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8篇
  免费   9725篇
  国内免费   15429篇
测绘学   7593篇
大气科学   4747篇
地球物理   7615篇
地质学   28384篇
海洋学   8185篇
天文学   415篇
综合类   3311篇
自然地理   5892篇
  2024年   553篇
  2023年   1332篇
  2022年   2663篇
  2021年   3358篇
  2020年   2647篇
  2019年   3128篇
  2018年   2620篇
  2017年   2482篇
  2016年   2571篇
  2015年   3028篇
  2014年   2919篇
  2013年   3464篇
  2012年   3747篇
  2011年   3694篇
  2010年   3575篇
  2009年   3377篇
  2008年   3411篇
  2007年   3237篇
  2006年   3136篇
  2005年   2647篇
  2004年   1986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1482篇
  2001年   1264篇
  2000年   1018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9篇
  1957年   15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01.

潮汐效应对沿海大范围、高精度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地表形变监测的影响不可忽略. 潮汐效应中的固体潮(Solid Earth Tide, SET)位移和海洋潮汐负荷(Ocean Tide Loading, OTL)位移会在时间和空间域上对沿海大范围InSAR地表形变监测产生分米级的误差, 而且不同条带中地表潮汐形变时空差异性会对多条带InSAR影像拼接产生较大误差. 本文针对沿海地区多条带InSAR形变时序, 重点分析了潮汐效应在不同条带InSAR地表沉降监测中的影响, 并采用多种潮汐位移估计方法对多条带地表潮汐形变进行改正. 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不同条带时序InSAR中地表潮汐形变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 其造成沿海地区相邻条带时序InSAR地表沉降速率差异能达到1~2 cm·a-1; 通过固体潮模型、海潮负荷模型或GPS参考站网海潮位移改正, 能够消除不同条带中地表潮汐形变时空差异性对时序InSAR形变结果拼接产生的空间高阶非线性误差, 弥补了传统拼接方法在拟合潮汐位移偏差的不足. 在大气延迟误差改正的基础上, 时序InSAR形变残差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TD)由潮汐改正前的2.3 cm减少至0.75 cm; 本文研究揭示了沿海地表潮汐形变改正对多条带时序InSAR形变结果拼接的重要性, 可大幅提高沿海地区广域时序InSAR地表形变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2.
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观赏地被植物马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材料力学、土力学试验,定量评价了野生马蔺植株和根系生长特征、单根抗拉特性以及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效应。结果表明,马蔺平均株高、冠幅和植株密度分别为(75.22±11.40)cm、(106.09±25.62)cm和(1.51±0.55)株/m2;马蔺标准株根系分布深度可达50 cm,主要分布在0~30 cm深度范围内,根幅约40~50 cm。马蔺根径为0.20~0.70 mm,单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平均值分别为(7.94±2.91)N,(46.30±11.06)MPa和54.17%±17.08%。随着根径的增大,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分别呈幂函数增大和幂函数降低趋势,单根极限延伸率随着根径的增大呈逐渐增大变化趋势,但二者之间未表现出相对显著性的关系。马蔺根系对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增强作用,可分别显著增强0~30 cm和0~10 cm深度范围内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长率分别为9.48%~17.40%和7.62%。本文研究成果对马蔺用于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的生态防护工作,具有...  相似文献   
203.
像元信息分解和决策树相结合的影像分类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像元信息分解和决策树相结合的遥感自动分类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作为研究区。用像元信息分解和多变量决策树法把TM影像分为水体、植被、水泥地、土壤4种基本组分,分离成4类树枝;分别以4种基本地物组分作为分类掩膜,采用BP神经网络分类、形状指数提取、光谱特征提取等复合方法进行分枝,并开展野外遥感调查,以提高和验证分类精度。结果表明:该方法保证了分枝时地物的纯洁度,有效地避免了地物提取时多余信息的干扰和影响,提高了分类精度。结合实地调查数据与最大似然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该模型比最大似然总体分类精度高16%。  相似文献   
204.
