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43篇 |
免费 | 8131篇 |
国内免费 | 42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74篇 |
大气科学 | 2623篇 |
地球物理 | 3645篇 |
地质学 | 12407篇 |
海洋学 | 3155篇 |
天文学 | 347篇 |
综合类 | 1588篇 |
自然地理 | 23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6篇 |
2024年 | 705篇 |
2023年 | 804篇 |
2022年 | 1318篇 |
2021年 | 1566篇 |
2020年 | 1289篇 |
2019年 | 1321篇 |
2018年 | 1236篇 |
2017年 | 1174篇 |
2016年 | 1164篇 |
2015年 | 1394篇 |
2014年 | 1352篇 |
2013年 | 1520篇 |
2012年 | 1610篇 |
2011年 | 1502篇 |
2010年 | 1518篇 |
2009年 | 1350篇 |
2008年 | 1358篇 |
2007年 | 1321篇 |
2006年 | 1222篇 |
2005年 | 973篇 |
2004年 | 683篇 |
2003年 | 507篇 |
2002年 | 559篇 |
2001年 | 461篇 |
2000年 | 394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四川省地质构造后期演化及其变形特征的综合研究,结合主要含煤岩系分布及聚煤特征,将四川省赋煤构造单元划分为川南-黔北、华蓥山、米苍山-大巴山、龙门山、川中、大凉山-攀枝花、盐源、巴颜喀拉、西秦岭9个二级赋煤构造带。以构造研究为主线,根据主要含煤岩系和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形态之间的关系,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煤田地质勘查资料以及典型控煤构造特征分析,研究区控煤构造可划分为5大类14种类型,虽然构造样式丰富,类型多样,但主要以挤压构造样式的褶皱断裂组合和逆冲断裂组合为主,其它各类构造样式虽有发育,但数量较少,规模一般也不大。 相似文献
52.
分辨率是等高线数据插值生成格网DEM数据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参数,适宜的分辨率既能将等高线高程信息尽可能保留,又不会因插值造成数据冗余及误差。基于对格网DEM生成方式的理解,提出了等高线隔断线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基于地形图矢量化的等高线数据插值生成格网DEM数据,由不同长度等高线隔断线频率统计来确定格网适宜分辨率参考值的方法。同时,不同长度等高线隔断线的长度与其频率相乘得到标准长度,以及等高线隔断线中心点生成的密度分析图,均可在频率特征决定适宜分辨率参考值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通过样区实验验证,实现简便,可度量性强,与其他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对确定适宜格网分辨率参考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地区5.0~8.1级的部分中强地震共30个震例,并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震级之间的拟合函数。结果表明,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具有正变关系,即震级越高,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越长。根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同时,可以确定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扫描过程中时问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55.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We present observations from deployments of turbulent microstructure instrument and CTD packag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April to May 2010. From... 相似文献
56.
华东地区地震前兆短期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发生的14次5级以上地震的研究表明:无论以异常开始时间判断的异常还是以异常结束时间(或转折时间)判断的异常,其空间分布与震前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关系,并且前兆异常存在不同特征的三阶段性。以前兆的开始时间作为判断标准,异常频次反映出地震孕育的中期阶段信息。以异常的转折(或结束)时间作为异常判断标准,其异常频度具有短期信息。从而提出了异常转折率TAR,研究表明,强震前TAR超过均值的高值异常具有短期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后,提出了华东地区中期向短期过渡的综合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57.
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与交通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测试,从主干道与非主干道磁化率的对比、十字路口与非十字路口磁化率的比较以及磁化率与路网密度相关分析三个方面,定量研究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及其与交通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灰尘样品磁化率(χlf)变幅为127.57×10-8~853.91×10-8 m3 · kg-1,平均值为322.55×10-8 m3 · kg-1,高于本地土壤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变幅为0.67%~3.99%,平均值为1.61%;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主干道灰尘的磁化率大于非主干道,十字路口灰尘磁化率大于非十字路口;灰尘磁化率和路网密度呈正相关,金华市街道灰尘磁化率可以指示交通污染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58.
基于无抽样小波的遥感影像薄云检测与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色波段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抽样小波变换的薄云去除算法。对实际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所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9.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相似文献
60.
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重金属排海通量及海洋环境容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