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2篇
  免费   1856篇
  国内免费   3002篇
测绘学   1314篇
大气科学   1096篇
地球物理   1509篇
地质学   5479篇
海洋学   1456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674篇
自然地理   131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578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22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668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787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756篇
  2007年   712篇
  2006年   645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2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31.
对数据缓存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三层体系结构空间数据缓存模型,并针对各软件层空间数据管理及访问的特点,详细论述了各层空间数据缓存的实现方式;然后论述了三层体系结构中空间数据不一致的原因及各层空间数据一致性维护策略;最后对提出的三层体系结构下空间数据缓存策略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332.
本文对广东省近岸10个典型海湾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测试和分析,以期发现沉积物的物源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海湾内沉积物的稀土丰度差异不明显,但不同海湾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别(133.58—251.77mg.kg 1)。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表现出轻稀土(La到Eu)富集、重稀土(Gd到Lu)亏损、δEu负异常等典型的陆源沉积物特征;PAAS(Post-Archean Australian Shale)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出明显的中稀土(Sm到Ho)富集特征,与已报道的国内河流沉积物REE特征相似。海湾沉积物与入海河流沉积物及流域内的原岩组成特征的比较说明,后者对海湾沉积物的控制作用明显。REE配分曲线的一致性和中稀土富集特征表明海湾沉积物主要来自汇入海湾的山溪及河流输入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333.
北极孔斯峡湾表层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的来源与转化历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北极地区孔斯峡湾采集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水溶性有机质(也称溶解有机质,DOM)的分子量分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并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对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孔斯峡湾表层沉积物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及其中的荧光溶解有机质(FDOM)含量均从内湾向外湾方向呈逐渐累积的趋势,但CDOM中的FDOM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与DOM趋于老龄化密切相关。沉积作用减弱以及长期的光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此起主要贡献,并导致腐殖质和小分子组分在沉积物DOM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递增的趋势。沉积物DOM包含陆源类腐殖质、自生源类腐殖质和类蛋白等三个荧光组分,但是其组成比例空间差异很大。吸收光谱斜率比(SR)随自生源所占百分比增加而减小,随DOM腐殖质组分中陆源与自生源的比值增加而增加;腐殖化指数(HIX)随类腐殖质与类蛋白质比值和水深的增加而增加,生物源指数(BIX)随自生源比例增加而增加。峡湾沉积物DOM的组成和来源存在着高度的空间差异,在冰川湾区由水体颗粒有机质(POM)的近期转化和迁移而来,而在峡湾中央及口门附近以较老的腐殖质为优势,主要源于水体DOM长期迁移和转化。研究表明,FDOM/CDOM,SR,HIX和BIX等构成的CDOM光谱指纹信息可以作为揭露沉积物溶解有机质来源及迁移转化历史的工具,对探索海洋与冰川相互作用影响下的峡湾环境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4.
简述了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GOCE数据特点;基于三个不同的重力场模型,采用不同阶次,联合卫星测高平均海面高模型分别推算出全球海面地形,并对结果作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在海洋科学各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前景,指出卫星重力梯度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为海洋科学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35.
广东流沙湾5种贝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流沙湾海水养殖业发达,尤其是贝类增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其养殖环境的恶化对贝类产品的安全输出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贝类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为贝类增养殖提供较先进的基础数据.本研究选取流沙湾的5种重要养殖贝类,对其肌肉组织、鳃、外套膜和内脏囊分别进行稳定碳、氮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贝类δ13C值的范围是-19.14‰~-15.11‰,δ15N值的范围是6.10‰~10.57‰.从大小、组织、种类三方面比较5种贝类的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可得出如下结论:同种贝类,大小不同,其δ13C、δ15N值大都随壳长、壳重的增大而减小,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δ13C值和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δ15N值则相反,无论大、小组之间δ13C、δ15N值的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幅度均不超过1.00‰;同种贝类,组织不同,其δ13C、δ15N的最小值均为内脏囊,δ13C的最大值不定,δ15N的最大值也是内脏囊;相同组织,不同贝类,其δ13C、δ15N值的大小排列顺序各不相同,无统一规律,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δ13C值均小于墨西哥湾扇贝,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δ15N值均小于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由研究数据可推知流沙湾双壳贝类的物质与能量流动途径基本是由内脏囊到外套膜和鳃,最后到肌肉.  相似文献   
336.
根据2011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探捕期间采集的1178尾茎柔鱼样本,进行了茎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茎柔鱼胴长范围为201—421mm,平均胴长为290mm,优势胴长为260—320mm;体重范围为200—2650g,平均体重为1000g,优势体重为600—1000g;胴长与体重关系呈幂指数关系;雌、雄性比为2.59:1;性腺成熟度以I、Ⅱ期为主;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雌性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97.2mm;摄食等级以0—1级为主;与其它海域相比,该海域茎柔鱼个体差异明显,主要为小型群体。  相似文献   
337.
利用图形处理开发软件包(MGS)显示各种形式的地图数据,并在底图上标绘出海上井架及障碍物符号;可以查询海上井架平台、渔礁障碍物精确的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和概率分布,可为舰船航行、布雷和登陆等任务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38.
为给茂名市建设文昌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根据2003年8月~2004年5月间对茂名大放鸡海域的调查结果,对文昌鱼和蛇尾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和蛇尾均呈集群分布,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不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文昌鱼主要分布在中值粒径MdΦ为0.4~2.2之间砂质中.在0.5≤MdΦ<1.5范围内,文昌鱼分布密度相对地高,而在MdΦ<0.5或MdΦ≥1.5范围内,文昌鱼分布密度相对较低.粒径0.36~0.78 mm组分<50%时,文昌鱼分布密度≤50 ind/m2;粒径0.36~0.78 mm组分≥50%时,文昌鱼分布密度>100 ind/m2.蛇尾分布在中值粒径MdΦ为0.2~0.8之间砂质中.粒径 0.36~0.78 mm组分占10%~50%时,蛇尾分布密度较低,而粒径0.36~0.78 mm组分占60%~80%时,蛇尾分布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339.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颗粒对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离子色谱离线螯合结合ICP-MS的方法,对胶州湾海水中的微量元素(V,Co,Ni,Cu,Mo,Cd,Pb,U,REEs)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测试前对在同一站位不同层位采集的平行海水样品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酸化处理:一份采取先过滤后酸化的方式,以获得海水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份采取直接酸化后分析的方式,以评估悬浮颗粒中的可交换态微量元素对溶解态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V、Ni、Cu、Co、Pb以及稀土元素(REEs)的质量浓度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悬浮颗粒物质可能对海水中相应元素的测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相应离子或离子团的电荷性质、在海水中的配位作用以及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于胶州湾这样的近海海域,悬浮颗粒物质是控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0.
基于最优切削深度的深海采矿车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优切削深度对矿石开采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获取相关深海地貌数据计算采矿车最优切削深度,实现最优开采,先要获得该地貌的准确位置数据,即采矿车准确定位的位置.考虑到深海地貌崎岖不平、车轮打滑、周围能见度低等复杂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从动轮的航位推算定位.通过建立非平坦地形上采矿车的运动学模型,采用电子罗盘等传感器测量采矿车的动态参数,依据运动学模型进行航位推算,从而实现采矿车的准确定位.试验结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为深海采矿车的最优切削深度控制、自主导航、路径规划等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