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84篇
  免费   15820篇
  国内免费   8416篇
测绘学   6578篇
大气科学   4000篇
地球物理   6242篇
地质学   23834篇
海洋学   6965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2831篇
自然地理   4727篇
  2025年   67篇
  2024年   1278篇
  2023年   1420篇
  2022年   2306篇
  2021年   2778篇
  2020年   2350篇
  2019年   2634篇
  2018年   2206篇
  2017年   2091篇
  2016年   2127篇
  2015年   2502篇
  2014年   2409篇
  2013年   2859篇
  2012年   3072篇
  2011年   2920篇
  2010年   2879篇
  2009年   2717篇
  2008年   2759篇
  2007年   2600篇
  2006年   2514篇
  2005年   2124篇
  2004年   1588篇
  2003年   1079篇
  2002年   1207篇
  2001年   993篇
  2000年   822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61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使用2020年3—9月逐时更新的CMA广东短临3 km数值模式(CMA-GD(R3)模式)1~12 h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利用最优TS评分订正方法(OTS)对逐小时降水量进行分级订正,并分别从整体和分类型降水过程预报订正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从整体预报订正性能来看,通过OTS方法对CMA-GD(R3)模式订正后,对于≥1 mm/h及以上量级的降水,OTS均有较好的订正能力,并且随着雨强的增加,其TS评分的改善比率越大;同时,OTS可有效减少各个预报时效的漏报率和空报率,其中漏报率减小更加明显,表现出明显的湿偏差(空报偏多)。从三类暴雨过程逐时降水预报订正效果来看,通过OTS订正之后,对于≥1 mm/h的降水,OTS对三类暴雨类型均有正的订正能力。其中在0.1 mm、1 mm、10 mm、20 mm、35 mm、50 mm 6个量级上,季风型的逐时降水预报表现最好,6个量级的TS评分值分别为0.403、0.232、0.053、0.023、0.009和0.004;在5 mm量级上锋面型的逐时降水预报表现最优,其TS值为0.102。从改善效果来看,经过OTS订正后,在1 mm量级上台风型改善率最大,在5 mm和10 mm量级上锋面型改善率最大,在20 mm、35 mm和50 mm量级上季风型改善率最大。  相似文献   
242.
通过分析汶川M8.0地震前后山西地震带GPS速度场以及由此计算得到的现今构造应变率场,结果显示:(1)汶川M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各区域的运动方向均不同程度向西偏转,太原盆地及其以北的区域由1999—2007年的SW或SSW向转为SWW向,且运动速率由平均约2 mm/a增加到约4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之前的SSE向转为SW向。(2)汶川M8.0地震后,山西地震带的应变率场显著增强,大同盆地、太原盆地北段和临汾盆地西南段形成了三个压性应变集中区,2010年在这三个区域内分别发生了大同M4.5、阳曲M4.6和河津M4.8地震,可能由于这种压性应变积累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有利于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3)2009—11年,受日本M9.0地震的影响,山西地震带向西运动的速率有所减弱,应变率场张性变化明显,太原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平均速率下降为约2~3 mm/a,太原盆地以南的区域由SW向转为整体向南运动的格局,有恢复到1999—2007年背景运动状态的迹象。  相似文献   
243.

地球表面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可以穿透电离层泄漏进地球磁层导致内辐射带电子沉降到两极大气.因此研究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的空间全球分布特性对于分析辐射带电子的损失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使用范阿伦双星从2013年到2018年共计6年的高质量的波动观测数据,统计了NWC(19.8 kHz)、NAA(24.0 kHz)两个人工VLF台站信号的全球分布,分析了台站信号的电场功率谱密度对地理经纬度、磁壳值L、磁地方时MLT、地磁活动水平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在内磁层中,人工台站VLF信号主要沿着台站位置对应的磁力线传播,夜侧强度高于日侧,冬季高于夏季.这种日夜和夏冬差异的形成是因为夜侧和冬季的日照强度较弱,电离层电子密度较低,VLF信号较容易穿透电离层进入磁层.此外人工VLF台站信号的全球分布受地磁活动的影响很弱.这些统计观测结果给出了NWC和NAA两个重要人工VLF台站信号强度的全球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人工VLF台站信号与地球辐射带电子的波粒相互作用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244.

