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5篇 |
免费 | 650篇 |
国内免费 | 9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9篇 |
大气科学 | 609篇 |
地球物理 | 706篇 |
地质学 | 1608篇 |
海洋学 | 657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415篇 |
自然地理 | 5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282篇 |
2020年 | 239篇 |
2019年 | 272篇 |
2018年 | 258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280篇 |
2014年 | 300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329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254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53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某矿山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矿山工作场所和生活区分别进行了样品采集,并使用ORTEC公司生产的16000道HPGeγ能谱仪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矿山工作场所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大多高于生活区,其中危害最大的为尾矿坝;某些生活区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比对照点和国家均值要高,但多数都在国家均值范围内,最高值出现在3号生活区的农田土样中,其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分别为:α(226^Ra)——750.4Bq/kg、α(232^Th)——91.5Bq/kg、α(40^K)——1202Bq/kg。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 Be和26 Al对西昆仑和可可西里北部地表基岩的剥蚀速率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是:西昆仑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2m/Ma, 可可西里北部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裂变径迹和宇宙成因核素这两种手段所得到的平均剥蚀速率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前者得到的是几个至数十百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而后者得到的是十几至几十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比较通过这两种手段得到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平均剥蚀速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剥蚀速率从20Ma以来的100m/Ma以上减少到了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的10m/Ma,我们认为这一剥蚀速率下降的趋势反映了青藏高原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晚期构造活动的减弱,据此推断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隆升应该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晚期之前,而不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 相似文献
103.
The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planetary boundary-layer characteristics and mesoscale circulations forced by an ideal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 our simulations, the horizontal heterogeneity of the UHI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urban areas is considered and idealized as a cosine func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HI heating rate and the UHI intensity heterogeneity affect direct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 field; a stronger UHI intensity produces a maximum horizontal wind speed closer to the urban centre. The strong advection of warm air from the urban area to the rural area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layer causes a more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over bot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mesoscale sensible heat flux caused by the UHI circulation increases with UHI intensity but vanishes when the background wind speed is sufficiently high $(>$ 3.0 $\mathrm{{m\,s}}^{-1})$ . 相似文献
104.
地震勘探资料噪声压制及信噪比提高是整个地震勘探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增加及其复杂性,人们对地震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勘探环境的复杂化使得采集到的地震资料中有效信号被大量噪声淹没,无法清晰辨识,严重影响后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小波去噪是地震勘探中常用且发展较成熟的一种方法,但是其涉及到的阈值函数选取问题一直令人困扰,虽然已有多种阈值函数被提出,但仍存在各自的缺陷.本文利用小波分解在时域及频域良好的信号细节体现特性,引入模式识别中的非负矩阵分解(NMF)谱分离思想,针对小波系数阈值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波域图非负矩阵分解(GNMF)消噪算法.该方法首先在小波分解基础上,利用GNMF算法实现小波分解系数谱中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谱分离,然后通过反变换重构各分离子谱对应的子信号,最后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得到的多个子信号划分为信号类及噪声类,最终得到重构信号及分离噪声.合成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的消噪结果验证了新方法在提高信号与噪声分离准确性和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新方法避免了阈值选取造成的噪声压制不理想或有效成分损失问题.与小波消噪结果的对比及数值分析也说明了新方法在噪声压制及有效成分保持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5.
106.
简要介绍了像素工厂影像处理系统,通过卫星影像、ADS80影像、DMC框幅式影像3种数据源的处理,分析3种数据源处理过程中生产DOM(数字正射影像)各个环节的流程,以及在处理过程中与Arc GIS和Terrasolid等软件的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7.
基于MK检验、滑动t检验、EOF分析方法,使用近50年(1961-2012年)黑龙江省32个气象基准台站逐日冻土观测数据、气温观测数据,对黑龙江省冻土厚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近50年黑龙江省冻土厚度减少了12.86 cm,下降速率为-0.53 cm/a,以2001年为界发生了突变。② 冻土厚度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厚南薄格局,中部地区冻土厚度较同纬度其他区域偏低;空间变化呈现南部冻土厚度降低快,北部降低慢,中部与西部、东南部呈相反变化的特征,伊春、铁力、漠河观测点为冻土变化敏感区。③ 气温是影响黑龙江省冻土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与冻土厚度相关系数为-0.611。本文的主要贡献为揭示了黑龙江省冻土厚度的空间变化特征,为相关研究及各级政府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能源转型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更需要能源技术创新的支撑,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转型相互促进,正在深刻改变能源发展前景和世界能源格局。为把握海洋能技术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文章分析国际海洋能技术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能技术创新体系政策框架,重点研究技术创新的难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仍须进一步完善资源勘查、基础研究和监督管理,从而形成较成熟的海洋能产业,使海洋能技术在利基市场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09.
分布于中国东北完达山地区的饶河花岗岩岩体中暗色矿物和斑晶钾长石定向排列,呈北北东走向,其中透镜状闪长质捕掳体近水平排列,局部具有左行剪切的特点。岩体中发育石香肠状石英脉,表明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左行剪切作用的影响或制约。对出露的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21±1Ma和119±1Ma,表明该岩浆流动形成于早白垩世。同时对围岩辉长岩、侵入岩体中的正长岩脉和辉绿岩脉进行锆石U-Pb年龄分析,分别获得160±1Ma、109±2Ma、124±1Ma的年龄结果。根据各样品中继承锆石的特征,围岩辉长岩的年龄数据很集中,不存在古老锆石的年龄信息。岩浆流动岩体及岩脉中都有太古宙、元古宙等各时代的锆石年龄数据,可能表明完达山地区在约120Ma之前已完成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拼贴,饶河岩体形成于走滑环境下的陆内变形,为同构造侵入岩。 相似文献
110.
“分型配料法”在湖北省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配料法”的学习,认为“配料”不仅仅是诊断因子的组合,还应是预报员主观经验与客观数值产品的有机结合,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思想,称之为“分型配料法”。由此提出了“先分型后配料”的办法,称之为“分型配料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梅雨期和盛夏期的天气型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暴雨预报配料方案,并通过个例进行具体阐述。结果表明,基于上述研究的“分型配料法”能够较好地做出暴雨落区预报,在汛期气象服务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