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225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一种IIR滤波器的FPGA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IIR滤波器结构的基础上,借助Mat lab完成一种基于FPGA的级联型IIR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同时设计并生成向量文件(.vec文件),在QuartusⅡ中完成向量文件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IIR滤波器能够高效完成滤波功能,同时通过向量文件的激励引入能够增强FPGA的仿真能力。  相似文献   
152.
木里地区三露天井田断层发育、岩性复杂,且钻探结果揭示水合物主要赋存于地层裂缝中,因此,笔者专门利用声成像测井资料对三露天井田水合物钻孔井壁构造裂缝进行研究,明确了研究区构造裂缝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并从裂缝线密度、倾角、倾向等方面对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合物钻孔井壁裂缝发育,倾角以高角度为主,低角度次之,水平裂缝与高角度裂缝少见;冻土层及以上裂缝较冻土层以下更为发育。(2)研究区裂缝主要走向与地层断裂走向基本一致或小角度斜交,裂缝的发育受断层控制明显。(3)研究区裂缝倾角相对较大,不利于烃类气体的大量聚集,这可能是该区域钻孔少见水合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3.
华南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形成通常与板内伸展活动有关,它们既是探索深部地幔演化的探针,又是研究地球动力学背景的手段。本文选取湘南金鸡岭辉绿岩脉进行了高精度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以及矿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旨在探讨它们的岩石成因与岩石圈地幔演化的关系及华南内陆地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显示金鸡岭辉绿岩脉的锆石U- Pb年龄为153. 1±1. 0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石微量元素组成具有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表现出轻稀土元素(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不同程度的富集,无Nb、Ta负异常,表明岩浆源区与岛弧环境无关,并且地壳物质混染程度较低。87Sr/86 Sr初始比值为0. 7062~0. 7080,εNd( t )值为+1. 76~+3. 75,也类似于OIB地幔源区。研究表明,金鸡岭辉绿岩脉来源于受软流圈熔体侵蚀/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相应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和轻微的地壳混染作用,是板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为地幔改造/岩石圈减薄的岩浆岩响应及软流圈-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的表征。华南内陆地区中生代的岩浆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而是在陆内裂谷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4.
曾广圣  欧乐明 《岩矿测试》2019,38(2):160-168
秘鲁铜硫矿石的主要回收对象是铜和硫矿物,由于铜矿物嵌布复杂、粒度过细以及与各种脉石矿物或金属矿物交生关系紧密,利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如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检测等较难准确定量其工艺矿物学参数。本文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及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MLA)等技术手段,研究秘鲁铜硫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分布及单体解离特性等,并对影响选矿指标的主要矿物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元素为Cu(0.65%)和S(9.53%)。矿石中黄铁矿(16.57%)含量较高,形态较为规则,与其他矿物之间的交生关系相对简单,粒度普遍偏粗,其中粒径大于0.30mm的黄铁矿占95.06%。铜矿物主要以不规则粒状、皮壳状、网脉状、纤维状、尘粒状、斑点状分布于脉石中或与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等金属矿物交生紧密,粒度极不均匀,使得铜矿物解离难度加大,且矿石中云母(12.51%)、绿泥石(3.74%)、滑石(3.34%)、高岭石、蒙脱石(3.59%)等黏土质矿物含量较高,在磨矿过程中易发生泥化从而恶化分选环境。根据该类型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本文建议采用"粗磨-部分优先浮铜-铜硫混浮-混合精矿再磨再选分离"的工艺流程,可得到质量高的铜、硫精矿。  相似文献   
155.
