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3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539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1344篇
地质学   1238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36篇
  1973年   6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人类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通过下述三个途径影响大气:(1)改变地球表面的性质,因而改变对太阳辐射收支方式和对大气再辐射的方式,以及改变对风的摩擦阻力;(2)由人工把能量加进大气,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加热了空气;(3)由人工把物质加进大气,主要是工业、农业和生活活动把物质加进大气。  相似文献   
892.
基于热红外成像仪获取的玉米冠层图像,对垄行结构玉米的方向亮温(DBT)进行模型化描述并开展了初步验证工作。模型中假设某一方向上的冠层DBT是组分亮温及各组分在视场中所占面积权重的函数,它们在视场中的比例依赖太阳与传感器的几何位置关系,以及在作物行内,作物行与行之间孔隙的分布。对于玉米冠层的几何特征,简化为横截面是矩形的、其中有空隙透光的一组无限长的平行立方体;立方体内双向孔隙率的方向变化由Kuusk函数来描述。模型模拟表明,玉米亮温组分在视场中的权重具有垄行特性。中午前后,通过对中等密度的冠层DBT模拟,在DBT极坐标图形上发现了一个明显位于垄行方向的热条带的出现,热点出现在太阳位置的周围。最后,利用实地观测的结果与模型模拟结果作对比,对该模型的不足和以后的改进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93.
为了提高玉米冠层半球方向亮温(DBT)测量的准确性,对一套由工业用起重机平台和热红外成像仪组成的地面观测系统的四种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这些方法基于不同的测量原理:(1)通过移动起重机和平台,从不同的角度去测量一个样区的DBT;(2)固定起重机和平台的位置,通过旋转热像仪,从不同的区域收集不同角度的DBT;(3)对方法2的改进,转动热像仪朝向的同时,吊车沿作物垄行方向运动,得到大区域内平均的DBT;(4)当热像仪沿着垂直于垄行方向的起重机臂运动时,用高成像频率对目标热辐射进行采样。在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时,着重考虑了玉米冠层亮温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对本观测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基于这个系统且优化了的DBT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94.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an experiment on atmosphere-surface turbulent exchange and boundary layer turbulence properties conducted in July 1994 over the Kerqin Grassland,Jilin,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rbulent spectrum,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turbulent velocity components and sensible heat flux with the atmospheric stability are studied using data from a sonic anemometer and a fast-response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 mounted on a 100 m tower.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urface layer over a flat,uniform and open grassland,for a broad stability range(-22.12≤ZiL≤17.98),the velocity spectra obey the-2/3 power law in the inertial subrange,and 1 power law at low frequencies.Under near neutral stratification,σu/u*=1.20,σv/u*=1.23 and σw/u*=1.02.For Zi/L≤-0.2,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turbulent velocity components follow a 1/3 power law.For Zi/L≤-0.1,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follows a-1/3 power law,and as Zi/L≤-0.08,it exhibits nonlinear behavior.Sensible heat flux is well cor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parameter.  相似文献   
895.
根据中国、前苏联和蒙古等地区的地磁复测点和地磁台站资料,使用泰勒多项式方法和冠谐分析方法,计算东亚地磁场(X,Y,Z)的泰勒多项式模型和冠谐模型,以及东亚剩余磁场(ΔX,ΔY,ΔZ)的冠谐模型和泰勒多项式模型,并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地磁图. 泰勒多项式模型的展开原点位于45°N和100°E,截断阶数为7.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的均方偏差为:X分量是133.0nT,Y分量是107.4nT,Z分量是14.0nT. 球冠极点位于45°N和100°E,球冠半角为42°,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10. 剩余磁场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131.2nT(ΔX),112.6nT(ΔY)和13.7nT(ΔZ). 对比分析了上述两种模型. 提出了确定区域模型截断阶数的判据.  相似文献   
896.
根据中国、原苏联等地区的地磁复测点和地磁台资料,利用勒让德多项式方法,计算出1980.0年东亚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绘制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地磁图.地磁场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总强度144.6nT,磁偏角19.1′,磁倾角8.5′.将勒让德多项式模型与DGRF1980进行了比较,并绘制出总强度的差值分布图.本文计算出来的地磁场勒让德多项式模型能较好地表示东亚地区地磁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897.
对全球性喀斯特发育来说,第四纪时期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在第四纪时期,由于极地和山岳冰川的扩张,全球各个地区都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使热带、亚热带地区变得更为干旱甚至沙漠化。由于形成喀斯特的石灰岩对溶蚀风化作用特别敏感,喀斯特景观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受到降水、冰量和植被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8.
这个专题讨论会是作为INQUA亚太地区地层分委员会的第四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举办的。1985年,国际地层委员会(ISC)批准了意大利南部Vrica地区的上新世-更新世界线。此后,1987年在渥太华召开的Ⅻ届INQUA大会通过了更新世地层划分分委员会(主席G.M.Richmond)的建议,即把下更新统-中更新统界线暂定在松山-布容极  相似文献   
899.
900.
In an attempt to clearly separate the volcanic signal,we use a mixture of 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and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 to identify volcanic signal in th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In this way,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volcanic signals is identified in the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est ENSO and volcanic signalsare related with the first and the third principal components respectively.Both ENSO and volcanicsignals have responses in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