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充分发挥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CQGISS)的作用,对系统各类用户需求的服务进行不断补充和完善,开发的基于VRS技术的"重庆GPS实时测量平台"是对已有CQGISS的扩展,对于充分发挥CQGISS在城市建设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轿子山大气视宁度观测的组织实施情况,给出了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观测的时间内(4月和5月),轿子山的视宁度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也属上等。此外,我们的观测还表明,山顶的视宁度比半山腰好。因条件所限,其它月份没有得到观测资料,因此对轿子山全年的大气视宁度的情况无法下结论。但是,按照云南省的气象特征和过去的选址经验,4、5月是云南视宁度最差的季节,因此可以推断,轿子山的大气视宁度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03.
石海(石河/冰石河)作为冰缘地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内地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缺少介绍石海结构特征的中文文献,更未建立判别标准,在地貌认知阶段就发生很多误判。为了揭示石海的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坝石海首次进行了开挖解剖,从而归纳了原生石海的基本结构特征:岩块棱角鲜明,呈镂空状堆积,岩块直径总体上上大下小。根据野外调查确认,赛罕乌拉海拔1800 m以上的区域至少还存在着局部现代石海,也就是说,还残存着不连续冻土带,而且保持年平均气温0℃左右的气候环境。根据赛罕乌拉现今气候记录和石海分布,笔者等估算了全新世初期赛罕乌拉石海开始发育时的地表温度在0~-4℃,而今天年平均气温已经升高到2℃,升温幅度2~6℃。根据赛罕乌拉石海剖面结构特征,笔者等对山东蒙山石河进行了结构对比,认为二者剖面结构基本一致,排除了前人近年来争议明显的冰川侧碛堤和泥石流成因说。结构对比揭示山东蒙山境内全新世早期至少局部存在过冰缘气候环境,而这也为山东境内更新世冰川地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此外,本研究也为中国冰缘地貌解剖和资源调查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04.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SDS的疏水烷基长链可嵌入到Tg-HbⅡ血红素口袋内部,与近端His104形成氢键,断裂血红素铁与His104的配位键,使Tg-HbⅡ的Soret带吸收峰降低并发生位移;此外,SDS还可与血红素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改变血红素口袋原有结构,使得部分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外源荧光强度增强,最大发射波长红移。SDS可以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当SDS浓度为2 mmol•L–1时,Tg-HbⅡ的酶活性仅为原来的20%,在琼脂扩散实验中失去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SDS通过破坏血红素口袋的内部结构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血红素疏水口袋是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关键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g-HbⅡ的抗菌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对采自贵州省赫章县不同地区的16件致密状和3件杏仁状玄武岩进行了拉丝试验,从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拉丝温度、试验转速、析晶上限温度等方面分析了拉丝成功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本区玄武岩作为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原矿石的可能性,同时探讨了生产连续玄武岩纤维的拉丝作业温度.结果 表明,赫章县不同地区19件玄武岩,16件拉丝成功、3件拉丝失败;16件致密状玄武岩有15件拉丝成功、3件杏仁状玄武岩有2件拉丝失败.该区致密状玄武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绝大部分符合连续纤维用玄武岩标准,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本区致密状玄武岩生产连续纤维过程中,拉丝作业温度应高于1350 ℃.  相似文献   
106.
高原咸水湖水面蒸发估算——以兹格塘错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兹格塘错流域附近气象站(安多,那曲和班戈)的器测资料和那曲站的实测辐射资料,对兹格塘错水面蒸发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兹格塘错多年平均(1958-1998年)蒸发量为925.1mm,在估算的41年中,最高的为1111.5mm(1975年),最低的仅791.9mm(1983年),5年滑动平均结果揭示,近40年来兹格塘错蒸发存在波动变化,基本上由2个峰值期(1970-1980年和1993-1998年),1 个下降期(1975-1980年)和2个相对平衡期组成,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7.
近几十年,随着卫星测高技术和相关数据精密处理技术发展,依托卫星测高技术业已成为快速获取全球海底地形数据的可靠手段,国内外相关组织机构已发布了一系列全球海底地形模型。整理评述了多款全球海底地形的基本情况,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包括DBDB系列模型、ETOPO系列模型、Sandwell系列模型、GEBCO系列模型、SRTM+系列模型、EARTH地形球谐系数模型、BAT_VGG模型、BAT_WHU2020模型、STO_IEU2020模型等。通过对全球海底地形模型的认识和梳理,以期为下一步全球海底地形模型高效、低成本构建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三峡小江回水区透明度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呈  郭劲松  李哲  蒲清平  方芳  龙曼  高旭 《湖泊科学》2010,22(2):189-194
三峡成库后其季节调蓄过程使该水域湖沼学特征具有独特性.根据三峡小江流域回水区段为期2年的定位跟踪观测,对透明度(SD)和主要环境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透明度均值为170±7cm,各采样点透明度差异不明显且季节变化过程一致,自春末夏初开始降至最低水平,夏季汛期相对稳定,夏末入秋持续升高,冬季维持在较高状态,入春后下降.对透明度和主要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机悬浮颗粒(PIM)是影响透明度的主要指标.透明度同PIM、Chl.a多元回归模型为:SD=(-89.389±8.101)·lg(PIM)+(-84.008±8.624)·lg(Chl.a)+(264.132±8.232).汛期低水位状态下(145-150m)小江回水区水动力条件趋于天然河道,河道输沙量增加使无机悬浮颗粒含量远高于藻类生物量而成为影响透明度的主要环境指标.在中水位(150-156m)和高水位(156m以上),虽然藻类进入非生长季节,但水位抬升和水体滞留时间的延长促使悬浮颗粒物大量沉淀,悬浮生长于表层水体的藻类成为影响透明度的主要环境指标,生物作用对透明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作者根据2012年5月和2013年11月对日照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虾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域共捕获虾蟹类25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计算优势种为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大型虾蟹类5种,分别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戴氏赤虾(Meraenaeopsis dalei)、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计算了日照近岸海域春、秋季虾蟹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该海域虾蟹类群落多样性整体处在较低的水平,在生物量和丰度上经济较高的中大型虾蟹类物种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石膏质围岩软化特性,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地层中的石膏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因素正交软化试验研究,分析了浸泡时间、溶液温度、 浓度对石膏岩软化后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石膏岩的软化系数和弹性模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速率也随之降低;软化系数和弹性模量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减小;在影响石膏岩软化后力学参数3个因素中浸泡时间的影响最大,权值高达80%,温度次之,权重为16%左右,而 浓度对石膏岩的软化影响非常微弱;建立了浸泡时间与溶液温度两个因素耦合作用下石膏岩软化后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变化情况预测公式。在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基础上从围岩坚硬程度划分、防排水措施及支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石膏围岩隧道的施工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