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680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文章根据2020年7月的调查数据,研究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7门9纲52种,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为主,优势种包括隆背张口蟹(Chasmagnathus convexus)、扁平拟闭口蟹(Paracleistostoma depressum)、红树蚬(Gelonia coaxans)等10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81.17 g/m2和54 ind/m2,其中节肢动物占比分别为43.70%和80.09%,节肢动物对群落密度作出的贡献最大;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0.86~2.52,系统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可将群落划分为3个类型;与我国其他红树林区相比,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2.
揭示极端天气影响的红树林潮滩潮流能量耗散过程是理解生物海岸演变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核心内容。以北部湾防城港东湾白骨壤红树林潮滩为例,基于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获取区域2020年8月连续6天的水动力和白骨壤红树林下垫面植被实测数据,分析白骨壤潮滩近底层动力响应台风“森拉克”的耗散过程。结果表明:1)正常天气涨、落潮期间,自光滩到白骨壤红树林林内近底层湍流动能变化具有潮汐不对称性特征。涨潮期间光滩—白骨壤红树林边缘、白骨壤红树林边缘—林内潮流挟沙能量分别通过泥沙沉降以及搬运泥沙两种方式沿程消耗,落潮期间潮流挟沙能量主要以泥沙净沉降的方式消耗。2)白骨壤通过其潮滩表层向上发育长约10 cm的呼吸根以降低湍流垂向紊动;红树林边缘的枝、叶通过影响水平方向上的水流动力,致使潮流挟沙能耗降低。3)与正常天气比较,台风“森拉克”期间东湾自光滩到白骨壤红树林林内近底层水体流速无明显变化,但流向偏转幅度明显变大。同时湍流动能的耗散率和用以搬运泥沙为主的潮流挟沙能耗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203.
中国目前实行的区域地震台网独立运行机制,使得在相邻不同台网的交界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版本的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报告,影响了地震活动性分析与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概率的方法,可标明两个或多个相邻台网目录中相同的事件,合并它们的震相数据开展重新定位,并重构不同台网交界地区的统一地震目录.该方法的思路与分析步骤是:首先,计算获得不同台网之间具有最小发震时刻差异的两两地震的时空强差异分布,查找并剔除独立地震,计算事件合并的联合概率;其次,基于联合概率分析合并不同台网的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报告,对合并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和定位误差分析,并基于G-R关系检验重构目录的完整性.本文以2014年鲁甸地震序列为例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震相合并之后的地震定位精度相比之前单个台网的结果,特别是相比四川台网的目录,定位精度提高非常显著,合并后的目录与之前相对完整的云南目录接近,但相比由两个台网目录简单拼凑而成的目录更加准确.此外,研究还发现在目录合并过程中,对于4级以上的中强震,应选择MS而不是以ML震级标度;震相合并后被复用台站记录的到时信息可用于检测不同台网间的震相拾取是否存在系统偏差.本文提出的方法使得在相邻不同台网的过渡区形成一个统一且尽可能准确可靠的地震目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4.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本文基于Sentinel-1 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反演获得同震滑动分布,计算了同震位错对余震分布和周边断层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①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九寨沟地震造成地表形变最大量级约为20 cm(雷达视线方向),同震形变存在非对称性分布特征.②同震位错以左旋走滑为主,主要发生在4~16 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为77 cm,位于9 km深处.反演得到的矩震级为Mw6.46.同震错动未破裂到地表.③大部分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区.此次地震增加了震中周边地区一些断裂的库仑应力,如东昆仑断裂带东段、龙日坝断裂、虎牙断裂等.④东昆仑断裂东段的未来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⑤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树正断裂,可能是虎牙断裂的北西延伸隐伏部分,此次地震是巴颜喀拉块体南东向运动受到华南块体的强烈阻挡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典型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205.
水产饲料添加剂--多糖肽对珍珠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丽娟  陈永福  张偲 《海洋科学》2004,28(11):15-19
利用光度法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水产饲料添加剂多糖肽(简称多糖肽)的氨基酸、多糖和维生素的含量;利用平行对照试验法,观察了多糖肽对珍珠贝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糖肽的氨基酸、多糖和维生素含量分别为40%~48%,12%~19%和9%~10%;多糖肤具有显著促进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ncta Gould)后期幼虫、幼龄贝和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 )幼龄贝生长发育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大珠母贝幼龄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6.
对夏季(2002-07)和冬季(2003-01)航次中珠江河口及近海水域样品中金属铜的总含量以及总溶解态、颗粒态、游离态铜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夏季铜的总浓度水平分布并非完全体现陆源性规律,而是随河口向外海递增。而在冬季,总铜浓度的空间变化呈现和夏季完全相反的趋势,即随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说明研究水域中金属铜可能具有其他来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但是,游离态铜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却呈现相同的趋势,即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说明铜的形态分布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207.
HSE管理是现代企业走出国门、承揽国际大型项目的必备条件,并且在现代工程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土耳其卡赞天然碱矿水溶开采对接井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自身特点,成立了HSE管理机构,加强了人员安全培训和机械设备的升级改造,使之符合当地的行业安全标准。引入了JSA工作安全分析工具,建立了切实可行的HSE管理体系,并强调了现场监督,从而实施了行之有效的HSE管理,为该项目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08.
土耳其贝帕扎里碱矿在矿区边缘的碱层出现埋深起伏大、厚度变化大、易尖灭、易涌水等情况,这些特殊的地质情况导致水溶开采钻井过程中同一组井的套管最终下入到了不同的层位,或是原先下入的矿层不稳定,易坍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引入了套管锻铣开窗技术。该技术可以将老井眼中已被套管封闭的上部碱层暴露出来形成新的采矿通道,从而提高矿区采收率。先后在14口老井眼中完成了套管锻铣作业,均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介绍了套管锻铣器的工作原理,并以H066井组为例,详细阐述了套管锻铣开窗工艺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套管锻铣开窗技术对于换层开采、钻井处理事故、事故井恢复性生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具有减少钻井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延长老井使用寿命、提高矿藏产量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9.
为提高浅层地下水遥感探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开辟遥感找水新思路,首次将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Landsat-7ETM多光谱数据和空间分辨率为150 m(Wide Swath模式)的Envisat-1 ASAR先进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了融合,并利用基于主成分变换(PCA)和小波变换(WT)的融合算法成功地找到了浅层地下水信息异常带。通过实地调查和物探、钻探验证,I、II、III级找水靶区的富水性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并在上述靶区找到了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今后地下水快速勘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10.
基于光谱特征的湿地湿生植物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湿生植物光谱特征分析,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湿地典型植被信息。在大量的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确定提取的典型植物类型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长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i)和睡莲(Nymphaeatetragona);采集湿地优势植物光谱数据,将优势植物与提取对象芦苇、长芒稗和睡莲的光谱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取物种间区分性好的波段及波段组合,参与影像分割权重的设置;根据典型植被的分布特征,确定面向对象分割尺度(其中芦苇的分割尺度为50,长芒稗的分割尺度为20,睡莲的分割尺度为100)。通过研究发现:基于光谱特征分析的面向对象的分类精度为96%,而未利用光谱特征的面向对象的分类精度为87.3%,传统监督分类精度仅为82.3%。证明在面向对象提取前对植物光谱特征分析得到区分性好的波段及波段组合参与分割,对提高分类精度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