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0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地震孕育模式与前兆异常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分析了近30年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孕震模式和前兆机理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每一种模型或模式的基本思想;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类研究。该文认为前兆机理的研究与孕震模型(或模式)的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为探索地震孕育发展规律,研究新的地震预报指标和方法寻找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2.
(双翅目)摇蚊科昆虫对环境因子的变化相当敏感,其水生幼虫的头囊能保存于湖相沉积物中,在国际古湖泊和古环境研究中常被用作一种环境替代指标。因为不同种属的摇蚊对环境因子的最适值和耐受范围有较大差异,所以利用湖相沉积物中的摇蚊化石组合面貌的变化可达到古环境的定量重建。在欧洲和北美进行的许多研究已证实摇蚊是古温度的有效指示器,重建夏季温度相对准确可靠,比其它气候变化代用指标有优势,很可能成为国际上古气温重建所使用的首要生物代用指标。截止目前,该领域研究在国内尚未开展,我国湖泊众多,利用摇蚊研究古温度记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3.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演化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武威盆地的部分地区及红崖山水库是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区,民勤盆地则是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沉淀区,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影响武威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的诸因素中降雨起主导作用,而民勤盆地蒸发浓缩起主导作用。SO4^2-/HC03^—比值的上升标志着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重碳酸盐型向硫酸盐型转化,水质正在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74.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   总被引:49,自引:23,他引:49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这些结果揭示了绿洲和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的较完整图像  相似文献   
17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地下水是高原特定的地质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多年冻土的存在控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主导因素,地下水和多年冻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导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6.
In this work,we seek for a new way to recognize and analyze the Seismic Precursory Anomaly(SPA)quantitatively.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SPA,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the Machine Discovery(MD)method,is proposed to process the Seismic Precursor Observation(SPO)data and to fit an analytic function to them.The analytic function is used as a criterion to identify the SPA.The algorithm of MD is worked ou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cursive Function(RF).The data of Amplitude Factor of Solid Tide(7 value)are process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We find that the subsequent data fit to the extrapolation of the discovered function during the quiet period,whereas they deviate from it before a strong earthquake.Finally,the feasibil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 is testified.  相似文献   
177.
本文研究了我国首次进行的电磁多参数综合观测资料。主要结果:1.电磁多参数资料丰富,可利用的信息量大;2.测区周围29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电磁前兆异常;3.地震前地壳中出现电磁前兆的时间要比空中出现的早6——14倍之多。  相似文献   
178.
内蒙古固阳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固阳地区西营子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 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其岩石地球化学具有与adakite岩相似的特征.这些岩石的SiO2含量均大于56 (57.28~66.63), Al2O3含量均大于15 (15.93~18.04), MgO含量为1.14~3.47, 富钠、贫钾, Na2O/K2O在1.16~1.97之间, Sr含量高(446~582μg/g), 均大于400μg/g, Sr/Y比值为31.32~103.74, 大于20~40, 低Y (5.61~17.4μg/g, 小于18μg/g)和Yb (0.42~2.06μg/g, 仅1个样品大于1.9μg/g), 具弱Eu正异常, 无明显的Eu负异常; 稀土元素分异强烈, 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Sr具明显的正异常而Nb的负异常亦较为明显.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对固阳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其同位素年龄为281.9±3.1Ma (MSWD=3.3), 形成于早二叠世.该地区埃达克岩的发现, 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提供了新的线索, 对研究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内蒙古及古亚洲洋研究中长期争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相似文献   
179.
To evaluate the water storage and project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glaciers, the ice-thickness of glaciers is an essential input. However, direct measurements of ice thickness are labo-rious, not feasible everywhere, and necessarily restricted to a small number of glaciers.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a simpl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ice-thickness along flow-line of mountain glacier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based on shallow ice approximation (SIA), which giv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ice thickn...  相似文献   
18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特别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具体边界的确定,是目前该盆地西缘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生产实践问题之一。作者们着重从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西缘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特点,紧密结合不同时期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及其他第一手资料,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属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具体受四周的古祁连洋、古秦岭洋、不同时期的特提斯洋、占亚洲洋(古西拉木伦洋)及古太平洋(伊佐奈岐板块)控制。在此构造背景条件下,盆地西界不同时期范围和形态是不同的。早古生代盆地西缘为主动陆缘性质的弧后盆地;晚古生代盆地西部属被动陆缘构造背景上的滨浅海盆地;文中明确提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原型盆地西界向西越过六盆山,连接六盆山盆地,直逼河西走廊靖远、景泰莫亦山附近,甚至在祁连山区也能找到其踪迹;不仅如此,笔者还认为“银川古隆起”及“西缘古脊梁”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南北走向的前陆盆地与沉降中心;燕山主期(J3)盆地西缘可能隆起,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与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现今西界最后形成的时间应在喜马拉雅晚期(8Ma以来),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最后定型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