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48篇
地质学   676篇
海洋学   18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刘永强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16,71(4):666-679
本文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农区2000-2010 年间土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在构建土地利用转型动力机制分析概念框架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黄淮海平原农区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动力机制。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表现为:2000-2010年,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伴随城乡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的增加;2000-2005年变化幅度明显大于2005-2010 年的变化幅度。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农区5 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和区位条件对这5 种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影响最为显著,是导致土地利用转型的共性驱动因子。并指出: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时,既应充分考虑驱动各种土地利用转型的主要因子及其地域分异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还需考虑各地类之间转换的适宜性及难易程度,因地制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利用,让土地利用转型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并使其发生在适宜的区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682.
全球变化下跨境水资源理论与方法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化影响下,水危机位列未来10年世界风险之首,以国际河流区的跨境水纠纷及其导致的地缘战略竞争最受关注。科学调控跨境水安全,保障国家水权益,面临诸多科学与技术难题。回顾了国际河流水安全与水权益保障的研究进展,判识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围绕创建全球变化下跨境水资源利益共享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目标,提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技术瓶颈和创新思路;设置了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总体方案与技术路线。这些研究,将推进国际河流水科学研究发展,提升全球变化下中国管控跨境水安全风险、保障国家水权益的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683.
利用最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有确切年代控制的全新世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如湖泊、泥炭、石笋等来研究42 ka BP气候事件在中国不同地区的降雨表现,发现42 ka BP左右中国南北方降水普遍减少。同时期热带非洲、南欧、中东、印度、韩国、北美洲中部大陆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一致表明,42 ka BP气候事件造成了整个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干旱。文章讨论了这次气候事件的可能驱动机制,认为太阳辐射变化导致的赤道辐合带南移和大洋海表温度的变化再加上地表植被的反馈作用可能是造成这次干旱事件的主要原因。最后对42 ka BP气候事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4.
There are four deposit types related to a Permian mafic complex in northern Xinjiang, i.e., copper-nickel sulfide deposit,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 magnetite (-cobalt) deposit and Cu-Ni- VTiFe composite deposit. Th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spanning tectonic units with close and consecutive metallogenic ages. A transitional deposit type can occur among the end-member deposits. Trace elements of host rocks show that they can derive from similar source area. Hence, they constitute a particular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a mafic-ultramafic complex that is also a symbol series of the post-collisional stage of the Central Asia Metallogenic Province (CAMP). The metallogenic ages of the series are between 260 Ma and 300 Ma throughout the Permian. Unlike mineralization from a mantle plume, the metallogenic period of this series spans at least 40 Ma. Compared with related deposits of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 the North Xinjiang series has a similar ore-forming element assemblage but has preferably developed Cu-Ni sulfide deposits rather than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s. In concomitance with this series, North Xinjiang area has developed a set of syntectonic Au-Cu-Mo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a felsic volcanic-intrusive complex, which might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mantle plume activity. From early to late, i.e., the sequence of copper-nickel sulfide to magnetite (-cobalt) to vanadic titanomagnetite deposit, the host rock series evolves from mafic-ultramafic and tholeiite series to mafic and alkalic series, the ~REE content tends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of REE fractionation, and some of the trace elements (particularly LIL) also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above evolutionary regularity possibly reflects a course where the magma source deepens and thermal interface moves down, energy gradually exhausts, and neo-continental crust forming in the postcollision stage tends to stabilize.  相似文献   
685.
煤田测井中煤层的定性及定厚解释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使用观测钻孔内3种(含3种)以上有效的煤田测井物性参数,分析和对比所有曲线表现的异常特征,从中发现煤层与围岩的突出特性,达到对目的层的定性解释,而定厚解释是重点利用视电阻率和γ-γ曲线异常的典型特征值,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和结构,有时还利用诸物性参数曲线异常的形态特征、标志层、对比方法,对个别煤层进行定位定论。  相似文献   
686.
基于角反射器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Corner Reflector InSAR)在低相干地区的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在CRInSAR所有误差源中,大气影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针对CRInSAR中的大气影响改正问题,详述了利用连续GPS站的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来对角反射器的大气影响进行改正。并利用香港地区12个GPS连续站的数据对6个角反射器上的大气影响做出改正,得出了较为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7.
Oracle数据库是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和查询的首选数据库之一,其对面向对象技术的支持和扩展为对象-关系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奠定了坚持基础。这里详细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对象类型、对象类型方法和其对继承、多态这两个面向对象核心概念的支持,并在Oracle92中参照OpenGIS矢量几何对象模型,扩展了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并基于这些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函数构建了空间数据表,进行了空间查询试验。  相似文献   
688.
Chinese Altai, a type reg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CAOB),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accretionary history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Mafic intrusions in this orogenic belt are sporadic, intru-ding granitoid plutons or sedimentary strata.  相似文献   
689.
The low-temperature/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which are exposed as exotic blocks within the serpen-tinite matrix of the NE Jiangxi ophiolitie mélange belt consist of enclave-bearing and free meta-plagiogranites.  相似文献   
690.
四川汶川地震断裂活动和次生地质灾害浅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揭示汶川地震断裂活动与次生地质灾害的关系,在对汶川地震重灾区进行快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震后的断裂活动、地表破裂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关系。野外调查发现,龙门山3条断裂带的地表变形破坏(包括沿断裂带的道路、农田、建筑物和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映秀-北川断裂地震活动最剧烈,南坝-关庄断裂、灌县-安县断裂、平武-青川断裂等活动性次之的“横向”差异性,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地震活动性减弱的“纵向”分段性。地震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明显控制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即映秀-北川断裂区域的次生地质灾害规模大、分布密度大、危害严重,沿其余断裂的次生地质灾害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