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法的优势,提出一种InSAR和概率积分法联合进行矿区地表沉降的精细化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InSAR时序累积沉降盆地,进而建立判别大梯度形变的约束条件,区分沉降边缘与沉降中心.对于形变较小的沉降边缘,保留InSAR结果,而对于大梯度沉降中心,则结合InSAR与概率积分模型建立矿区工作面的沉降盆地,并通过空间插值,获取地理坐标系下连续的地表沉降信息,最终得到完整的矿区地表沉降结果.论文以山东某矿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6年10月16日—2018年3月4日期间的21景SAR影像和工作面水准实测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减少水准监测工作量的前提下,获得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沉降结果,其监测能力明显优于常规InSAR和概率积分法,可有效弥补两种技术单独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中的不足,获取更为准确、可靠的矿区地表沉降信息.

  相似文献   
245.

常规高阶和时空域高阶有限差分方法广泛应用于三维标量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这两种差分方法仅利用笛卡尔坐标系中的坐标轴网格点构建三维Laplace差分算子,相应的差分离散波动方程本质上仅具有2阶差分精度,模拟精度低.本文将三维笛卡尔坐标系中非坐标轴网格点分为两类:坐标平面内的非坐标轴网格点和坐标平面外的非坐标轴网格点,系统推导出了两类非坐标轴网格点构建三维Laplace差分算子的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利用坐标轴网格点和非坐标轴网格点共同构建三维Laplace差分算子的混合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并利用时空域频散关系和泰勒展开建立差分系数方程,推导出了差分系数的通解.相比常规高阶和时空域高阶差分格式的2阶差分精度,时空域混合网格差分离散波动方程理论上能够达到任意偶数阶差分精度,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同时稳定性更强.频散分析表明:相比常规高阶和时空域高阶差分格式,在计算效率基本相同时,时空域混合网格差分格式能更有效地减小数值频散,减弱数值各向异性,模拟精度更高;在模拟精度基本相当时,混合网格差分格式能采用更大的时间采样间隔,计算效率更高.数值模拟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混合网格差分格式在提高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方面的先进性,也验证了其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46.

致密油气层的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差.针对致密储层,目前常用的氦气法孔隙度测量方法存在两个不足:器壁压变性参数G定义不明确;膨胀前压力设置普遍偏小.本次基于氦气法孔隙度测量装置岩心室的应力应变力学分析和不确定度理论分析,开发了一种面向致密储层的氦孔隙度测量方法.本次提出的方法给出了器壁压变性参数G的解析式,并基于G的解析式推导出了新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将刻度系数减少到1个,简化了刻度过程.其次,基于不确定度理论得到的孔隙度测量不确定度表明:氦气法测量致密储层孔隙度的膨胀前压力大于2 MPa基本可以将孔隙度绝对误差控制在0.5%以内.与高压压汞法孔隙度测量结果对比发现,该方法测量孔隙度的相对偏差在14%以内,远低于常规氦气法测量孔隙度的相对偏差(50%).

  相似文献   
247.
    
A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for characterizing crop canopy structure, Leaf Area Index (LAI)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monitoring the crop growth and estimating the yield. However, due to the nonlinearity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AI inversion model, there exists scale error in LAI inversion result, 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LAI product from different remote sensing dat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studies on scale effect.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Heihe Oasis,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nd the following works were carried out: Airborne hyperspectral CASI (Compact Airborne Spectrographic Imager) image and LAI statistic models were adopted in muti-scale LAI inversion.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muti-scale LAI inversion was analyzed in an all-round way. This was based on two aspects,   相似文献   
248.
基于某基坑多个沉降监测点的非等间距观测数据,对小波去噪前后的观测数据建立非等间距多点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基于小波去噪的非等间距多点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非等间距多点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适合在变形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249.
地图视觉感受是从用图者角度出发的关于地图集设计具实际指导意义的地图学理论之一。阐述了《兰州城市历史变迁图集》的特殊性质,分析了用图者对该地图集的视觉感受,并在此指导下根据用户的评价改进了该地图集代表符号、色彩和版式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50.
对于特定频率电磁波,电离层时间延迟与电子含量成正比,对电离层时间延迟建模即对电子密度建模。基于薄层模型假设,选用15阶球谐函数,将电离层划分为经度分辨率为5°、纬度分辨率5°的网格建模,反演格网电子密度,同时与CODE(centerorbitdeterminationEurope)产品比较,统计残差、评定精度。除此之外,分时间段统计2016-01海洋测高卫星Jason-2数据与模型数据间关联以求得相似比例因子k,进而评估模型精度。电离层;时间延迟;总电子含量;海洋测高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