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pH on larval development in larval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blood cockle (Arca inflata Reeve). The larvae were reared at pH 8.2 (control), 7.9, 7.6, or 7.3 beginning 30 min or 24 h post fertilization. Exposure to lower pH during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hibited larval shell formation in both speci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larvae took longer to reach the D-veliger stage when reared under pH 7.6 and 7.3. Exposure to lower pH immediately after fertilizat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delayed shell formation in the Pacific oyster larvae at pH 7.3 and blood cockle larvae at pH 7.6 and 7.3. However, when exposure was delayed until 24 h post fertilization, shell formation was only inhibited in blood cockle larvae reared at pH 7.3. Thus, the early embryonic stag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acidified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cean acidification will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bivalves. Although the effects appear subtle, they may accumulate and lead to subsequent issues during later larv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2.
73.
74.
利用2008年中山站、Amundesen-Scott(SouthPole)站和Neumayer站为期一年的温度和臭氧探空数据,对AIRS第六版温度和臭氧垂直廓线产品在南极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AIRS温度与探空温度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其中对流层偏差最小(RMSe < 2℃),近地面温度由于受到下垫面影响偏差略大(RMSe~2℃),平流层偏差较大(2℃ < RMSe < 3℃),AIRS温度平均低于探空观测且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秋冬季偏差整体上高于春夏季.AIRS臭氧反演精度在平流层(RMSe~25%)要优于对流层(RMSe~30%),RMSe最大值出现在UT-LS区域(可达40%)且在"臭氧洞"期间明显增大.AIRS产品精度在南极沿岸和内陆存在差异,由于南极地区探空资料较少且主要位于沿海,故在南极内陆地区进行探空观测对于提高卫星资料精度,改善该区域天气预报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5.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76.
我国东部第四纪的海陆过渡相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期间我国海区的海面升降,以及东部沿海第四纪海侵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广泛注意。有孔虫、介形虫、孢粉等微体化石的运用,在海侵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寻找海侵地层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那就是把凡是找到一点海相化石(如有孔虫)的地层,统统叫做海相层,一概划在海岸线之外。  相似文献   
77.
介绍CG-2A型垂线观测仪固定式的使用情况,并与便携带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8.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卞莉  曹萍 《吉林地质》2005,24(2):115-117
采用磷酸氢二铵作基体改进剂塞曼扣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镉,方法检出限DL=0.012μg/g,精密度RSD在3.55%~7.33%,满足了土壤样品中镉测定的镉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9.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东至渤海湾,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对恢复古环境、探讨其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山站1989年以来的气象资料,对拉斯曼丘陵的短期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拉斯曼丘陵的气候特点与东南极沿岸其它绿洲区相似,共同受大尺度气候过程的影响,同时还具有许多局地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