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9篇
  免费   1970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测绘学   775篇
大气科学   534篇
地球物理   574篇
地质学   3526篇
海洋学   618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57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地震资料的相对保幅性处理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础。目前,在地震数据保幅性处理中,针对振幅补偿类技术的相对保幅性进行系统评价方面表现不足。本文以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方法为例给出了地震补偿类方法的保幅性理论分析思路以及评价标准。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相对保幅性;其次,对三维正演数据进行地震振幅补偿处理;最后,将模型正演数据与对其进行振幅补偿后的数据作定量对比,从而定量分析两种补偿方法对振幅相对关系的影响。理论分析及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补偿方法保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松软煤层螺旋钻进中大转矩工况下转速较低、孔内排粉不利、限制钻孔深度的问题,研制了一种高转速、长行程的ZDY1450LG型全液压履带钻机。叙述了该钻机新设计的常闭式氮气液压卡盘、伸缩缸式给进装置、防卡钻保护功能、变幅调角装置、螺旋钻杆扶正装置等关键技术。通过型式试验和工业试验验证表明,该钻机具有调整孔位和操作简单、运输方便等优点,且各关键部件设计合理,可靠性强,能提升钻机性能,提高钻进效率,减少钻孔事故。  相似文献   
103.
松软地层透水率较大,防渗灌浆工程吃浆量相对较大,浆液扩散极不规则,形成的防渗帷幕,包括防渗幕体厚度、力学性能、防渗效果等结构性状难以准确把握,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主要采用压水试验、标贯、钻孔取心、物探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但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防渗质量的评价。在现场进行多工况灌浆原型试验研究,通过注水试验、孔斜测定、取心测试、全断面开挖等多种方法,真实呈现防渗幕体的性状,包括幕体有效厚度及其影响范围、幕体强度性能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在松软地层采用浆体封闭、脉动灌浆控制灌浆工艺,孔距1.5m,两排排距0.8m,并采用适宜的灌浆控制参数灌注可控性黏土水泥浆材,简便高效,孔周挤密区、结石体及胶结体形成的有效幕体均一性好,防渗效果达到5lu以下,灌后28d结石体强度达到3MPa以上。灌浆工艺和参数可直接供类似地层应用。对于不同类型地层在不同灌浆材料、灌浆工艺、灌浆参数情形下的灌浆结构性状,有必要研发物理模型进行大样本室内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4.
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沉降控制为目的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其沉降计算在设计、施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典型的桩土单元体模型,建立了复合地基体积压缩系数与复合地基弹性模量的关系,考虑施工中的时间因素及相应的固结度对沉降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沉降计算公式,并结合四川省遂-资高速公路软基变形监测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表明本算法计算值比实测沉降约大10% ~20%。填筑过程中,计算沉降历时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更接近实测值;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路堤荷载下碎石桩处理软基沉降变化的因素,得出桩径、桩间距对其影响较为明显。同时结合本例,建议布桩时桩间距与桩径比值最好控制在2~4之间。  相似文献   
105.
地裂缝是临汾盆地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盆地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 至2012年8月共发现86条地裂缝。本文以临汾盆地内部典型地裂缝临汾果场地裂缝为研究对象, 详细地论述了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槽探、钻探和物理勘探等地质手段, 主要研究了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包括平面特征、灾害特征、浅部剖面结构特征和深部特征4个方面, 总结了地裂缝的活动规律。发现果场地裂缝平面延伸长, 宽度大, 走向稳定, 灾害严重; 浅表层上宽下窄, 呈喇叭状, 深部结构显示地裂缝下伏隐伏断层, 地裂缝活动受降雨控制。通过分析影响地裂缝形成的各个因素:盆地构造、超采地下水和强降雨, 将果场地裂缝的形成分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出露阶段和扩展阶段; 最后概化了果场地裂缝的成因机理:构造孕缝、抽水诱缝和降雨扩缝。  相似文献   
106.
光释光测年中石英样品提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光释光前处理中遇到的传统方法无法获得满足纯度石英的问题,通过大量对比实验,结合玻璃工艺中石英分离研究成果,最后获得了新的石英提纯流程,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通过化学分离避免了密度变化对石英长石分离的影响,从而解决了斜长石和岩屑在传统的重液分离中无法剔除的问题,新方法能够获得满足纯度要求和量要求的石英,同时,新方法比传统方法实验室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7.
张建东  彭省临  杨斌  刘明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2):157-160,164
应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对个旧锡矿遥感信息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在格子边长为1.4~4.5 km的标度范围内,其遥感蚀变和断裂构造进入的总格子数的对数与格子边长的对数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在研究标度范围内,各子区遥感线性与蚀变信息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和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以19号区和26号区为例,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遥感信息分形特征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学方法,对湖北徐家山锑矿床成矿期的石英、重晶石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些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纯液体包裹体和液体包裹体(气相 液相)2类,其液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为H2O±CO2±N2;石英、重晶石和方解石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34~258℃、154~259℃和145~230℃,主要集中于150~200℃;流体的盐度w(NaCleq)和密度分别集中于3%~6%和0.90~0.96g/cm3。流体包裹体资料揭示出该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锑矿床,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等密度热液。结合H、O、Sr、Pb同位素等研究结果,进一步推断该成矿热液主要是经深部循环演化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09.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110.
湖南宝山铅锌矿西部矿区为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铅锌银矿床。本文对该矿带银的工艺矿物学进行系统研究,利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查明矿石中银的主要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和工艺特征。化学分析结果确定矿石中银的平均品位为156.6×10-6;地质小样化学分析统计显示银含量在空间上呈现上部高、下部低,平面上北西和南西部较北东和南东高的特征;白云岩型、砂岩型、灰岩型、角砾岩型矿石的银平均含量分别为595.78×10-6、247.97×10-6、195.83×10-6、169.73×10-6,白云岩型矿石的银含量最高,角砾岩矿石的银含量最低;银与方铅矿关系密切,银和铅二者的含量总体表现出良好的趋同性,据此可预测高品位的铅矿石的银含量高。对光片进行显微镜下鉴定、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分析,确定矿区的金属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初步查明矿石中的银矿物主要是银黝铜矿,其次是含银砷黝铜矿和含银方铅矿;该矿床银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独立矿物——银黝铜矿形式存在,这部分银含量为10.179%~13.579%,银的平均含量为12.061%;另一种是赋存于方铅矿中,这部分银含量为0.011%~0.127%,银的平均含量为0.069%。经银的物相分析、单矿物银含量分析和平衡配分计算,揭示银黝铜矿虽然含有较高品位的银,但因矿物含量较少,银的平衡配分低;方铅矿的银含量不高,但由于矿物含量高,平衡配分率达到84.78%,因此成为银的主要载体矿物。筛析实验也发现银与铅有较好的趋同性,进一步印证了银的主要载体矿物是方铅矿,并且银在细粒级中含量偏高。本研究提出,在选矿过程中要提高银的回收率,应重视细粒级中主金属元素铅、锌的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