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7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288篇
地球物理   787篇
地质学   1155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51.
盐湖卤水蒸发是提取盐湖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盐湖卤水的蒸发实验主要集中在矿化程度较高的盐湖和咸水湖中,蒸出矿物以硫酸盐和氯化物为主。为了获得湖水蒸发过程中从低矿化度到高矿化度全阶段的析盐和pH值变化规律,本文用托素湖微咸水在恒温室内开展28±2℃蒸发实验。托素湖为硫酸镁亚型微咸水湖(矿化度27.8 g/L),整个蒸发过程中pH值由8.92持续降低到6.108;矿物析出顺序为三水菱镁矿-文石-石盐-六水泻盐-白钠镁矾-五水泻盐-四水泻盐,共有七组盐类析出。卤水pH值的变化主要受矿物相变化控制,在碳酸盐析出过程中pH由8.529迅速降低到7.205,而后以析出矿物石盐为主的石盐-硫酸盐析出阶段pH降低到6.887,之后在白钠镁为主硫酸盐-石盐阶段pH缓慢降低到6.29。同时分析了石膏、芒硝、泻利盐等矿物未析出的原因。通过托素湖湖水蒸发实验,可以更全面的认识硫酸镁亚型盐湖演化全过程中的矿物沉积规律及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相似文献   
852.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 Lake sedimen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important natural archives for studying past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A precise sediment core chronology is a...  相似文献   
853.
854.
狄乾斌  梁倩颖 《地理科学》2018,38(10):1606-1615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海洋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运用标准差椭圆对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最后运用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生态效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以评测中国海洋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并探究其与海洋产业结构响应关系。结论如下:中国沿海省份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占海洋生产总值较大,在研究期内呈现增长趋势;大多数省份海洋产业结构熵值下降,说明该类省份海洋产业发展平稳;在时间上,海洋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无效状态,海洋第三产业占比重高的年份,海洋生态效率相对较高;在空间上,海洋生态效率重心总体呈现向北移动趋势,表明北方海洋生态效率的优化进度快于南方;基于沿海各省脉冲响应图可以得出,各省份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冲击最后都趋于平稳,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变动稳定,其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小;在方差分解部分,沿海各省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生态效率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且呈现增长趋势,说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生态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5.
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主要断裂特征和动力背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新处理及新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编制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珠江口盆地主要断裂图,讨论了主要断裂的存在证据、展布形态、活动性质以及它们与盆地各级构造发育的关系等基本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珠江口盆地断裂主要由NEE向和NW向断裂组组成,其次为NWW向断裂组和NE向断裂组。中生代西太平洋俯冲带呈NESW向穿过南海东北部,相伴的有NE向火山弧、弧前盆地等压性构造和NW向左行走滑断裂,构成左行压扭体系。晚白垩纪至新生代NEE及NWW向断裂带控制了大规模张裂和沉积盆地的形成,又被NW向断裂带错切,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显示了右行张扭应力场特征。  相似文献   
856.
遥感蒸散发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彦春  龙笛 《遥感学报》2008,12(3):515-528
蒸散发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水分和能量交换的主要过程,也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分量之一.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区域尺度的蒸散发估算成为可能,由此涌现出许多旨在精确反演不同时空尺度蒸散发及地表通量的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根据模型建构思想和方法的不同,从基于能量平衡的单层和多层模型、基于能量平衡的彭曼类模型以及遥感经验模型3个方面入手,系统回顾国内外遥感蒸散发模型的算法,详细评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BAL, SEBS, TSEB模型的原理和优劣,分析了蒸散发反演存在的时间拓展及不确定性、时空分辨率及尺度效应、模型选择及适用性判别、平流影响和精度检验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加强陆面过程和地-气系统作用机制、模型输入参数精度、精度检验和尺度效应及误差传递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7.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transport on hillslopes, it seem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role of some basic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se processes. Whil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is cannot be done us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iver hydraulics, the use of numerical analysis could be of considerable help.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requires a technique capable of solv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t low Reynolds number, with geometrically complex boundaries and solid particles moving inside the flow field. All these requirements make a novel method, known as lattice gas automaton LGA, a natural candidate for the study of the hydrodynamics of sheetflows. However, due to the recent introduction of this technique, there is a lack of a clear definition of its operational limits. Considering the case of a viscous sheetflow on an erodible rough boundary, we argue that by using LGA the stream Reynolds number can be increased only at the expense of a reduction of the boundary shearing stress. Accordingly, LGA cannot profitably be used to study the beginning of sediment motion and transport. On the other hand, a further evolution of LGA, known as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seems highly promising for the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rosion processes that eventually lead to drainage network evolution along hillslopes.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58.
