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1篇
  免费   2430篇
  国内免费   3168篇
测绘学   1128篇
大气科学   2202篇
地球物理   2739篇
地质学   6279篇
海洋学   1714篇
天文学   587篇
综合类   1279篇
自然地理   151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767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812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827篇
  2012年   776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684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439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06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3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Determining the geodetic height of Mount Qomolangma w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missions in the 2005 Qomolangma height survey. There were three GPS networks in the survey: regional GPS crustal deformation network, geodetic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GPS measurement on the mountain summi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were introduced. The final data processing strategy and reasonable geodetic height were fairly determined based on careful data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2.
海河流域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江津  王庆元  杨晓君 《气象》2007,33(10):52-60
利用数值预报、常规天气图、各种物理量场、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对2005年7月22—24日影响海河流域的典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该过程是由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和5号台风海棠减弱后的低气压云系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温高湿、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冷空气前沿的上升气流在暖区激发出几个较旺盛的中小尺度的强对流云团造成此次的降水过程;数值预报在对流层中部冷平流入侵海河流域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日本模式和T213在此次海河流域强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存在优势,德国模式在强降水量级的预报上最接近实况,但三家数值模式预报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位置不够准确,导致海河流域的降水预报的时空分布有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省地面气象资料统计方法及产品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建平  吕结 《四川气象》2007,27(3):41-42,45
本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面气象资料中常用要素的日、旬、月、年值的统计和缺测记录处理方法,对各要素原始观测数据和统计产品中常见的特定值做了较详细的说明。作者全面地介绍了四川省目前广泛用于服务的气候资料产品的文件类型、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济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1月2-4日济南地区大雾形成及持续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稳定的经向大气环流、较弱的地面气压场是大雾形成的主要天气形势,较弱而持续的偏北风、源源不断的水汽补充及明显的逆温层是这次大雾形成并维持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气象预报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天气形势、水汽等条件的分析,在冬季更要注重逆温层对大雾形成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临安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碳成分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获取浙江省临安地区大气气溶胶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质量浓度、离子与碳成分特性,并对不同粒径气溶胶成分分布特点作了较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质量浓度、可溶性离子浓度以及碳成分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整个尺度范围内,气溶胶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点为春季浓度最高,达到534 μg/m3;冬季次之,质量浓度为117.21 μg/m3;夏季浓度最低,平均为65.7 μg/m3;秋季质量浓度98.6 μg/m3。可溶性离子成分在气溶胶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最高为49.4%,春季最低为11.3%。硫酸根离子SO42-和氨根离子NH4+和硝酸根离子NO3- 3种离子浓度之和约占离子总量的75%~83%。受温度影响,硝酸根离子NO3-浓度随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夏季平均浓度为1.7 μg/m3, 冬季平均浓度为11.5 μg/m3,是夏季浓度的6.8倍。碳浓度分布特点显示,气溶胶中元素碳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有机碳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气溶胶粒度分布特点也非常明显。四季中粒径小于11 μm(PM11)的气溶胶均占气溶胶总量的90%以上,粒径小于2.1 μm(PM2.1)的气溶胶占到气溶胶总量的53%以上。可溶性离子在粒径小于2.1 μm气溶胶颗粒中,以硫酸根离子、氨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为主。碳成分尺度分布特征为颗粒越小,有机碳及元素碳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96.
大气环境层结对闪电活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栋  张义军  马明  孟青  吕伟涛 《气象学报》2007,65(4):622-632
利用一个二维面对称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选取了北京地区3次雷暴过程的环境层结,计算并讨论了不同层结条件下雷暴中动力、微物理过程及其对起电、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速度和水汽条件是影响雷暴动力、微物理过程和闪电活动的最重要因子。上升速度的大小决定了雷暴发展到成熟的时间和雷暴的强弱,较强的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云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高度。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充足的水汽有利于雷暴的成熟期延长从而增强闪电活动。较强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可以产生更多的对闪电起电、放电有直接影响的冰相物并能使其持续生成,从而形成较大的电荷浓度。较强的上升速度和不利的水汽条件也可以在某时形成较大的冰相物浓度,但冰相物难以持续生成。而较弱的上升速度和充足的水汽则容易形成暖云过程,对冰相物的生成也有不利影响。上升速度和水汽相互影响,又共同受到环境层结的支配。大气低层潮湿、中层湿度适中,较大的不稳定能量和一定量的对流抑制能量将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表现在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取值上,对流性稳定度指数的值小于-10℃(负值表示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值在1000 J/kg以上,对流抑制能量大于40 J/kg,700 hPa相当位温在340 K以上,700—400 hPa中层平均湿度在35%—85%,有利于强闪电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是针对气象服务社会的这个宗旨,在自动气象站正式运行之后,应用路由器、交换机、微机ADSL宽带网络等通信设备和通信方式,对气象数据进行网络化管理和使用,提高气象信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998.
降水粒子特性是大气运动和云内微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在云降水物理及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测量方法不适合对大量数据分析寻找规律,德国OTT公司的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可以较好解决自动测量难题。该仪器是以激光测量为基础的粒子测量传感器,采用平行激光束和光电管阵列结合,当有降水粒子穿越采样空间时,自动记录遮挡物的宽度,通过穿越时间计算降水粒子的尺度和速度,根据各种参数的综合信息对降水粒子进行分类,并能够以数字形式显示瞬时降水强度、降水粒子总数、累积降水量、降水时的能见度和雷达反射因子,以图形方式显示降水粒子尺度谱、速度谱、降水粒子分类且自动生成天气现象代码,实现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激光降水粒子谱仪主要用于气象水文观测。在雷达气象学领域可用于Z/R关系的拟合修正,比传统的用雨量筒观测数据拟合效果好得多;由降水粒子谱仪测量雨滴的降落速度,可以对天气雷达垂直向上测量的粒子径向速度谱进行校正。人工影响天气的效果检验一直是一个难题,自然降水粒子谱分布形式与人工催化以后的降水粒子谱型理论上应当具有较大的差别,人工增雨作业降水滴谱变化物理响应和降水强度时间变化响应都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能够实时检测到这些差别,就能够充分说明人工催化的有效性。未来如果能够进行联网观测记录区域性降水、降雹,就有充分证据表明人影作业的有效性,在定量化作业效果评估以及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利用该仪器已经对一年的自然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将所获得的降水粒子谱、雨滴浓度值随时间变化状况与卫星反演的云顶有效粒子半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发现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借助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对河南省长垣县城区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并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垣县城区总体噪声水平为4级(中污染),声环境已出现恶化。在分析长垣县城区噪声污染及其分布的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提出了一些针对小城镇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04-2006年FY-2C卫星云图资料,统计了云顶亮温与焦作市降水量的关系;并根据相邻两张云图中云顶低亮温中心移动的距离和时间,确定云的移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状云和积状云降水估算方程。经对2005-2006年估算结果统计,层状云有无降水预报准确率为80%;对4次积状云降水的估算结果为1次漏报、1次降水量级误差较大、2次预报正确,准确率达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