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6篇 |
免费 | 2133篇 |
国内免费 | 11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6篇 |
大气科学 | 671篇 |
地球物理 | 715篇 |
地质学 | 3443篇 |
海洋学 | 621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405篇 |
自然地理 | 65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192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362篇 |
2021年 | 398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370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231篇 |
2016年 | 272篇 |
2015年 | 309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349篇 |
2012年 | 453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425篇 |
2009年 | 393篇 |
2008年 | 326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21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68篇 |
2001年 | 143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4.
25.
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适合综合观测体系的运维模式和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分析国内外观测站网运维模式和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站网的建设、运营情况,提出了领导层+业务执行层+咨询层的运维模式,以及由经费保障、通信网络保障、基建装备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保障、野外观测台站日常管理与制度及人才队伍保障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保障体系框架.构建的运维模式层级清晰、职责明确,保障体系框架涵盖面广、重点突出,基本能满足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和定位观测的运维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26.
27.
罗海燕;廖芳;郑文武;邓运员 《测绘地理信息》2016,41(6):35-39
为了进一步发掘蚁群算法的应用潜力,提高分类精度,将相关性引入分类规则发掘过程,试图在蚁群算法挖掘规则时既考虑像元的光谱信息,又兼顾邻近像元灰度的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蚁群算法。算法包括对单个像元的分类规则挖掘和顾及邻域像元相关性的分类规则挖掘,单个像元的分类规则挖掘中,为使信息素缓和增加,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同时保证算法具有适当的收敛速度,采用自适应方案调整参数。顾及邻域像元相关性的分类规则挖掘中选用了优势类、优势度、类熵和邻域类相关性等4个指标,以反映邻域相关性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顾及邻域蚁群算法的分类结果精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总体精度提高了3.00%,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建设用地、裸地等复杂地物的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顾及邻域蚁群算法能够更准确地提取光谱信息复杂的地物,有效地减弱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的干扰。 相似文献
28.
贾永红;周明婷;冯在梅;罗伦;阳柯 《测绘地理信息》2016,41(6):30-34
根据遥感影像路上桥梁的光谱特征和几何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路上桥梁的识别方法。首先,利用道路矢量数据确定道路缓冲区,对缓冲区边缘进行检测与矢量化;然后,去除道路两边的防护带、道路上的车辆、道路绿化带、交通标志线等的干扰,以及去除桥梁本身的阴影确定路上桥梁的平行边;最后,利用几何参数完成路上桥梁目标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路上桥梁。 相似文献
29.
主动电场探测技术依靠激励源发射电场信号,通过测量电位信号实现目标探测。根据当前主动电场探测掩埋目标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其原理,对国内外掩埋大目标领域的关键技术(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整理;针对主动电场探测水下掩埋小目标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国外实验、 先进设备的工作机理,总结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通过对水下电场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国内在水下掩埋目标主动电场探测领域已有的基础。最终对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研究地质背景对土壤元素的控制特征,可为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种植施肥和农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网格化定位与化学分析的方法,结合GIS技术和相关评价标准,探讨了地质背景对Cl、Mn、B、Zn、Cu和Mo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渝北地区土壤Mn、Cu、Zn元素含量整体处于适中与丰富水平,Mo、B元素丰缺参半;B、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重庆主城区,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受地质背景影响,B、Cl、Cu、Mn元素呈现高度空间相关性,结构性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Mo、Zn元素表现中等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双重控制.地层的组对元素含量分布起主控作用,土壤元素含量分布形状在空间上与地层组相对应.成土母岩决定土壤元素含量,是土壤元素含量水平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岩石类型,其次为岩石形成的地质时期.土壤类型显著影响元素含量,总体上,Mn、Cu、Zn、Mo、B在石灰岩土中含量最高;除B、Mo元素外,其他元素在黄壤中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