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61.
对气象影视集约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山东各地市气象影视的发展情况,指出了县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市代县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趋势,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了市代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方法,并总结了气象影视节目市代县制作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562.
对威海、舟山、福州、厦门、北海 5个沿海野生群体的中国花鲈的肌肉进行了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它们都富含蛋白质 ,且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 ,配比合理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具有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总脂质含量反之 ;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也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 ,南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北方则反之。  相似文献   
563.
大鹏湾夜光藻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0年3月-1992年6月对中国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为每年的1-6月,最早是1991年的12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8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调查海域夜光藻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近岸的高于中央水域的,表面的高于底层的。  相似文献   
564.
为比较准确地模拟二重孔隙介质地下水溶质运移 ,本文依据二重孔隙介质法 ,分别对孔隙岩块和裂隙介质建立相应的溶质运移模型 ,将孔隙岩块视为作用于裂隙介质的源或汇 ,对反映岩块和裂隙介质之间物质交换的耦合项进行了数学推导。应用本文方法在济南地区建立起二重孔隙介质溶质运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此方法更实际地反映出裂隙对溶质较强的传导能力和孔隙岩块对溶质较强的贮存能力  相似文献   
56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同工酶电泳技术对韩国釜山、山东荣成、浙江奉化和乐清、福建福鼎、广东汕头和湛江7个地理群体的泥蚶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检测的MDH、ADH、ATPase、LDH、POD、IDH、SOD、SDH、ME、SCD和EST等11种同工酶中,除ATPase外其他10种在各地理群体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特别是汕头和湛江两地理群体与其他5个地理群体之间的这种差异尤其显著,两组间的平均酶距达0.4209,而汕头和湛江群体间的差异较小,两者酶距为0.0909;釜山、荣成、奉化、乐清、福鼎5个群体间的平均酶距也只有0.0191。这说明上述7个地理群体泥蚶已明显分化为两大类群,汕头和湛江群体为一类群,其他5个群体为一类群,两大类群的分界线在东海和南海的分界处。还对不同泥蚶群体间的同工酶分子标记的建立、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及泥蚶群体间分化的可能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泥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566.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古地磁、ESR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了札达盆地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时间序列。测试结果表明:从剖面自下而上所做的古地磁测年数据为5.41~1.60Ma;而ESR测年数据为5.4~1.36Ma,两者大体吻合。根据古地磁、ESR测年结果,可将该套河湖相地层的时序划分为:上新世托林组(N21t)的形成时间为5.41~4.20Ma、上新世古格组(N22g)为4.20~2.57Ma、早更新世香孜组(Qp1-1x)为2.57~1.36Ma。为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地层时间序列标尺的建立,以及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67.
吕晓亮  周国庆  别小勇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3):160-162,F0003
以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旱桥桩基为原型,针对围土未冻结、均匀高温冻土中的桩基稳定问题,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未冻土和高温冻土两种条件下桩基承载力的特性,试验得到了高温冻土中的桩基承载力是未冻土中11.6倍的结论,为青藏铁路工程的长期安全稳定评价与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8.
介绍了在自动站数据出现缺测时,通过质量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导入操作的方法,及时有效地补全缺测时段的正点和分钟数据文件,来保证自动站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相似文献   
569.
基于OGC Web服务模型的城市异构GIS互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服务共享实现城市异构GIS系统互操作是解决互操作问题的一个新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盟(OGC Open GIS Consortium)的互操作模型(OWS Open GIS Web Service)的框架结构以及服务协作,然后以模型框架中的一个基本数据服务———地图要素服务(Web Feature Service)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服务共享实现城市异构GIS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具体开发过程,最后对该模式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70.
China's continental deposition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various reservoir lithologies. Therefore, high precision exploration methods are needed.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is a new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seismic exploration. We briefly discuss point source and receiver technology, analyze the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in situ method, introduce the symmetric sampling principles presented by Gijs J. O. Vermeer, and discuss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techno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wave field continuity. We emphasize the analysis of the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high density first break advantages for investigation of near surface structure, improving static correction precision, the use of dense receiver spacing at short offsets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coverage at shallow depth, and the accuracy of reflection imaging. Coherent noise is not aliased and the noise analysis precision and suppression increases as a result.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enhances wave field continuity and the accuracy of various mathematical transforms, which benefits wave field separation. Finally, we point out that the difficult part of high density spatial sampling technology is the data processing. More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on the methods of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huge amounts of seismic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