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是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及其对区域人口和经济社会承载强度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东北地区179个县域空间为基本研究单元,应用冷热点、空间变差函数、GWR模型等定量方法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分异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 2000-2015年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空间分异显著,各单元间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高低的相互作用及联动效应较为明显,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空间分布逐渐趋于非均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冷热点分布格局与全局分异变化及空间异质性态势基本吻合;② 2000年东北地区开发强度格局分异由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到2005-2015年发展演化为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共同影响;③ 2000-2015年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用地投资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与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分布态势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5.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ources of vegetables consumed by farmers, their perception of pesticide-related food safety risks and the behaviors they engage in to protect themselves, and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ocial co-governance (shehui gongzhi) of food safety emphasized by China’s recent Food Safety Law. The research site is a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where vegetable growing is the major source of income and livelihood for local farmers. We surveyed 417 farmers and collected 776 vegetable samples from 377 surveyed farmer households and tested them for organophosphate and carbamate pesticide residues using PR-12N Rapid Detection Instrument for Pesticide Resid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rmers know about the risks to food safety caused by pesticides used in vegetable growing and they purposely avoid these risks by mainly consuming vegetables planted in home gardens or private plots that use little or no pesticides. Vegetable samples from these private plots had the lowest positive rate of pesticide residues (6.10%), compared with vegetable samples from commercial farmland (13.73%) and markets (12.6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9.69,0.005相似文献   
206.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和生命。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品位,代表着市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在面临今天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昆明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重建设轻管理、建设与管理主体不统一、管理的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理念,提出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城建资金良性循环机制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7.
DEM内插方法与可视性分析结果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采样的散点数据为原始数据,利用反距离权、样条函数、克里格、自然邻点内插、TIN内插5种内插方法生成规则格网DEM,并对其可视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不同内插方法对可视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规律和可视性分析对内插方法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可视性分析对内插方法比较敏感,不同的内插方法会得到不同的可视性分析结果,其中相关程度最强的是样条函数内插和克里格内插、自然邻点内插和TIN内插。  相似文献   
208.
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减排目标的区域分配是中国当前控制CO2排放的紧迫问题。通过文献研究,评述了国际上针对国家之间的碳排放权的区域分解方案以及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国内区域分解方案,提出了要想真正公平、公正、可行以及可持续地进行碳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分配对象、分配原则、分配方案必须考虑的因素、分配标准、分配方法、分配模型以及分配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9.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地理科学》2012,(9):1033-1040
南海诸多岛礁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领土,南海九条断续线是中国海域疆界线。南海九条断续线的形成与演进,既是重要的海洋地缘政治问题,也是维护国家主权权益和岛礁保护与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的历史线索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尚未拓展的领域。地图是国际上确认领土的一种证据,除了用文字进行阐述外,着重利用地图本身特有的功能来反映这条界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这条疆界线的形成分为雏形期、形成期、成型期3个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出现在南海的中国海上疆界线的时期,为疆界线形成的雏形期;20世纪30年代为南海疆界线的形成期;20世纪40~50年代,为南海海域疆界线的成型期。从以上时期的地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到这条海上疆界线的"连续线"和"断续线"2种画法。同时从地图发展上可以直观地看到这条疆界线由11条线演变成为现今的9条线。这条海域疆界线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说明了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内的岛礁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是中国海上国界线。  相似文献   
210.
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与开通对沿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即是缩短城市旅游空间联系的时间距离,提升城市旅游交通的空间可达性,进而提高旅游城市内外部的产业经济联系与要素空间流动的强度。本文以贵广高铁为案例区域,采用可达性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和构建了贵广高铁对沿线旅游城市的时间距离与可达性变化及其地域结构系统。实证表明:(1)贵广高铁开通后的各沿线旅游城市最短时间距离均表现出明显缩短态势;(2)贵广高铁开通后的从江县、三江县、都匀市、桂林市、肇庆市、怀集县、阳朔县、贵阳市和广州市等各沿线重点旅游城市可达性测度值变化率呈依次降低态势;(3)通过将沿线重点旅游城市可达性测度值在ARCGIS空间模块下分析,并确定了贵广高铁沿线不同等级重点旅游发展点和重点旅游发展轴的基础上,有机形成了2个三级贵州沿线旅游发展板块与广西沿线旅游发展板块、1个二级广东沿线旅游发展板块和1个一级贵广高铁旅游发展板块,进一步构建了贵广高铁影响下的旅游地域结构系统。上述结论为合理优化贵广高铁沿线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协调贵广高铁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