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512篇
测绘学   172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039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志丹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志丹地区延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采用了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储层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进一步减小,尤其是碳酸盐胶结,其次是石英加大边和高岭石;但绿泥石膜胶结物的存在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有利于粒间孔的保存;而成岩后期的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的溶解,改善了储层物性。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溶蚀型次生孔隙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孔隙类型,其发育带往往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992.
隧道掘进爆破地震峰值神经网络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从谋  逄焕东  王其升  李彬 《岩土力学》2004,25(Z1):125-126
结合某抽水蓄能电站尾水隧道掘进爆破地面振动监测结果,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隧道掘进爆破振动速度峰值的预报模型。并对铁路运输安全进行预报,与现场实际较好地吻合。将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经验公式法)预报的结果相比,前者的预报结果有明显的改善。对于指导隧道掘进爆破设计,优化爆破参数,确保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分散元素广泛应用于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因其在地壳中的低含量和其本身地球化学性质的分散性而不易富集成矿,但是富乐铅锌矿床中却有4种分散元素Cd,Se,G e,G a具有工业价值。该矿床位于我国重要的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带南东部,分散元素主要赋存在闪锌矿中,平均w(B)/10-6分别为Cd 16 183,Se 163,G e 135,G a 86,其中w(Cd)是迄今国内最高。闪锌矿分棕黑色、红棕色和黄棕色3种颜色。Cd在深色闪锌矿中而G e和G a在浅色闪锌矿中相对富集,Se在不同颜色闪锌矿中含量几乎不变。Cd,G e,Se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Cd,G e占据Zn的位置,而Se占据S的位置。G a主要以显微吸附形式存在,少量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Zn与Cd负相关,而与G e正相关,与Se不相关。分散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矿床为沉积-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994.
吕鹏  庞巍  杨广庆  张保俭  赵玉 《岩土力学》2006,27(Z2):171-175
为适应坝内水位升高变化及提高防洪标准、对堤坝进行加宽改造,新加宽部分会引发堤坝的工后不均匀沉降和地基侧向位移、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加宽宽度、地基处理、土工格栅性能及铺设方式对加宽堤坝工程性能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可见通过上述方法可提高加宽堤坝的稳定性、减小工后沉降和侧向位移。相应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随着敌人反潜力量的增强,目前的磁诱饵磁源结构存在着磁模拟耗能大导致诱饵续航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无法满足在战役层面的作战需要。针对此问题,基于现有的航行体尾部拖曳后置两电极式磁源结构,提出单电极前置式组合磁源方案,建立其空中磁场分布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单电极前置式组合磁源结构能保证较好模拟目标磁场的同时,减小磁模拟消耗的电流,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6.
在对渭北高原地区土地利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6个耕作土壤剖面和8个苹果园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剖面的构型、质地、元素组成、理化性质和微形态的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演化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耕地转为苹果园后,土壤构型从Ap-Bc-A-Ck-C逐渐变为AB-(Bc)-A-Ck-C;土壤表层(0~35cm)的磁化率、有机质、常量元素(Si、Al、Fe、K、Mg、Ca、Na)和微量元素(Cu、Co、Ni、Zn、V、Cr、Pb、As)含量趋于增加,CaCO3含量和pH趋于降低;35~90cm,CaCO3含量趋于增加,而磁化率、有机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趋于降低;90cm深度以下土壤性质变化不大;土壤孔隙的数量减少而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加,粘土矿物总含量增加,而残积粘土/淀积粘土比值降低,次生碳酸盐的空间位置从主要出现在0~35cm深度变为在0~90cm范围内普遍出现。这些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从耕地改为苹果园,土壤剖面构型发生了明显分异,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90cm以上,土壤表层(0~35cm)的变化大于土壤下层(35~90cm)。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已发现的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显示了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由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经历了后期的调整、改造、破坏和再聚集,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已有的油气成藏理论难以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目前寒武系地层钻探成功率偏低,仅为25%。从地质角度出发,采用“功能要素匹配-构造过程叠合-晚期相势源复合的新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失利井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机理,以便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的15口失利井的分析结果表明:80%的失利井由于功能要素不匹配,落在有利成藏领域之外而失利;7%的失利井由于构造过程叠合改造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落在有利勘探区带之外而失利;13%的失利井由于晚期相-势-源不复合,落在有利勘探目标外而失利。该方法完美地解释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钻探失利的原因,说明其在指导油气勘探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以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陈杰  何月顺  熊凌龙  钟海龙  张朝锋  庞振宇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1-2023040001
传统古生物化石鉴定方法多依赖于古生物学家的经验知识,现有的人工智能识别方法需要大量的化石训练样本才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少量化石图像样本情况下准确识别化石,本文尝试使用残差网络和注意力模块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小样本的化石鉴定。首先以残差网络作为模型的特征提取模块,并在残差网络的残差块中嵌入CBAM卷积注意力模块,提高模型对于化石纹理特征的关注,以提取更为全面的深层次化石图像特征,再使用小样本度量学习中的原型网络对提取特征进行原型计算,最后通过多轮次迭代训练得出最佳的化石判别模型。使用本文方法与5种经典的小样本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识别准确率最高,在样本数量为1和5的情况下,准确率达到了86.32%和94.21%,对稀缺样本下的化石识别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9.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形成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到2001年底,已从全球六大洲18个盆地大于水深500m地域发现580亿桶油当量,90%的油气储量发现于深水浊流沉积体系,这是与近三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对深水海域的不懈探索与科学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特指广布于南海珠江口盆地近海海域上第三系深水沉积物,主体位于盆地南缘珠二坳陷,属与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相联系的、发育于低水位时期的深水沉积系统,其形成具有重要的地质背景,它处于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交汇地域,具对应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沉积响应,有独特的由持续沉降所体现的纵向叠置特征,并因应于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呈幕式推进的海侵型沉积系列,构成极为理想的油气储盖组合。因此,以时间耦合、空间耦合与地球动力学耦合为扭带,用整体、系统的论点研讨与分析南海深水扇系统的形成特征,获得一球五源(缘)是南海深水扇系统的主控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field survey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 YPC site, Yu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for analysis of content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XRF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curve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pH value distribution, loss on ignition and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ust source of loes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Holocene ped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were reveal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