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7篇
  免费   1572篇
  国内免费   2190篇
测绘学   1006篇
大气科学   1247篇
地球物理   1553篇
地质学   4016篇
海洋学   1253篇
天文学   231篇
综合类   732篇
自然地理   941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68篇
  2020年   512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542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高钛的特点,Fe/(Fe Mg)为0.21~0.33,TiO2含量为2.12%~4.28%;而石英斑岩脉中黑云母更加富镁贫铁,Fe/(Fe MS)为0.10~0.15,TiO2含量为2.43%~3.86%.黑云母的化学组成表明花岗质岩浆形成时的氧逸度很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含铜花岗质岩体相吻合.永平花岗岩体遭受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石英斑岩中绿泥石具有富铁贫镁低钛的特征(Fe/(Fe Mg)=0.72~0.76;TiO2=0.02%~0.06%),其形成温度为139~224℃.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相对贫铁富镁高钛(Fe/(Fe Mg)=0.36~0.44;TiO2=0.05%~0.36%),形成温度稍高,为229~346℃,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的成矿温度(220~400℃)基本吻合.Sr-Nd-Hf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且相对较高的εHf(t)值(-0.1~-10.3)和εNd(t)值(-5.83~-7.95),反映岩石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成因特征.而石英斑岩的εHf(t)值(-8.4~-12.5)和εNd(t)值(-9.93~-10.2)均稍低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幔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永平岩体的地壳端元很可能就是该区中元古代基底地层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贡献权重叠加法是对滑坡本底因子和承灾体因子在滑坡发育中的贡献率进行统计后,通过贡献率均值化、规一化处理,利用权重转换模型计算出每一个因子内部的权重——自权重和因子相互之间的权重——互权重。将滑坡因子、承灾体因子和两者的自权重、互权重分别相乘叠加,得到滑坡危险度和易损度区划结果,再将2项结果相乘得出滑坡风险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23.
针对多传感器观测环境下带乘性噪声系统的逆向最优滤波与反褶积融合估计问题 ,本文提出了 1种基于极大似然准则的最优融合算法。该算法中各单传感器间并行计算 ,并且融合中心与单传感器处理中心间无反向通讯 ,因而执行效率较高。仿真表明 ,该融合算法产生的逆向滤波与反褶积比单传感器处理结果有较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南海中部陆坡区和海盆区的5个岩芯中的 Si,Al,Fe,Mn,Ca,Mg 和 CaCO_3成分做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与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受沉积区环境差异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受海区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浅海到大洋的过渡);受沉积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展示了周期性变化或旋回性。根据岩芯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参考有关古地磁,氧碳同位素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测试分析结果,将本区岩芯划分为14层地球化学层,并将本区划分为两个沉积地球化学区,揭示了早更新世以来本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5.
In this study the zinc exchange process and the reason for the non-additive exchange of δ-MnO2/montmorrilloni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ith pH increasing from 2 to 8, the stepwise exchange of zinc occurs on δ-MnO. and montmorrillonite in their mixture.At low pH zinc ions are bound on δ-MnO2, while at high pH, the exchange on montmorrillonite dominates the surface interaction in the mixture.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stepwise exchange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binding sites on δ-MnO2 surface are the reason for the non-additive exchange. It is also shown that when δ-MnO2 amounts to 5 %, zinc exchange on sea sediments is controlled by 8-MnO2.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区域埋藏古土壤、潮坪、长江下游河道浸滩、舟山滨岸风成沙丘、南京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体的磁组构测量统计分析,取得了各自的标志特征。该2特征揭示出,舟山滨岸风成沙丘与南京黄土吉土壤序列沉积的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基本一致,其物源来向却显示出巨大差异;上述两类沉积体与上述现今潮坪、河道漫滩沉积体地搬运介质能量位相及物源来向均显示出绝然不同的标志特征。然而浸滩物源来民南京黄土的物尖兵为向却  相似文献   
27.
麻痹性贝毒PSP在紫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于1998年9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附近礁石区采集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在其体内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紫贻贝内脏的和肌肉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实验结束时,平均每只贝体内的PSP毒素含量为13.40nmol,毒性水平为12.24ugSTXEq/100g,紫贻贝内脏中的毒素含量远远高于肌肉,内脏中PSP毒素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97.5%。在8天的排出实验阶段,贝体内的PSP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束时,PSP毒素共排除了约50%,每天排除率约为9%。  相似文献   
28.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地球环境演変过程的最新一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和海岸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沉积物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古气候及植被变化、海陆变迁等自然环境演变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宁波地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宁波滨海平原,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仅850平方公里。本区的第四纪地质调查主要是由浙江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进行的。我们利用浙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提供的钻探岩芯祥品,作了孢粉、微体古生物、软体动物化石分析,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作了部分样品的测年。本文总结已获得的资料,提出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9.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旋转填充床碳化反应器碳化技术制备链形、纺锤形、球形、立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30.
There is a low nutrient level in the Aoshan Bay. In June 1999, the chemical adjustmentand control experiment was made in the Aoshan Bay. Following tracts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before the experiment and on the 1st, 2nd, 4th, 5th, 6th and 45th day/after the experiment. While the variance of amount of phytoplankton, the replacement of superior species 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we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Aoshan Bay rises gradually after the experiment. Ceratium macroceros Cleve of pyrophyta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before the experiment, its dominant index was 37.7%. Six days after the experiment, its dominant index dropped to 17.6% . Meanwhile the dominant index of Asterionella japanics Cleve rose from 7.1% to 39.2% , it became the first dominant species. Forty-five days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amount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Aoshan Bay was 5.15 to 137.32 times more than that in 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