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0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815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561篇
地球物理   884篇
地质学   1961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325篇
自然地理   68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研究进展与框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LUCC) 综合研究的一条新途径。通过整合 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与历史背景, 开展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方面研究, 属于IGBP 和 IHDP 联合发起的全球土地计划(GLP) 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综述土地变化科学( LCS) 的理论 与模型、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变化与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基础上, 提出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 的研究框架: 运用GIS 技术, 通过综合分析遥感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及建国以来国土资源系统的 耕地面积变化数据, 探讨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 结合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分析耕地转型 的影响因子; 借鉴国外相关研究, 通过分析特定时期内中国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政 策, 在了解中国耕地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转型的理论假设; 结合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 模拟, 进而确定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类型及其所处的转型阶段, 并以此作为指导我国耕地保护的 重要举措———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2.
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的空间优化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国明  陈晓翔  黎夏 《地理学报》2006,61(12):1290-1298
空间优化决策是GIS应用中复杂而又常见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大量的组合,使用穷举法等方法难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微粒群优化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优化技术,与GIS相结合可解决空间优化决策问题。首先,对微粒群优化算法和空间优化决策问题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基于人口密度、最短距离约束条件下,通过GIS技术,对微粒群优化算法用于空间优化决策的方法、实施过程作了详细阐述;接着,用4×4方格单元对PSO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最后,以广州市芳村区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实例验证。通过实验,证明微粒群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较高的结果精度,是解决空间优化决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3.
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拟与规划模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刘小平  黎夏  艾彬  陶海燕  伍少坤  刘涛 《地理学报》2006,61(10):1101-1112
利用多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规划。根据环境经济学资源分配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结合多智能体及元胞自动机的微观规划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及规划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以避免浪费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该模型由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层、元胞自动机层和环境因素层组成,可方便地探索不同土地利用政策下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情景,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以广州市海珠区为实验区,在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规划下,模拟了1995-2010年的城市扩展的动态变化,并讨论了在不同规划情景下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4.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地理学报》2006,61(1):26-34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改善了单独使用光学遥感的不足。获得了试验区红树林的变化趋势、类型分布及生物量等情况,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5.
讨论空间应用的一种面向问题的表达方法与实现机制。为解决空间应用的描述问题,在建立时空一体化空间数据模型基础上,定义了对SQL进行扩展的时空复合查询语言,实现了对空间应用问题的非过程化描述;研究复杂空间应用的表达问题,讨论时空复合查询语言的限制,并在语言中引入流机制,通过空间应用问题的组合实现更为复杂的空间应用,并支持空间数据分布式计算;最后给出若干空间应用实例及其面向问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6.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火山活动初步可以分为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2期。晚期南湾火山是典型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火山,文中报道了南湾火山的上、下2层火山碎屑岩中砂岩捕虏体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提出南湾火山喷发时代为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207.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振动特性变异及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徐变、超载等原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出现了较强的振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闽江三桥全桥环境振动试验和正常运营条件下24小时的监测,研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异和振动舒适度,结果表明:在较为稳定的风和温湿度环境下,固有频率在一天内的最大变化为3.06%,模态阻尼比的最大变化为37.93%,舒适度的狄克曼指标降到“能忍受短时间振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8.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震活动特征,利用近震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方法反演了99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并作了统计和聚类分析。现代地震活动整体上继承了历史地震分布格局,未显示增强趋势;断裂带及邻区应力场P轴和T轴优势方位大致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分布,现今承受的作用力以近水平或斜向为主,但也存在部分其它方向的应力场和近垂直方向的作用力。震源断层的破裂类型,带内以逆冲(或正断),或近逆冲(或正断)型为主。带附近较明显地呈现出走滑型或近走滑型破裂的优势;北、南亚段应力场有明显差异,即北压南张,其分界大约在北纬32°附近,北西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是两者间的构造变换带。  相似文献   
209.
将兰州台的FSQ与CZB-1仪的观测资料质量、变化趋势、潮汐响应函数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FSQ的观测资料的质量比CZB-1要好,因CZB-1的资料存在漂移现象;在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方面,FSQ比CZB-1反应灵敏;但CZB-1的映震能力比FSQ强。  相似文献   
210.
博格达造山带大量分布基性岩,其成因研究对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对博格达造山带中段木垒地区的基性岩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初步对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进行了探讨,为博格达造山带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绿岩的SiO2含量为47.71%~53.7%,K2O含量为0.61%~1.87%,Na2O含量为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