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5篇
  免费   1839篇
  国内免费   2810篇
测绘学   1274篇
大气科学   1062篇
地球物理   1399篇
地质学   5099篇
海洋学   1385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673篇
自然地理   131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704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558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51.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2003,24(4):325-329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452.
智利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耳石外部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8年1—5月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调查中随机采集的663尾样本(雌性464尾,雄性199尾),对其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观测表明,茎柔鱼耳石具有长窄的吻区和宽大的翼区。对耳石10项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耳石总长(TSL)、吻侧区长(RLL)、翼区长(WL)可以作为耳石长度特征的代表,最大宽度(MW)则可代表耳石宽度特征。雌性个体TSL、RLL、WL和MW与胴长(ML)之间为线性关系(Y=a+b×ML)(P0.05),生长系数b在1.9358—2.9607间,其中MW的最小,WL的最大,耳石各区为均匀生长。雄性个体TSL、RLL、WL和MW与ML之间为幂函数关系(Y=c×MLd)(P0.05),生长系数d在0.9165—1.1877间,其中TSL生长速度慢于ML,RLL和MW基本与ML一致,WL则快于ML,耳石各区为非均匀生长。  相似文献   
453.
1 引言 石油,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激增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供求在不断增长,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海洋油气开发已成为我国油气战略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454.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厚壳贻贝足腺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共克隆得到14条厚壳贻贝mcofp3的cDNA序列和8条mcofp6的cDNA序列,并对其基因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序列比对和变异位点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4条mcofp3cDNA序列分属于厚壳贻贝mcofp3家族的两个亚家族,其成熟肽序列变异相对活跃;而8条mcofp6 cDNA序列并无明显的亚家族划分,序列相对保守。本次实验所获得的mcofp cDNA序列初步显示了厚壳贻贝足丝蛋白家族基因的分子多样性,为将来深入了解厚壳贻贝足丝蛋白的分子多样性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关的新型生物黏附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5.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56.
The abundance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viable diatom resting stage cells in sediment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2006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of viable resting stages was enumerated with 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PN) technique. Overall, 25 diatom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belonging to 16 genera were detected. Viable resting stage cells were common, on the order of 103 to 106 cells/g dry mass. The abundant taxa included Skeletonema marina, S. dohrnii, Chaetoceros curvisetus and Thalassiosira spp., with Skeletonema accounting for 83.3% of the cell.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10, 15, 20, 25℃), salinity (20, 25, 30, 35 psu) and light intensity (0, 300, 4 000, 8 000 lux) on the germination of resting stages in sediment sample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ght intensity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ermination of diatom resting stage cells (p <0.01) and that diatoms could not germinate in darknes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had no noticeable effects on the germinat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abundant diatom resting cells in sediments of the East China Sea, which could serve as a "seed bank" in the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successi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tion of algal blooms.  相似文献   
457.
蓝藻钙信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钙离子在蓝藻信号传导中的潜在作用进行了研究。大量证据表明,蓝藻能够“感知”与“区分”不同的环境刺激,并以钙瞬变的形式产生反应。这是不同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钙离子的内流或外流的结果。由氮缺乏所引起的钙信号对丝状蓝藻鱼腥藻异型胞的分化非常关键。鱼腥藻PCC7120中钙结合蛋白(CcbP)的发现为钙信号在蓝藻中的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CcbP的降解或表达下调是氮缺乏时钙信号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与真核生物相比,蓝藻钙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为了解钙信号如何在蓝藻中发挥作用,还要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从细胞水平了解钙信号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58.
前人研究中BDA方法采用的轴对称Bogus台风不能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也弃掉了背景场的合理成分,有必要改用更精细的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对BDA方案做出改进。因此,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际观测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针对0613、0704台风个例,通过4DVAR技术,利用MM5模式及其伴随模式对此Bogus资料进行BDA同化试验和模拟预报,数值结果表明:BDA方法同化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其路径预报效果优于同化轴对称台风模型,同化两种Bogus资料都使台风强度模拟效果得到极大改善,但改善程度相当,故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及副高等外围环境场及背景场弱台风中合理信息对台风的准确模拟起到关键作用,同时,Bogus资料同化方法用于远洋上的台风时,需注意台风模型与副高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59.
珠江口海平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及口门位置的四个验潮站38年的月均水位资料,利用小波方法分析水位的周期性变动成分,同时结合重标极差法与Mann-Kendall法对水位变动的持续性及趋势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网河区与口门位置水位变动的异同,揭示珠江口海平面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7-1994年间,珠江口海平面存在2~8a的显著周期性变动,以及10a和20a左右的周期性变动。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持续性,且越靠近口门,这种持续性越明显。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总体为上升趋势,上升速度介于1.6~4.0mm/a。  相似文献   
460.
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的调查资料,一年四季分析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该海域DIP表层年平均值为0.054mg/L,底层年平均值为0.53mg/L,DIN表层平均值为1.20mg/L,底层平均值为1.03mg/L;采用近海海域水体潜在性富营养化等级的划分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伶仃洋海域营养化水平基本上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至III级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