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e and quantity of sediment filling oxbow lakes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meandering riv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loodplains, influencing rates of meander migration and the valley width over which migration takes place. In an effort to identify the controls on the alluviation of oxbow lakes by coarse bed material,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stored within oxbow lakes of the Sacramento River of California, USA, and found that the volume of gravel in storage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diversion angle separating flow between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entrance into each lake. A method was devised for estimating the original channel bathymetry of the studied lakes and for modelling the hydraulic and sediment‐transport effects of the diversion angle within channels recently abandoned by meander cut‐off. The diversion angle determines the width of a flow separation within the abandoned‐channel entrance, reducing the discharge diverted from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us limiting the ability of the abandoned channel to transport bed material. Aggradation rates are faster within entrances to abandoned channels with high diversion angles, resulting in the rapid isolation of lakes that store only a small volume of coarse‐grained sediment. Aggradation rates are slower within channel entrances where diversion angles are low, resulting in the slow transitioning of such channels into oxbow lakes with a larger and more extensive accumulation of coarse‐grained sediment. These findings compare well with observations in other natural settings and the mechanism which is described for the control of the diversion may explain why some oxbow lakes remain as open‐water environments for centuries, whereas others are filled completely within decades of cut‐off.  相似文献   
62.
通过构筑146Sm-142Nd同位素体系,应用于冥古宙(4.6~4.0Ga)时期地幔演化的研究,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地幔演化过程。对太古宙岩石中142Nd的研究发现早期地幔出现明显的不均一性,造成这种不均一性的原因应该来源于地幔的分异作用。加拿大Nuvvuagittuq绿岩带来源于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混合,但以富集地幔为主,格陵兰杂岩和变质砂岩来源于亏损地幔,而西澳大利亚伊儿岗片麻岩来源于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的混合带,但主要以亏损地幔为主。  相似文献   
63.
将通过控制点精度检验和碎部控制点精度检验分析,基于无人机影像数据和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制作的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结果显示,无论控制点还是碎部点,其平面位置精度完全满足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其高程精度方面,控制点和平地碎部点的高程精度也满足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高山地区的碎部控制点精度基本满足1:...  相似文献   
64.
背景噪声成像技术是21世纪以来地震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突破性进展之一.该方法不依赖于天然地震事件的发生,利用连续地震记录中普遍存在的"背景噪声",通过不同台站对间连续时间信号的互相关来提取经验格林函数并用以进行地下介质结构成像研究.与传统的天然源地震探测手段相比,背景噪声成像技术从随机场源信号中提取介质结构的信息,具有成像...  相似文献   
65.
安溪黄厝坪铁矿区复杂地层钻孔护壁堵漏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跃进  刘文华 《探矿工程》2011,38(9):16-17,20
福建省安溪县黄厝坪铁矿区地层复杂,设计钻孔2个。01孔钻探中遇多孔段漏失,反复采用多种堵漏方法顺利终孔,但严重影响了钻探效率。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在02孔施工中,对护壁堵漏措施进行了完善,较好地解决了钻进漏失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2个钻孔的护壁堵漏过程,总结了在破碎漏失严重地层的堵漏对策以及堵漏方法的选择经验。  相似文献   
66.
67.
青藏高原通道流模型动力环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下地壳流"模型作为一种可能的动力学演化机制,在解决诸如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青藏高原东缘、南缘等区域地壳中岩层的通道流或韧性剪切挤出等方面的解释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和阐述.本文基于青藏高原壳、幔介质平均速度模型,采用二维黏弹性数值模型对高原下地壳物质流动的动力学边界条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下地壳与上地幔盖层物质作为坚硬的固态物质相接,不具备可运动的边界条件,难以在Moho界面处任意地域发生相互运动.壳、幔介质中需存在可供物质高速运动的边界条件,即以上地壳底部的低速层为上滑移面,以上地幔软流圈顶部为下滑移面,才有可能在足够强的力系作用下促使"下地壳+岩石圈盖层"物质发生同步运移;(2)若不具备这样的初始与边界条件是难以产生深部物质运移的.因此,青藏高原深部壳、幔物质运动不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只能是局部和在特异环境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8.
龙门山造山带重力场研究表明它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为此,构建了横贯松潘-甘孜块体、龙门山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二维剖面的数值模型,采用黏弹性模型对重力场响应对研究区构造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效应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重力均衡调整导致了深部物质的垂向复杂动力学响应.在印度板块碰撞挤压效应与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势能差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高原东缘深部物质在龙门山深处向东运移时潜入地幔,构成了青藏高原物质向东运移的另一种补偿方式;(2)流变结构及应变能的计算结果表明,龙门山上、中地壳层能量集中危险度较高的地段与汶川大震的孕震及发震方式基本一致,龙门山两侧介质属性、构造格局和流变属性的差异对汶川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均起到了重要作用;(3)进一步开展由包含地表剥蚀的重力均衡调整效应与挤压缩短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为合理地解释龙门山及周缘地带动力学响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地震槽波动力学特征物理-数学模拟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生产环境使得中国的煤业生产时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地震槽波井下探测技术做为当前可探明煤层中局部小构造和异常体的有效技术,具备分辨率高和预测性强等特点,是煤矿生产中井下探测的一种有效的地震勘探方法.本文回顾了地震槽波勘探研究的发展概况,并基于地震槽波在煤层中传播的物理特征和影响煤层中地震槽波传播等主要因素,对地震槽波动力学特征方面已经开展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工作进行了综合阐述,进而指出了地震槽波勘探存在的理论问题、应用难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0.
基于齐次平衡法的思想,利用高效的G′G展开法,求解了修正的Benjamin-Bona-Mahoney(BBM)方程。修正的BBM方程是一个同时含有耗散和色散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难度大。利用对方程解的合理假设和G′G展开法可以将其约化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借助数学软件Maple符号运算功能的帮助成功地求解了该非线性代数方程组,从而求得修正的BBM方程的精确解。这些解中包含3组更具有一般性质的精确解,它们分别是双曲函数解、三角函数周期解、有理数解。这些解对于研究方程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几组行波解,给出了相应的解的数值模拟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