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9篇
  免费   1848篇
  国内免费   2813篇
测绘学   1275篇
大气科学   1060篇
地球物理   1412篇
地质学   5112篇
海洋学   1389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693篇
自然地理   132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448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503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隐伏矿体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伏矿体预测,具有大比例、小尺度和高精度的特点。预测理论有相似类比理论、矿床模型理论以及地质异常理论、成矿系列和成矿系统理论等。预测技术方法有经验类比法,地球化学方法(如地气法、活动态偏提取技术),地球物理方法(如放射性测量、地面电磁法、地震法和井中物探),以及遥感技术、GIS技术和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方法等。拓展找矿思路、加大深部找矿力度、多学科合作、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今后隐伏矿体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72.
通过对杉松岗盆地构造变形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提出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概念。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主要特征表现为盆地的原生状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盆地的现存岩貌是构造改造的结果而非原始的有序堆积;各种构造岩和构造煤的广泛发育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重要物质记录;混杂堆积构成的宏观有序、微观无序的叠堆构造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主要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873.
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1980-2000年国民经济实际用水状况,简要分析了水资源需求的驱动因素,建立了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综合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00年全国总用水增加了1 220亿m3,其中工业和生活用水增长是国民经济用水增长的直接原因;(2)全国而言,排在前四位的正向驱动因素分别是工业增加值、农田灌溉面积、人口以及林牧渔需(补)水面积.负向驱动因素分别是农田灌溉定额的下降,其次是工业用水定额的下降;(3)对生活用水而言,北方省份人口增长对生活需水增长的贡献较突出,南方省份则是生活用水定额的提高对生活需水增长的贡献较突出;(4)对工业用水而言,工业规模的扩大是驱动工业需水增长的主要因素;北方省份工业用水定额下降对抑制工业需水增长的贡献率明显;(5)农田灌溉面积变化对农田灌溉需水变化影响较大.分析结果为把握我国未来水资源需求变化态势,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4.
目前,激电数据的二维反演主要针对高密度激电数据,而对于常规的激电测深则很少涉及.据此,针对常规激电测深二维反演所涉及到的一些技术难点进行探讨.在正演过程中,根据实测数据实现有限元网格自动剖分,并采用双网格系统,用相邻节点电导率双线性连续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对模拟的误差进行校正.在反演过程中,利用互换原理和Broyden的方法计算偏导数矩阵;采用与奇异值分解算法精度相当的共轭梯度算法求解偏导数矩阵方程.最后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试算,验证本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5.
在金伯利岩人工重砂中发现的“熔离小球”,直径多数<1 mm,除个别出现微晶外,均为非晶质,属于熔体淬火冷却产物。提供了29个小球的主元素分析和3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熔离小球”按成分可分为3种类型:(1)高铁钛小球;(2)硫铁镍小球;(3)浅色硅铝质小球。其中高铁小球w(FeO)高达99.39%,高钛小球w(TiO2)达45.90%,它们含MnO也偏高,最高达23.75%。Fe、Mn、Ti都属于高负电性元素,在熔体中与氧结合的键强度大,容易发生熔离。硫铁镍小球的w(SO3)变化于38.27%~51.95%,w(FeO)为0.31%~23.10%,w(NiO)为25.24%~61.05%。浅色小球w(SiO2)变化范围为24.01%~52.64%,Al2O3、CaO含量高但变化范围大,总体成分接近基性—超基性硅酸盐熔浆。主元素、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硫铁镍小球中发现了高镁(Fo=0.95)橄榄石捕虏晶表明,小球形成于金伯利岩岩浆的介质环境。此外高铁及硅铝质两种成分呈交生结构的两相小球的发现,暗示二者为熔离作用成因。小球的熔离作用可以应用SiO2-FeS-FeO的液态不混溶相图做出解释。认为小球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晚期阶段,相对富含CO2、SO3、FeO、MnO、TiO,在岩浆快速上升、快速降温、降压、熔体中出现了多种局部有序区的条件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876.
新疆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和蒙古国相邻,这些国家及地区金属矿产成矿带多与我国新疆金属成矿带相连,通过研究国外成矿带、矿床分布和延续到新疆境内成矿带、矿床分布情况,即可提供国外地质矿产勘查、矿业开发参考依据,也可对比国外成矿带的成矿特点,提高对新疆境内成矿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7.
滇西玉龙县小桥头硅化霓辉正长斑岩中,含有较多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经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伴随交代蚀变,寄主岩和各类镁铁-超镁铁质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沿粒间和矿物晶体裂隙或解理纹贯入或穿插的黑色不透明物质,主要由微晶硅酸盐矿物和磁铁矿组成。本文研究认为,硅酸盐矿物与磁铁矿在背散射电子图像中表现为熔离特征,这种在透光显微镜下呈黑色不透明的微晶固体,是引发交代蚀变、具熔浆流体特点和超临界流体性质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一种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878.
以北京市阿苏卫垃圾填埋场中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改性土、原土、明矾、改性土加明矾等的用量及搅拌速度、搅拌时间、静置时间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cr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土、原土、明矾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机理进行分析后,将改性土、原土分别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中可溶性物质中的疏水性物质和亲水性物质,并结合明矾的絮凝作用组合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垃圾渗滤液CODcr值从4700mg/L明显下降到839mg/L,CODcr去除率为82.15%,BOD5从700mg/L下降到263mg/L,BOD5去除率为62.43%。有机改性膨润土、明矾、原土组合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垃圾渗滤液方法。  相似文献   
879.
通过尾矿砂微波加热硫酸溶解新方法的实验,研究了硫酸浓度、液固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尾矿砂酸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无需搅拌的情况下,微波加热实验的最佳条件酸浓度5mol/L、液固比5.0mL/g都较传统水热法有优势,在反应时间上,微波加热15min就能达到传统水热法2~3h的效果。在酸蚀率相同的情况下,微波加热所用时间仅为传统水热法的1/6,而所用的酸浓度、液固比都较传统水热法小很多。先对尾矿砂直接微波辐照一段时间,然后再加入硫酸进行微波辐照加热溶解,能够促进尾矿砂的溶解,提高尾矿砂的酸蚀率。微波加热条件下,尾矿砂在硫酸浓度8mol/L、液固比5.0mL/g条件下无需搅拌,反应1h后,除透闪石没有完全溶解外,绝大部分的矿物被溶解。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可显著提高尾矿砂酸溶解速率。  相似文献   
880.
中甸弧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Re-Os定年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1,他引:7  
中甸弧是义敦岛弧的南延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钼多金属成矿区。在该地区,相对于印支期成矿事件,燕山晚期成矿事件的研究程度和重视程度均不够。中甸弧燕山晚期形成的矿床主要为休瓦促钨钼矿床、热林多金属矿点和红山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辉钼矿Re-Os定年技术,精确确定休瓦促矿床形成于83±1Ma,热林矿点形成于81.2±2.3Ma。同时通过刘兴旺等(2006)的辉钼矿Re-Os年龄(77±2Ma),并参考黄铁矿Re-Os测试结果(75±18Ma),可推断红山矿床主要形成发生于燕山晚期。根据上述定年结果,中甸弧成矿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休瓦促→热林→红山,三矿床(点)具有成矿年代相近、空间等距、矿种由高温组合向低温组合变化、矿化类型相似、成矿母岩体就位深度递增等特点。这是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连续演化的结果。依据上述成矿规律,在中甸弧北部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