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74篇 |
免费 | 1219篇 |
国内免费 | 19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2篇 |
大气科学 | 885篇 |
地球物理 | 1269篇 |
地质学 | 3747篇 |
海洋学 | 1140篇 |
天文学 | 103篇 |
综合类 | 513篇 |
自然地理 | 9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413篇 |
2020年 | 331篇 |
2019年 | 400篇 |
2018年 | 346篇 |
2017年 | 327篇 |
2016年 | 365篇 |
2015年 | 438篇 |
2014年 | 402篇 |
2013年 | 492篇 |
2012年 | 523篇 |
2011年 | 527篇 |
2010年 | 526篇 |
2009年 | 504篇 |
2008年 | 517篇 |
2007年 | 492篇 |
2006年 | 466篇 |
2005年 | 347篇 |
2004年 | 285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242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安徽省公益性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工环地质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为它服务的一项工作,社会需求是水工环地质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种种原因,安徽省围绕社会需要开展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前瞻性和战略性仍显不足,至今没有完全摆脱紧跟追随的被动局面。本文在总结安徽省水工环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布署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2.
123.
渤海海底地震仪探测试验及初步成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容量气枪枪阵震源和海底地震仪在渤海首次开展人工地震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试验。本次试验布设一条NWW-SEE向垂直构造走向的勘测线,共投放海底地震仪51台,回收成功50台。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表明,所使用的枪阵有足够的能量输出,海底地震仪记录震相丰富,可识别到Ps,Pg,PmP,Pn等多种震相。初至波层析成像结果表明,9 km以上地层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渤中地区新生代沉积基底埋深5~6 km,结晶基底埋深约9 km,郯庐断裂带内存在"U"型下凹的相对低速体并有向下切割的趋势。此次试验是我国在渤海深部探测中的成功示范,有效填补了渤海海域深地震测深数据的空白,为渤海深部地壳结构研究及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4.
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在其南段的邻区,分布有胶东金矿区、鲁西铁金矿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成矿带和苏北油气田等矿产。从已获得大量测年资料分析,可将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分为3个阶段:1)早期(800~550 Ma):自元古宙泛古陆裂解和随之而来的加里东期古地震和局部海西期喷流作用,证实地壳运动早已拉开了它的构造活动序幕,此阶段继承和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从成矿作用而论,此阶段可称为成矿预备场地;2)主期(1 80~110 Ma):在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和中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等,造就了现今郯庐断裂与分支断裂的构造格架。其中主峰形成时间为140~120 Ma±,在这个阶段广泛有钙碱性系列、富钾高锶钙碱系列、碱性系列岩浆和后期成矿热液,沿着有利构造空间剧烈活动和成矿就位。本区壳幔混熔型和壳源同熔型花岗岩,是地壳减薄和下地壳拆沉、底侵的产物,而不是单一的构造运动的结果。此阶段可称为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鼎盛期;3)晚期(60Ma~现代):沿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或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存在橄榄玄武岩喷侵,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物源,此期可称其为构造—岩浆活动的衰变期。 相似文献
125.
介绍了地壳流体CO2的3个主要成因:有机成因、变质成因及幔源成因,并着重讨论了CO2气体的稳定同位素13C的示踪性能;总结了由地壳释放CO2的主要方式、上升通道及其存在形态。在回顾地壳流体CO2等释放在目前地震监测、预报及相关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进展的同时,指出地壳深部流体(CO2、He、CH4等)在同位素地球化学、深源流体运移与地震活动、深源流体对震源介质的影响等。此外,提出对深源流体监测不能仅限单一组分(CO2)的监测,需多种深源成分(He、Ne、Ar、H2、CH4)同时监测。 相似文献
126.
127.
通过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的岩性、岩相和相序研究,对其进行了层序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一级、二级、三级层序界面,包括海侵沟蚀面和暴露-淹没复合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3个大层序和8个层序。总结出渣尔泰山群的不同古地理背景如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层序发育模式以及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以及对层序发育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8.
近50 a来杭州湾冲淤变化规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使用杭州湾1959-2010年的水下地形图, 结合过去数十年来长江入海水沙量和钱塘江河口段冲淤变化状况, 分析了近50 a来杭州湾在长江入海泥沙量锐减和治江围涂等人类活动作用下的冲淤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结果表明, 乍浦以上区域近50 a来处于较显著的淤积状态, 且有自上向下发展的趋势, 这种淤积主要是由于钱塘江河口治江缩窄工程所引起的;湾内地形发生了局部调整, 部分小型潮流槽脊系统趋于消亡, 地形趋于平坦化, 湾口北部2003年以后有转淤为冲的趋势, 这与长江入海泥沙量锐减和该区域围垦工程等因素有关;1959-2003和2003-2010年两个时段, 湾内泥沙淤积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91×108和1.66×108 m3。对于整个钱塘江河口系统而言, 即自杭州湾湾口至钱塘江河口段的闸口断面, 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所产生的影响尚不明显, 2003年以后泥沙淤积速率甚至有所上升。杭州湾近50 a的冲淤变化是人为强烈干预下的大流域-河口系统响应与中小流域-河口系统响应的调整结果。 相似文献
129.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化湖泊,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切实了解该湖在以鲢、鳙养殖为主的情况下浮游植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到重度富营养水平之间;12次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100种(属),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23种,其中蓝藻门有9种,绿藻门有8种,硅藻门和隐藻门各有3种.夏季和秋季蓝藻门优势种最多且优势度高,冬季和春季绿藻门和硅藻门优势种多且优势度高.武山湖浮游植物每月优势度最大的种类主要有蓝藻门微囊藻和细小平裂藻、绿藻门小球藻以及硅藻门小环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峰值出现在6月,达34.77 mg/L;丰度峰值出现在7月,达341.46×106 cells/L.冗余分析(RDA)和线性相关分析均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总磷、温度和pH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蓝藻门生物量和丰度以及优势属与总磷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夏季均很高,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较大.相对于氮,磷是更重要的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30.
利用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SST)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09年5月31日—6月13日和2012年5月18—28日发生在渤海西部海域的2场相似气象因子影响下的典型高影响赤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结果表明:(1)2场高影响赤潮过程都发生在春末夏初的赤潮高发期,持续时间在10天以上;(2)赤潮爆发前期,伴随有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适度降水,渤海西部的周平均海表温度(SST)升温明显,且SST≥16.2℃,赤潮发生海域为SST的暖脊控制,对赤潮过程的潜势预报有明显的指示意义;(3)850 h Pa以下层次的温度迅速上升,近地层西南暖湿气流的加强和地面6 m/s以下偏南、东南气流在渤海西部海域的汇合,利于渤海西部海洋浮游生物积聚和突发性繁殖,是赤潮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