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6篇
  免费   3005篇
  国内免费   4071篇
测绘学   2097篇
大气科学   1626篇
地球物理   2517篇
地质学   7868篇
海洋学   2183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931篇
自然地理   1886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487篇
  2022年   825篇
  2021年   1052篇
  2020年   817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821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803篇
  2015年   881篇
  2014年   866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1025篇
  2011年   1048篇
  2010年   1004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937篇
  2007年   874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469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The silver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host rocks of the Songxi shale-hosted Ag-Sb deposit of northeastern Guangdong, South China, have been directly determined using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technique. The silver contents in two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marine vitrinite and solid bitumen, vary in the range from 100×10-6to 350×10-6, which are from tens of times to thousands of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ore deposit. The average silver cont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also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e pay grade of silver for commercial mining of the ore deposit.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ore distric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nomalous enrichment of sil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silver anomalies in the organic matter have been derived from both the host rocks and the silver-bearing fluids of the Songxi black shale ore source. In the course of sedimentation and later hydrothermal reworking, organic matter was able  相似文献   
143.
晚更新世以来内伶仃洋河口湾的地层层序和沉积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伶仃洋河口湾22个钻孔沉积物的高分辨14C测年、古生物鉴定、沉积物粒度及地球化学分析,开展了晚更新世地层划分,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演化过程。内伶仃洋河口湾地层被含花斑黏土层的风化层隔开,划分为上下2组,侵蚀面上下分别为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地层。受晚更新世以来2次海侵的影响,内伶仃洋河口湾沉积演化分成了6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气候变化、海平面波动、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44.
西北沙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北沙巴盆地不同构造区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构造对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Stage Ⅳ泥/页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 ⅣC、Stage ⅣD砂岩组成的上砂岩单元、Stage ⅣA砂岩组成的下砂岩单元以及Stage ⅣC、Stage ⅣD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扇;总结出下、上及深水3套储盖组合。盆地各烃源岩、储集层受构造—地貌控制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区;受不同时期变形作用的影响,盆地各构造区内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而控制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5.
运用因子分析评价山东黑泥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Cu、Pb、Zn、Cd、Hg、As、Cr和有机质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山东黑泥湾沉积物中存在Pb、Zn和Cd污染;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4.656%、19.068%和18.098%;认为山东黑泥湾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有机质降解、海上船舶排污和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46.
蓬莱19-3油田西北斜坡带构造特征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蓬莱19-3油田西北斜坡带的勘探潜力,根据邻区已钻井和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采用断裂几何样式分析及构造恢复方法对蓬莱19-3油田西北斜坡带的断裂成因、构造演化及其控藏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平面上主要发育NE(NNE)向及NW(近EW)向断层,其走向、倾向及垂向上的搭接关系主要受区域应力及地层厚度等因素控制,在不同构造部位体现不同的特征。揭示了3个关键期区域构造应力在本区的叠加,即早白垩世(燕山期中期)的拉张,始新世晚期的右行走滑及上新世—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拉张。早白垩世发育的基底先存断裂控制了古构造脊的形成,为本区油气横向输导提供必要条件,上新世—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发育的贯通式切脊断裂是油气的垂向运移的有利通道,其活动期是渤海重要的成藏期,预示本区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7.
杞麓湖是滇中高原湖泊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湖泊形态变化频繁且明显。基于2010—2021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杞麓湖湖泊面积、湖岸线长度以及湖泊质心等数据,并计算出其他湖泊形态特征指标的数值。结合各年湖岸线的具体形态,对所获取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湖泊形态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根据专题地图制图的理论与规范,运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表达,绘制杞麓湖湖泊形态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148.
新疆干旱区湖泊演化及其气候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干旱区湖泊水资源变化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湖泊面积收缩与扩展幅度大而频繁,引起一系列的区域环境问题。然而,不同时期或不同类型的湖泊受这两种因素影响的强度并不一致。在人类活动前,湖泊受气候因素控制,湖泊波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约6.5~8.0 kaBP期间,艾比湖处于近一万年来的最高水位,湖面扩展,当时湖泊流域平均降水比现代高约22%,其他地区不同类型湖泊也处于高湖面时期。随后,在中世纪早期及小冰期前后也都出现了历时百年的气候湿润时期,艾比湖、罗布泊以及博斯腾湖等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位。人类活动影响以来,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为活动对湖泊水资源变化的影响最为强烈。新疆平原区湖泊出现大范围萎缩,艾比湖面积比1950s减少近400km2,罗布泊、台特玛湖以及玛纳斯湖等100km2以上的大湖快速干涸,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变化相对稳定,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与相应的气候变化较一致。从长远分析,新疆湖泊水资源变化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充当气候效应放大器的功能,即人类活动的结果放大了气候对湖泊变化的影响,使得湖泊的变化幅度加剧、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对西藏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湖泊-纳木错周缘湖相沉积、湖岸堤的野外调查和湖岸阶地的水准测量,发现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有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湖相沉积物的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根据纳木错晚更新世以来湖相沉积中粘土矿物的X光衍射分析结果,以及采用比值法、高岭石法和衍射峰法的研究,探讨了粘土矿物所显示的环境变化信息。粘土矿物成分变化表明,该区已具备了寒温带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环境特征。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及其隆升过程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0.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降温作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志忠  马巍  李东庆 《冰川冻土》2007,29(2):292-298
基于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区碎石护坡路基与普通路基温度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碎石层的铺设具有减小坡面年平均温度及坡面温度年较差的作用;与普通路基相比,碎石护坡在暖季主要起到隔热作用,但在冷季主要存在不利于路基散热的弊病.从路基人为冻土上限抬升状况、温度降低程度和路基变形量的差异来看,碎石护坡路基较普通路基有利于冻土路基的热稳定性.但碎石护坡调节路基内部温度场是一个长期过程,即坡面温度对多年冻土温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若作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补强措施使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