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99篇
  免费   9779篇
  国内免费   15391篇
测绘学   7604篇
大气科学   4779篇
地球物理   7641篇
地质学   28452篇
海洋学   8216篇
天文学   422篇
综合类   3321篇
自然地理   5934篇
  2024年   525篇
  2023年   1334篇
  2022年   2666篇
  2021年   3358篇
  2020年   2650篇
  2019年   3129篇
  2018年   2621篇
  2017年   2485篇
  2016年   2573篇
  2015年   3030篇
  2014年   2922篇
  2013年   3470篇
  2012年   3752篇
  2011年   3696篇
  2010年   3577篇
  2009年   3378篇
  2008年   3414篇
  2007年   3239篇
  2006年   3139篇
  2005年   2653篇
  2004年   1995篇
  2003年   1379篇
  2002年   1539篇
  2001年   1321篇
  2000年   1039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7年   15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纳米碳管分离提纯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翔 《地学前缘》2000,7(2):527-534
较详细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纳米碳管分离提纯的最新技术 ,并分别对各种可能具有应用价值的分离方法进行了评述。在综合分析目前国际上研究纳米碳管两大类截然不同的分离技术———化学提纯法和物理提纯法———的基础上 ,提出这方面研究应该综合利用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方法 ,达到既能得到高纯度纳米碳管 ,又能减少对纳米碳管的结构破坏的最终目的。最后 ,对各国的纳米碳管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72.
动物碎屑的光性变化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泥盆纪地层中缺乏镜质体使得正确评价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极为困难。但在下古生界中含有海生有机质笔石和几丁虫等 ,由于其光性特征随成熟度的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而被用于表征有机质成熟度。在 4 50~ 70 0nm可见光谱范围 ,由于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特性反射率随成熟度增加 ,表现出与镜质体及沥青相似的变化趋势。这表明 ,随成熟度增加 ,笔石和几丁虫的分子结构芳香度及芳碳定向性均发生相似的变化。在低成熟阶段 ,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降低 ,表明芳环聚合程度低 ,芳碳含量少。在中等成熟阶段 ,笔石和几丁虫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呈平稳型式。在高成熟阶段 ,笔石的光学色散谱从蓝区到红区呈上升趋势 ,表明具有高芳香度 ,芳香分子定向性增强。在Ro ,max为 2 5%左右笔石发生结构转化 ,但直到Ro ,max达 12 %也未发生石墨化作用 ,表明笔石主要发生增碳作用。笔石和几丁虫的光性参数是下古生界地层的极为有效的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97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刘和甫 《地学前缘》2000,7(4):477-48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系包括由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构成的裂陷盆地 ,以及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等构成的伸展山岭。从大陆裂解和伸展构造动力学来看 ,主要存在底侵作用、对流作用和拆层作用 3种机制。因此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关系主要是深部壳幔作用在浅层的响应。  相似文献   
974.
银川盆地第四纪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银川盆地Y1孔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参考地层岩性等因素,确定了该盆地第四系地层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带。依据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结合孢娄分析成果探讨了银川盆地第四纪中、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5.
In this paper, 3-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Nanbei tectonic zone of China are constructed using P-wave travel time residuals of earthquakes, with the data supplied by China's seismic network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ismic Centre.During the model parameterization in the tomographic inversion the interpolation function of grid node velocities is used as the space function of velocity, and the velocity function is allowed to be discontinuous.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large memory demand and high computing cost in solving the system of equations are avoided by utilizing the least squares QR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Thus, the st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is ensured. Though resolution images are not derived in the invers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resolution theory of Backus and Gilbert, a covariance resolu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by the authors. The resolution analyses have prove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mage results. 3-D ray tracing i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ay paths in a s  相似文献   
976.
Quaternary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Lop Nur, Xinjia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nce the middle Early Pleistocene (1.20 Ma B.P.), the desert stepp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have predominated in the Lop Nur area, Xinjiang, characterized by warm humid epochs interrupted by dry cold intervals. The grain-siz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urves record 30 climatic oscillations, each with a ca. 40 ka cycle, in the area since 1.2 Ma B.P., which reflects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exerted by the astronomic factor on the environment. The Quaternary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Lop Nur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fresh lake through a brackish lake to a saline lake, showing a spiral evolution, and finally it evolved into a playa.  相似文献   
977.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的发展和演化看,上述地层应属于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978.
刘敦一  耿元生  宋彪 《地球学报》1997,18(3):226-232
冀西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变质岩系是华北地台北缘麻粒岩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本区古老的地壳形成于2900Ma左右,为玄武质成分。古老地壳的熔融再造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期发生在2780~2761Ma期间,产生了研究区西部广泛分布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另一期发生在2561~2503Ma期间,形成在宣化-赤城一带广泛分布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此后,在2500~2400Ma期间发生了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改造,使部分岩石的同位素体系重新设置。  相似文献   
979.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 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 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 异,据此建立了定量估算泥岩中成岩转化的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C陆源=(C/Q)沙一×Q样品和C成岩=CXRD-C陆源,其中C为黏土矿物含 量,Q为石英含量,更好地反映了泥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泥岩中的成岩矿物和组合呈现出 两段性,3000 m以上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较慢,形成了以伊蒙间层+高岭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酸性成岩 环境和开放成岩体系;3000 m以下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过程加快,形成了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石的成岩矿物组 合,推断其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和封闭成岩体系,充分展现了泥岩在深浅层成岩环境和体系的差异性。与前人研究东营凹陷 泥岩中由有机质生烃产生异常压力造成的开放/封闭体系界限基本吻合,表明泥岩中矿物埋藏演化经历的成岩体系与有机质 生烃形成的压力体系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这对认识不同成岩体系下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和生烃机理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