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218篇
地球物理   439篇
地质学   982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前人对南海北部新生代陆缘盆地结构、构造样式和期次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具体体现内动力过程的岩浆活动关注较少,尤其是北部深水区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解译分析,将南海北部新生代岩浆岩划分为3个集中分布区:琼东南-西沙区、神狐区和东沙区。各区域岩浆岩的产出状态有所差异,其中琼东南-西沙区岩浆岩的平面展布规律性极强,主要受右行右阶的走滑断裂控制;神狐区岩浆岩位于NW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处,侵位空间受先存断裂制约;东沙区岩浆岩的产生与东沙运动期间区域伸展过程有直接关系。作为内动力的表征,岩浆作用对于海底地形地貌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与活动断裂、海底滑坡、浅层气等海底地质灾害也具有成因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62.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of three coastal sites of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olecular markers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Eight RAPD-primers were selected to amplify the DNA polymorphy. The genetic distances inferred from the pairwise similari-ti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ion. Meantime, the traditional microscopic determination, a way of visualizing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major taxa of microplanktons from all samples.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band sharing index values were in the range of 0. 504 2-0. 763 2 among samples from the same sampling site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while 0.406 5-0.685 7 among the samples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at the same time scales, indicating that spatial variations of micr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more pronounced than temporal ones; (2) samples from the same station basically clustered together, cor-responding to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ing sites; (3) diversity derived from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data did not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well.  相似文献   
63.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of field observation in 1990 - 2000, especially polar orbit high-resolution NOAA satellite cloud maps received from the Antarctic expedition vessel since 1997,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ydz Bay cyclon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Some new viewpoints are suggested such as: when surround-polar cyclone enters the Prydz Bay, it can also intensify and develop in summer; cyclone can also develop in the easterlies in this bay. These view points revise old uncom-plete view point that the Prydz Bay is a burial ground of cyclone, and also further consummate formation-development theory of surround-cyclone in the Antarctic westerlies and cyclone in the Antarctic easterlies.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ice-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Prydz Bay is studied, and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cyclone formation-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By use of wholly dynamic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 energy exchange case of a cyclone, which explosively developed after entering the Prydz Bay, is calcu  相似文献   
64.
中国对虾体内20-羟基蜕皮酮含量与生长和性腺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完成变态后的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体内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进行了周年测定。5~6月,全虾抽提液中20-HE的质量分数以体长为0.8cm的仔虾为最高(47.96±3.94)×10~(-9)(m/m)。血淋巴中20-HE的质量浓度在6~8月(平均为22.66ng/mL)和11月(25.93±3.44ng/mL)较高,翌年3月最低,为8.29±1.40ng/mL。呈现出20-HE含量与蜕皮生长和促进卵母细胞早期发育及精子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5.
郑珊  孙晓霞  孙松 《海洋与湖沼》2012,43(3):445-450
采用饵料浓度差减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细胞密度的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对海月水母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摄食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密度的微藻细胞密度对水螅体、碟状体和水母体的摄食有显著影响。在实验的藻细胞密度范围内,随藻细胞密度的增加,水螅体和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摄食率一直升高。水螅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大摄食率均发生在藻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为4623cells/(ind.h)和4118cells/(ind.h)。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大摄食率也是发生在藻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为174671cells/(ind.h)和47218cells/(ind.h)。清滤率随着藻细胞密度增加而降低。在相似细胞密度下,碟状体对中肋骨条藻的摄食率高于东海原甲藻。水螅体和碟状体对同种藻的摄食情况不同,在相似藻细胞密度下,碟状体的摄食率比水螅体高。经过藻类饵料适应处理的水螅体对藻类的摄食率会有显著增加,约为未经饵料适应处理的10倍。水母体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未发生摄食。  相似文献   
66.
数值波浪水槽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水波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 它能够实现水波现象的精确模拟。作为数值波浪水槽的一个重要功能, 消波技术被用于消除传入波浪在水槽末端的反射效应, 以防止反射波对有效实验区域的污染, 从而保证特定要求的水波实验的精确性。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消波技术可分为阻尼消波区和主动消波器两类。  相似文献   
67.
INTRODUCTIONBeingoneofthemestdisastrousweathersystemsinfluencingthesoutheaStcoastofChinainsurnmerandautumn,typhoonsalsocausestrongstormsUrgeSandseawavesI'eSultinginsevereoceandisasters,whichthreaten~theasternChina'sagriculture,navigation,offshoreoila...  相似文献   
68.
利用地质雷达探测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承台完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KKO-100型探地雷达对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承台完整性进行探测,结合现场钻探、孔内波速测试、岩样分析测试,进一步对码头的工程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9.
气温对太湖蓝藻复苏和休眠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谢小萍  李亚春  杭鑫  黄珊 《湖泊科学》2016,28(4):818-824
利用2005 2014年每日的卫星数据、气象站和浮标站观测资料研究复苏期和休眠期的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初终日、周有效积温与太湖蓝藻休眠和复苏时间的关系,探讨气温是否是影响蓝藻休眠和复苏时间进程的关键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太湖蓝藻复苏早晚与春季(3 5月)气温密切相关,春季气温越高,蓝藻复苏时间越早;太湖蓝藻休眠时间与秋、冬季(11次年1月)气温密切相关,秋、冬季气温越高,蓝藻休眠时间越晚.此外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太湖首次出现蓝藻水华的时间一般是气温稳定通过9℃初日之后的1个月左右,但上一周期的休眠与下一周期的复苏之间气温异常偏高会导致蓝藻水华首次出现时间早于稳定通过9℃初日;最后一次蓝藻水华出现时间与气温稳定通过4℃的终日相近;在复苏期,湖水中的叶绿素a浓度随周有效积温变化而变化,二者相关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70.
华北地区地震环境噪声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流动地震台阵观测的垂直分向连续波形数据, 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和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 对华北地区地震环境噪声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东部平原和沉积盆地2 Hz以上的高频环境噪声水平与全球新高噪声模型(NHNM)相近, 周期3——18 s的平均噪声水平低于NHNM和新低噪声模型(NLNM)的平均值; 山区及西部高原的高频噪声水平明显低于NHNM, 周期1——18 s的噪声水平大多明显低于NHNM和NLNM的平均值; 不同区域18 s以上周期的噪声水平差异相对较小. 流动地震台阵部分台站的环境噪声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 个别台站噪声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台站, 表明这些台站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 不同台站的噪声水平分析表明, 将台站布设在摆坑内,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频和低频段的噪声水平. 台站环境噪声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质量的定量评估, 观测期间的台站优化调整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