同的葡萄气候区,并就各区的气候特点和品种选择作出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73.
The Salawusu Formation of Milanggouwan section in Salawusu River Valley includes 7 layers of paleo-mobile dune sands, and 4 layers of paleo-fixed and semi-fixed dune sands.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their grain size, surface textural features and several main chemical elements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Some of the aeolia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une sand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recent dune sands. 2) They are also similar to the recent dune sands in grain size components, and parameters of Mz,σ, Sk and Kg, as well as in several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3) The scattergrams of Mz-σ and SiO2-Al2O3+TOFE and the probability curves of grain size showed that these paleo-dune sands are different from paleosols and fluvio-lacustrine facies, but are consistency with recent dune sands. 4) Quartz sands have well roundness and surface textural features such as dish-shaped pits, crescent-shaped pits, pockmarked pits, upturned cleavage plates, siliceous precipitates and siliceous crevasses, indicating that they had been carried for a long time by the wind. As the 11 layers of paleo-dune sands possess the aeolian characteristics in structure, grain size, surface textural features and chemical elements, the origin of their formation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eolation.  相似文献   
74.
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演化与储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因业  罗平 《地质论评》1998,44(1):90-99
笔者研究了西北侏罗纪盆地沉积层序及储层特征,根据露头观察,井下实钻资料及实验室内分析结果,提出中,下侏罗统主要为湖沼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发育河流中冲积相及三角洲相的砂岩集集体,上统为红色或杂色碎屑岩,侏罗纪计导氏孔低渗为主的富含火山岩屑的碎屑岩,局部可发育较好砂岩储层,侏罗系本身可构成妨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75.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西藏雄巴古滑坡变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古滑坡及其强变形和复活灾害日益频发,已造成重大灾害事件和严重损失.古滑坡的发育、变形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和识别难度大,本文采用SBAS-InSAR技术,结合遥感解译,获取了金沙江西岸雄巴村古滑坡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间的地表变形特征.研究表明,雄巴古滑坡方量巨大,可达2.6×108~6×108 m3,根据InSAR形变监测结果,滑坡前缘发育H1和H2等2个大型强变形区,变形级别分为4级:极强变形区(-132.1 mm/a≤VLOS<-58.5 mm/a)、强变形区(-58.5 mm/a≤VLOS<-20.3 mm/a)、中等变形区(-20.3 mm/a≤VLOS<l.8 mm/a)和弱变形区(1.8 mm/a≤VLOS<55.4 mm/a);其中H1变形区,最大累计变形量达203.8 mm,H2变形区变形量达302.1 mm.受金沙江河流侵蚀,特别是上游75 km的2018年10月和11月白格2次滑坡-堵江-溃坝-泥石流/洪水灾害链对雄巴古滑坡坡脚的侵蚀,加剧了雄巴古滑坡的变形,其中H1变形区的蠕滑速率是白格滑坡灾害链发生前的14~16倍,灾害链引起H2区发生变形,雄巴古滑坡整体呈现牵引式复活状态.基于SBAS-InSAR的形变监测结果得到了野外的验证,目前H1变形区前缘出现局部垮塌,滑体中横向和竖向裂缝发育,局部呈现拉张状态.雄巴古滑坡目前呈现持续变形中,部分地段为加速变形,雄巴古滑坡发生大规模复活将导致堰塞金沙江-溃坝-泥石流灾害链,应加强雄巴古滑坡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为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和流域性地质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微X射线束荧光扫描成份分析研究:元素二维分布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巢志瑜  安庆骧 《岩矿测试》1990,9(3):161-164
经过改进的微X射线扫描分析装置,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位移精度;处理数据及绘制二维(平面)元素分布图实现计算机化。测量并绘制出大洋锰结核中多元素平面分布图。  相似文献   
77.
黑龙江省呼玛地区TM图像解译新发现及其找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呼玛地区TM图像解译新发现的分析,阐述了其对原生金矿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7.15”宜昌大暴雨的地形影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莲  吴翠红  王继竹  王平  王珏  吴涛 《气象》2012,38(1):81-89
湖北地形复杂,受地形影响产生的局地强降水造成的灾害很多。2010年7月15日宜昌地区的强降水是在满足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受地形作用加强的局地暴雨。本文利用实况高空、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以及LAPS再分析资料对背景场、低层流场、雷达回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冷空气南下和副热带高压的加强促进低层风场的调整,在大尺度降水条件下,地形对低层风场的辐合作用触发了局地强降水的发生。此次过程中地形对降水的触发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地形迎风坡抬升触发作用,另一方面为地形对近地层流场的影响造成的辐合触发。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利用广东省气象台站的风速自记资料,计算风能资源,并分析风能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规律,得到的结果是沿海岛屿风能丰富,内地风能贫乏,冬半年风能条件比夏半年好。按全省风能蕴藏量可划为三大区:沿海岛屿为风能丰富区,沿岸为风能可利用区,大陆内地和海南岛五指山区为风能贫乏区。   相似文献   
80.
湘西北地区一次局地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06年8月24日晚常德西北地区的局部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CV的不断生成与合并维持MCC的生命史,3个MCC组成一个有组织的MCS,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回波的生成和发展趋向暖湿气流流入的方向,中低层东南暖湿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闪电活动的开始指示强降水的开始,南北向地形的抬升作用有利于回波维持和加强,提高回波降水效率和延长降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