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1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元广  刘泉声  张程远  时凯 《岩土力学》2012,33(8):2303-2309
岩石的时温等效效应是指岩石在低温、长时间尺度下与在高温、短时间尺度下的流变力学特性等效的效应。利用岩石的时温等效效应,可以通过提高试验温度方法得到岩石在相对低温下的长期流变力学特性。为研究岩石在非线性黏弹性条件下的时温等效效应,基于Schapery单积分型的非线性本构方程,得到了岩石非线性黏弹性蠕变力学特性时温等效效应的数学表示。根据不同应力及温度下花岗岩的蠕变试验结果,设定20 ℃为参考温度,考虑温度改变对岩石瞬时蠕变柔量的影响,得到了垂直移位因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修正后的蠕变柔量的时间对数曲线;对修正后的曲线进行水平移位使得相邻温度曲线之间相交于一点,得到不同应力下蠕变柔量的主曲线及水平移位因子的变化规律;主曲线中相邻温度曲线之间的一致性较好,进一步验证了花岗岩时温等效效应的存在性。通过对不同应力下的垂直移位因子和水平移位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应力为40~60 MPa之间的非线性并不明显,但到87 MPa,非线性特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2.
中国琼雷地区玻璃陨石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Qionglei tektites from South China are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12 samples of Qionglei tektites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major and minor elements such as A1; Ba, Ce, Co, Cr, Cs, Eu, Fe, Gd, Hf, La, Mg,Na, O, Rb, Sb, Sc, Si, Sin, Ta, Tb, Th, U, Yb, etc. by NAA techniques. The family to which the tektites bel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main oxides and SiO2, relative REE abundances,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U ratios, and their bearing 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genesis of Qionglei tektit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3.
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构造岩浆活动带上的大河南岩体,是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晚期三期.早白垩世侵入岩由细粒正长花岗岩、中粒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组成.本文通过对早白垩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该期岩体主量元素具有富硅、富碱、富铁,低镁、贫钙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海鸥型”,负铕异常明显;微量元素以Ba、Sr、P、Ti强烈亏损,K富集为特征.Y/Nb-Ce/Nb图解上,岩体具A1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非造山环境的张性环境,是早白垩世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34.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硅同位素、碳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等方面资料反映出大背坞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双桥山群地层为主、并有燕山期岩浆物质加入的双重特征;从成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成矿蚀变矿物的铷—锶同位素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18Ma;结合构造演化与构造控矿规律提出了大背坞金矿床成因新认识:即属于受构造控制的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5.
1958年在党的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綫的光輝照紹下,地質工作貫彻了群众路线,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針,在地质专业队伍和广大群众相結合方面,由发动群众报矿,发展到有計划的組織群众上山找矿,因而下半年找到了大量的矿点。各級地質机构从那时起到現在的近一年来,曾經組織了相当大的力量对这  相似文献   
36.
四川龙门山泥盆系北川桂溪—沙窝子剖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龙门山区涪江支流平通河两岸的北川桂溪—沙窝子村之间(图1)泥盆系剖面出露良好,全长约13km,厚度达4700m,地层连续,层序清楚,化石分带明显而稳定,是我国泥盆系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剖面研究历史悠久。解放后,为适应矿产普查和地质填图进行了大规模研究。1956年乐森(王寻)从生物地层观点将龙门山泥盆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泥盆统平驿铺石英砂岩、甘溪组;中泥盆统养马坝组、观雾山石灰岩;上泥盆统沙窝子白云岩、茅坝组。大部分地层单元名称取自该剖面。  相似文献   
37.
我国矽嘎岩型矿床分佈极为广泛,而且矿种多,矿石品位高,常伴生有其他用金属。矿床規模,除个别巨大者外,一般均为中小型,因而对发展地方工業、兴建中小型企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石西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部,目前发现区块内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查清其烃源岩发育情况及控制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等采集石西区块内的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烃源岩样品,利用Leco CS-200、Rock-Eval 6、ICP-OES、ICP-MS等手段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炭质泥岩中总有机碳(TOC)、生烃潜力(游离烃+热解烃,即S1+S2)、氢指数(HI,热解烃×100/总有机碳)的平均值分别为4.50%、0.52‰、829.16‰,煤中总有机碳(TOC)、生烃潜力(S1+S2)、氢指数(HI)的平均值分别为61.53%、4.41‰、723.02‰。V/(V+Ni)、Ni/Co、V/Cr、δU、Sr/Ba、Sr/Cu等值显示优质烃源岩沉积时期为气候温暖湿润,盐度较高的弱氧化—还原环境,从本溪组到山西组沉积过程中,沉积水体的还原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古生产力指标(NiEF、CuEF)表明山西组古生...  相似文献   
39.
高燕  余骏远  陈庆  史天根 《岩土力学》2023,(5):1385-1394
任何构筑物长久安全稳定的重要性使得土的时间效应成为该领域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3D打印杆件的等效砂土颗粒,通过侧限条件下的蠕变试验,采用近景摄影测量与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PIV)技术,从单颗粒运动与颗粒间接触运动的角度出发,探究密实砂土蠕变的内部颗粒运动特征及其与宏观蠕变变形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3D打印杆件能够很好地反映密实砂土蠕变的宏观变形特性,侧限条件下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蠕变应力的增加而减小,蠕变变形呈现出蠕变速率减小并趋于稳定的初始蠕变阶段与稳态蠕变阶段。其原因为蠕变最初阶段颗粒整体向下平动,并发生较大转动,颗粒间孔隙明显减小,蠕变变形主要由颗粒间孔隙的压密提供;而后颗粒间孔隙减小不明显,趋于稳定,颗粒发生不规则方向平动,蠕变变形主要由局部的颗粒位置调整与重排列控制,揭示了宏观的蠕变变形与微观的颗粒平动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颗粒间的接触运动随着蠕变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蠕变过程中,接触滚动和接触滑动同时发生,并逐渐集中在某些易发生移动的接触点上。强运动接触点的平均滑动距离与平均滚动距离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时...  相似文献   
40.
针对煤矿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难题,以淮南矿区潘三矿软岩大变形巷道为工程背景,在系统分析围岩失稳破坏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软弱破碎巷道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包括:格栅支架+一次锚杆锚索、初喷、浅孔注浆、预应力锚杆、复喷150 mm厚混凝土、深孔注浆和帮顶预应力锚索。进一步,分析了格栅拱架支护控制原理,并采用FLAC3D确定了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技术的最优支护参数。现场对比分析表明,格栅拱架支护围岩初期变形速率及最终收敛变形量均大于型钢支护,但加设二次支护之后格栅拱架位移能较快收敛,此外,格栅支护在经济和效率方面优于钢拱架支护。最后,通过现场监测,格栅拱架分步联合技术各工序的最优施工周期为:预应力锚杆、锚索合理的支护时间是注浆后10 d内,而深孔注浆之后预应力锚杆2周内较优。实践表明,基于格栅拱架的分步联合控制技术深井是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