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6篇
  免费   983篇
  国内免费   1586篇
测绘学   713篇
大气科学   495篇
地球物理   566篇
地质学   3409篇
海洋学   584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33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281.
彭阳  李岩  胡贵昂  陆刚  乔秀夫 《地质论评》2007,53(6):736-742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2.
城市垃圾填埋场粘土基防渗浆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制了一种低渗透系数并对污染物有一定吸附阻滞作用的浆材,即膨润土-粉煤灰-水泥(BFS)浆材,用于垃圾填埋场以防治渗沥液渗漏污染周围地下水和土壤。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了以膨润土为主的配方:膨润土22%~25%、粉煤灰20%~23%、水泥15%~18%、纯碱1.2%~1.4%、稀释剂TMH加量0.3%~0.45%。该浆材结实率大于99.6%,固结体28d渗透系数小于0.8×10-7cm/s,无侧限抗压强度小于2.0MPa,渗透系数比一般水泥粘土浆材降低约2个数量级。通过采自长春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进行固结体的渗透试验,该浆材的固结体对CODCr、氨氮和磷的吸附阻滞率均达到了82%以上。文章的创新点在于浆材配方的选材不但考虑了降低固结体渗透系数,使其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考虑了材料成分对渗沥液中污染物的吸附阻滞作用,同时降低了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和脆性,使其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以适应填埋场的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283.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分离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为实验菌株,比较了黄铁矿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铁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Fe3 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较低,而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将Fe2 氧化成Fe3 使得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生物氧化具有更高的效率。经过44 d的氧化之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的黄铁矿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Fe3 的化学氧化主要集中在化学键较弱的晶棱部位,而在生物氧化的情况下矿物表面充满了密集的溶蚀坑,溶蚀坑的形状与A.f菌的外形非常相近,且规则排列。这说明A.f菌能够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这种吸附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4.
广西有色金属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在成因上的联系和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可将广西有色金属矿床归为6个成矿系列,即热水沉积-叠生改造成矿系列、花岗岩成矿系列、热卤水成矿系列、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列、地台型海相沉积成矿系列和表生成矿系列,其中热水沉积-叠生改造成矿系列是广西锡、铜、铅、锌、金、银、锑、汞等矿种最重要的成矿系列。按成矿系列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及其与不同构造层的关系,笔者划分了9个主要成矿区带,即丹池锡-铜-铅-锌-银-锑-汞成矿带、桂北锡钨-铜-镍-铅-锌成矿带、桂东北锡-钨-铜-铅-锌金银成矿带、大明山钨-铜-金成矿带、大瑶山铜-铅-锌-金成矿带、云开大山铅-锌-钨-金成矿带、西大明山铜-铅-锌-银成矿带、桂西金-锑成矿带、靖西-平果铝成矿带。  相似文献   
285.
藏东波密-察隅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由一套浅变质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和碰撞型岛弧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化石稀少,缺乏时代依据。1∶20万区调和新一轮1∶25万区调修测专题研究在波密、察隅、贡山一带共采获微古植物化石21属50种,均为青、皖、浙、赣及滇中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及部分寒武纪早期较原始类型的常见分子。区域上可与高喜马拉雅的肉切村群,滇西的勐统群、公养河群和缅甸的Chaung Magyi群相对比。上述波密群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碰撞型岛弧火山岩在经历了泛非末期壳源重熔花岗岩侵位(500~600Ma)和褶皱变质作用(644~664Ma)之后,成为冈瓦纳大陆北缘增生褶皱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86.
利用水杨醛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合成壳聚糖席夫碱类衍生物(S-CTS),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成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NO2-的电催化作用。以0.1mol/LpH4.5的B-R缓冲溶液为底液,还原峰电流与NO2-浓度在0.20~81mg/k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9,检测限达到2.8×10-7mol/L。用于样品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87.
北秦岭二郎坪群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重晶石岩和铜多金属矿床。重晶石岩贫Al2O3、TiO2组分含量;富集热液组分As、Sb、Ba、Ag和Hg;微量元素U/Th>1;低ΣREE(平均值27.78×10-6)、富集轻稀土(LREE)、亏损重稀土(HREE)、具明显Eu正异常、Ce负异常及与大西洋TAG热液区热液沉积物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这些特征揭示研究区重晶石岩是热水沉积成因型。热水沉积重晶石岩与铜多金属矿床的紧密联系说明,研究区铜金属矿床是海底热液喷流沉积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8.
采用超声化学法在合成纤蛇纹石纳米管内进行了组装ZnS量子点的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及紫外-可见光谱仪对组装样品进行了表征。TEM观察发现在纤蛇纹石纳米管中组装了ZnS;XRD分析表明组装的ZnS量子点为β-ZnS结构,其平均晶粒度为4.2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ZnS量子点的吸收边红移5nm。  相似文献   
289.
无线GIS空间数据动态副本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IS海量空间数据更新要求,研究了无线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副本动态复制与管理技术。通过分析空间数据移动复制服务策略,设计了基于无线网络的动态副本管理系统(DRMS)来实现空间数据的移动动态复制,并研究副本管理模型和副本更新算法,保证了无线网络传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0.
依据三角测量资料分析云南小江断裂北段的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试图利用小江断裂北段1956年和1967年两次二等三角测量的资料分析本区的应力场.其结果表明,此区内主压应变轴走向大都近于北西西向即近期承受北西西向的压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