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70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769篇
地质学   639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301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5篇
  1947年   7篇
  1939年   7篇
  1926年   5篇
  192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对Namaqua活动带的构造和地层背景的重新评价,我们把该活动带再分成(图1)不同的岩性和构造地体(根据Coney等人的概念,1981) 该活动带的东部向北东方向延伸,它也可以再分。在所划分的地体中,大多数都以大型剪切带为界,并且经测定,一些地体甚至有100km长的位移。在此提出的Aggeneys地体的构造演化就卷入了巨大的水平滑移(与垂向构造运动相反),而这一运动主宰着南非Namaqua活动带的元古宙构造演化。非洲在元古宙时期也肯定有板块构造作用在活动。在角闪岩相的Aggeneys地体(图1)中,主要构造为向南倒转的褶  相似文献   
142.
在马尼托Lac du Bonnet岩基进行岩石物理参数(体积磁化率、磁各向异性、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的测量,用来描述岩石的岩性特征。钻了5个钻孔,共进尺2.8Km。确立了岩芯的磁化率与岩性之间的关系。磁化率值与岩性特征对应为:低磁化率(0~5×10~(-3)SI)为断裂带(开口断裂和闭合断裂)并伴生蚀变岩石;中等磁化率值(7~10×10~(-3)SI)对应于无蚀变及无断裂的均质岩石;高磁化率(20~100×10~(-3)SI)兼有低磁化率(0~5×10~(-3)SJ)区是非均质的岩石,如含镁铁质矿物的捕虏体。通过钻孔间的对比,在UKL-1,-5,-3岩芯上确定了两个无间断的主断裂带,这与利用地震反射资料确定的断裂带相吻合。磁各向异性与岩石组构有关。剩磁测量没有得到稳定的磁方向。火成岩的磁性测量是确定岩体特征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3.
一、太平洋活动边缘的火山作用类型和历史长期以来,火山作用的研究一直都是局限于浮出水面的岛屿火山喷发作用的,而洋底火山喷发却几乎不被地质人员所了解。然而,洋底却不仅是地球表面面积的最大的一部分(0致71%),而且还是一个特殊的地壳(洋壳)区域,洋壳在化学成分、物理特点,特别是在火山喷发作用的类型方面,与地质学家研究得较早的地球的其他部分(大陆壳和过渡壳)都是根本不同的。苏联地质学家业已证明,洋壳是在洋壳——过渡壳——大陆壳系列的顺序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未来必将证明,火山产物的大部分并不是以火山碎屑物质(火山灰)进入海洋的,而是以岩流的形式喷发于海底之上的。岩流形成了洋壳的第二层,并且是在大量被加热的、大  相似文献   
144.
利用单边封闭的蜡泥塑料来进行平面压陷实验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东亚限定的陆间形变和走向—滑动断层的演化。一些大型左旋走向—滑动断层曾不断活化,主体上是同时的。实验显示印度向亚洲插入曾经旋转了(≈25°),并且在碰撞的前二、三千万年里沿红河左旋断层使印度支那向东南挤压了(≈800公里)。该过程能说明南中国海在晚中新世前张开的原因。挤压构造北移,促动阿尔金塔格断层成为第二条主要的左旋断层,并使华南向东移动数百公里。事件发生后,印度支那保持顺时针转动(多达40°),而红河和它南面的走向—滑动断层则作反方向运动。莫圭盆地和安达曼海的张开(直到现在)看来也是挤压的简单运动结果。中国东北部和云南现代裂谷可看出类似于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初期。若以我们实验为指南,像泰国海湾(暹罗湾——译者)等沉积盆地的其它第三纪构造现象可说明是碰撞的结果。实验还预示有一个重要的左旋走向滑动断层和裂谷系将扩展穿过天山、蒙古和贝加尔而延至鄂霍茨克海。  相似文献   
145.
地热研究     
地球内部产生热量的主要标志是火山、间歇泉及温泉。地热主要是由地壳中所含的微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地球内部的摩擦力产生的。在解释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方面要考虑地热这一因素。它对油田及金属矿的形成也起决定作用。地热研究直接应用于经济地热能领域(如电站)和燃料矿的勘探方面。近地表温度的测量已用于寻找断层系和穹窿构造以及圈定煤田边界,还用于探测由于水化或氧化作用而具有放热反应的矿床。地热梯度的解释已成为评价沉积盆地石油远景的重要方法,它通过了解地  相似文献   
146.
1982年12月,安大略地质调查所在多伦多召开了一次名为“安大略的金矿床”讨论会。讨论会的重点是调查所和几所大学取得的脉金矿床的研究成果。整个讨论的主题是,金在空间上与绿岩带中长英质侵入体共生的脉系中的富集。这些侵入体具有独特的特征(Gallagher1940;Kerrich等人,1980:Munha等人,1980)。长石为钠长石或带有钠长石环边的钠质斜长石。白云母和方解石与长石一起产出,这两种矿物表明与CO_2-H_2O流体发生了相互作用。侵入体中的石英—碳酸盐脉,证明在岩浆侵位之后发生了脆性变形。 本文探讨了瓦瓦绿岩带中奥长花岗岩岩株周围含金石英脉的分布情况。研究区位于安大略省阿尔戈马地区(Algoma)瓦瓦以北25公里的古切尔湖(Gutcher)地段。研究表明金  相似文献   
147.
阿拉伯地盾主要是由晚元古宙火山-沉积岩系组成,岩系为大规模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基和深成岩所侵入。这些岩石保存很完整,基本上能提供该区从9亿年以前至寒武纪阶段地壳演化的连续记录,成为解决阿拉伯地壳演化过程中古环境的一个关键。该火山—沉积岩系与现代岛弧岩系的相似性首先被Jackaman所注意到,然后他以Green—wood等人提出的地壳演化模式为基础,认为地盾南部的成因可看作是由早期拉斑玄武  相似文献   
148.
弗迪蒂尤德(Fortitude)矿床地处美国内华达州巴特尔芒廷矿区,位于该区最南部的科珀峡谷,东北距巴特尔芒廷19公里。该区的采矿活动始于1866年,地下开采贱金属和贵金属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55年。1912年,在科珀峡谷首次发现了砂金,并在1944—1955年间和1967年以来,对其进行了中等以及大规模的开采。先后在该区发现了  相似文献   
149.
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石英—长石交生的文象花岗岩的成因在文献中已做过讨论。并在研究花岗质伟晶岩的相平衡、晶体成核和生长特点的实验中得出了这种文象结构。温度、压力以及成分变化的分析表明,这种结构是在驱动力作用和不平衡的条件下,石英和长石同时生长所形成的。随着SiO_2(可能有水)在边界层变富,主晶相钠质碱长石的生长界面由面状变成格子状。在格子状边界间残余液体中SiO_2含量达到饱和使石英沿长石成核并生长,其总成分也许刚好在其结面上,但对于上述机制此条件是不必要的。文象结构的发育是靠界面局部的动力作用,并非仅与总组分的热化学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0.
以前我在《经过六千年的开采,世界金矿资源已经采完了吗?》(1967)和《世界金矿资源》(1976)这两篇文章中都强调了前寒武系金矿床的产量在世界黄金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现在我要强调“非元古界砾岩型”的前寒武系金矿。 历史 据C.H.V.苏泽兰德所著《金》中记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以前的5500年人类历史中,采出的金不到10亿盎斯。可是,在那以后的487年中却开采了将近30亿盎斯。在这30多亿盎斯黄金产量中,前寒武系金矿床所产的金占一半以上。其中1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