拉萨地块南缘记录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碰撞后的岩浆作用,其中晚白垩世的岩浆作用对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前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100Ma的角闪辉长岩和68Ma花岗斑岩的锆石、磷灰石、榍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背散射、阴极发光(CL)、电子探针(EPMA)和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等方法,查明锆石、磷灰石、榍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进一步反演岩石源区性质、结晶历史及结晶条件,并对岩体含矿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探讨冈底斯成矿带晚白垩世岩浆成因机制和成矿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598~626℃,锆石Ti结晶温度为645~758℃,磷灰石饱和温度为690~819℃,榍石Zr温度为602~778℃;磷灰石具有中等-弱的负铕异常(δEu=0. 67)、富集LREE,早期高温阶段锆石的结晶主要受到磷灰石结晶影响,随着温度降低,受到少量榍石结晶的影响;角闪辉长岩中的锆石在低的Hf、温度较高时却具有较高的Th、U含量显示岩浆源区受到更多俯冲板片出溶流体的影响,磷灰石具有较高的(La/Sm)N值以及Sr含量低于主岩,显示岩浆源区均一、熔体富Cl特征。花岗斑岩的锆石初始饱和温度为704~736℃,锆石Ti温度为630~799℃,磷灰石饱和温度为846~891℃,结合锆石的Ce/Sm、Yb/Gd以及磷灰石较大的负铕异常(δEu=0. 29),显示花岗斑岩中的锆石从高温到低温阶段都受到磷灰石和榍石的共同结晶影响,磷灰石的结晶受到斜长石影响;花岗斑岩中大部分锆石Ti结晶温度高于其初始饱和温度,磷灰石Sr-Ap/Sr-WR为0. 78~1. 45,具有较高的F/Cl(32. 87~67. 60)、低的(La/Sm)N,指示花岗斑岩岩浆源区不均一,受到多期岩浆熔体的脉冲式灌入并加入了更多镁铁质的岩浆熔体,其熔体具有低的Cl。此外,花岗斑岩锆石具有较高的Ce~(4+)/Ce~(3+)、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熔体中更富S,指示花岗斑岩具有高的氧逸度和成矿潜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锆石、磷灰石和榍石微量元素特征可有效指示岩浆岩的源区组成、结晶历史、结晶条件以及成矿潜力,为岩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9.
利用2015—2019年辽宁城市逐小时地面O3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各城市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地区近5 a的O3污染状况及影响O3的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除环辽东湾部分城市O3浓度呈下降趋势外,辽宁地区其他城市的O3浓度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O3正取代PM2.5成为影响辽宁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物。O3浓度具有夏季高、冬季低,下午高、早晨低的时间分布特征。除受污染排放源直接影响外,高温、高湿、强辐射、小风和地面低气压都有利于O3的局地生成;在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下,上游地区(如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气团会随大气环流向东北地区输送,对辽宁地区夏季O3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60.
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鹏军  吕迪 《地理学报》2019,74(5):1011-1024
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是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空间映射,是小城镇规划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促进小城镇功能的发挥和用地效益的提升。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某一区域或者某一类型的研究,全国层面的调查研究较少,造成当前理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较低。采用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121个镇的调查数据,对中国小城镇镇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其特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由于镇区人口少、规模差异小,不同人口规模小城镇之间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差异,但是不突出。②多数小城镇受镇区产业空心化影响,用地结构的居住服务功能较为显著。③小城镇镇区用地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工业用地占比高。④受大城市辐射和虹吸作用影响,近郊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城市化现象明显。⑤土地所有制与用地结构密切相关,国有土地占比高的镇,公共设施用地比例高。本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小城镇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指导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