城市地铁修建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更加准确探查地下溶洞的位置和大小,采用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法正反演数值模拟手段,利用孔距、电极距和与钻孔距离三个变量构建了地下溶洞的地电模型,分析并总结了跨孔电阻率CT法对充气、充水和部分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响应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部分充水溶洞的水、气分界面明显,低阻区域和高阻区域与溶洞充水、充气部分位置大小一致,且随着溶洞充水量的增加,溶洞低电阻率响应增强,其异常范围向溶洞顶部扩大;跨孔电阻率CT法能够有效识别溶洞充填性状。   相似文献   
156.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及WRFDA(WRF mode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系统,针对2017年台风“天鸽”个例通过同化雷达径向速度(Vr)和反射率因子(RF),研究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资料同化对台风分析预报的影响。研究表明:雷达径向速度的直接同化有效地改进了模式初始场中台风涡旋区的中小尺度信息,分析场中产生了气旋性的风场增量,对模式背景场中的台风有显著增强作用。通过在传统控制变量中扩展针对水凝物的控制变量可有效地同化雷达反射率因子资料,对初始场的水物质进行调整,并对随后确定性预报的台风路径和强度都有一定的正效果。此外,相比没有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同化试验,加入了水凝物控制变量的雷达资料同化试验降水预报效果更好。这为将我国近海的地基多普勒天气雷达用于台风初始化分析和预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7.
影像间的匹配点通常受基本矩阵或单应矩阵模型约束,利用不同的描述模型引导匹配会得到不同的匹配结果,并且将直接影响后续的三维重建结果。引入GRIC测度来检测匹配数据的拟合模型,推导了GRIC测度拟合单应矩阵模型和基本矩阵模型的误差方程。模拟数据和真实影像数据实验表明,GRIC测度比利用误差大小来检测拟合模型更加可靠,可以更有效地剔除误匹配点。  相似文献   
158.
山东省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伟  吕晓  宋金平 《地理研究》2018,37(2):319-332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将“包容性”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设中,从发展机会平等、发展内容全面、发展成果共享三个维度解析了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并构建测评指标体系,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5-2014年,山东省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评价值均小于0.5,处于以排斥性特征为主的过渡时期,不同维度的评价值呈现发展机会平等<发展内容全面<发展成果共享的态势;② 只有青岛市进入了包容性特征为主的过渡时期,济南等10地市处于排斥性特征为主的过渡时期,菏泽等6地市处于排斥性发展阶段;③ 各地市综合评价值与发展机会变量的正相关性最显著,说明发展机会不均等是较多地市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综合评价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发展机会、发展内容与发展成果的相关性较弱,说明山东省较多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投入和成果还未能有效的惠及城乡。理论上,实现了从起点、过程、结果等内在联系紧密的三个维度刻画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完善了城镇化的质量内涵。实践上,可以从不同层面检视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障碍因素,为城镇化的质量提升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59.
Record Low Sea-Ice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ral Arctic during Summer 201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Arctic sea-ice extent has shown a declining tren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ce coverage reached historic minima in 2007 and again in 2012. This trend has recently been assessed to be unique over at least the last 1450 years. In the summer of 2010, a very low sea-ice concentration(SIC) appeared at high Arctic latitudes—even lower than that of surrounding pack ice at lower latitudes. This striking low ice concentration—referred to here as a record low ice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ral Arctic(CARLIC)—is unique in our analysis period of 2003–15, and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CARLIC was not the result of ice melt, because sea ice was still quite thick based on in-situ ice thickness measurements.Instead, divergent ice drift appears to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CARLIC.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SIC and wind stress curl suggests that the sea ice drift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0 responded strongly to the regional wind forcing. The drift trajectories of ice buoys exhibited a transpolar drift in the Atlantic sector and an eastward drift in the Pacific sector,which appeared to benefit the CARLIC in 2010. Under these conditions, more solar energy can penetrate into the open water,increasing melt through increased heat flux to the ocean. We speculate that this divergence of sea ice could occur more often in the coming decades, and impact on hemispheric SIC and feed back to the climate.  相似文献   
160.
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根据2008年5-9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蓝藻水华高发期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pH、溶解氧、TN、TP等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蓝藻水华高发期叶绿素a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别是叶绿素a的峰值共对应了3次水华暴发过程.其叶绿素a对数与总磷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氮、TN/T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