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70篇 |
免费 | 2426篇 |
国内免费 | 47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47篇 |
大气科学 | 1316篇 |
地球物理 | 2445篇 |
地质学 | 8051篇 |
海洋学 | 2477篇 |
天文学 | 275篇 |
综合类 | 1046篇 |
自然地理 | 10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381篇 |
2021年 | 404篇 |
2020年 | 352篇 |
2019年 | 378篇 |
2018年 | 357篇 |
2017年 | 378篇 |
2016年 | 361篇 |
2015年 | 387篇 |
2014年 | 379篇 |
2013年 | 516篇 |
2012年 | 457篇 |
2011年 | 995篇 |
2010年 | 821篇 |
2009年 | 929篇 |
2008年 | 623篇 |
2007年 | 787篇 |
2006年 | 1000篇 |
2005年 | 992篇 |
2004年 | 1469篇 |
2003年 | 960篇 |
2002年 | 731篇 |
2001年 | 642篇 |
2000年 | 437篇 |
1999年 | 324篇 |
1998年 | 351篇 |
1997年 | 303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57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333篇 |
1992年 | 311篇 |
1991年 | 148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7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4篇 |
1976年 | 12篇 |
1940年 | 9篇 |
1937年 | 15篇 |
1933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0—400m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美国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统计方法,研究在有ENSO影响和去除ENSO影响的情况下,前期春季印度洋热含量如何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结果表明,在没有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热带印度洋热含量EOF分解第一模态呈东西相反变化的空间分布。印度洋东部热含量为正(负)异常、西部为负(正)异常时,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晚),印度洋上层热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热带印度洋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高低层辐散辐合,进而影响季风纬向环流的强弱,来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在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印度洋热含量CEOF(conditional 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类似于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第二模态表现为除小部分海区外,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呈一致变化的海盆模态。这两个模态对南海夏... 相似文献
53.
用三维流变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考虑了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和分层的明显变化,及断裂带东侧四川盆地及鄂尔多斯块体坚硬地壳阻挡的影响,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速度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现今构造块体边界断层上表征剪应力及法向应力等综合影响的危险度分布.结果表明,上、中地壳层危险度分布中危险度较高的地段多数与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七级以上大震区域基本一致.包括2008年汶川8.0级等大震的发震断层.通过分别对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的两种不同构造格局进行试算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地势、地壳厚度、分层与物性明显变化对汶川大震的孕育发生均起了关键性作用.计算得到的应变率强度分布图可见,高原东部整个边缘地带均接近应变率强度的陡变带.其中以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陡变最为明显,西侧应变率强度是东侧的近4倍,而且断裂带东侧应变率强度等值线衰减比西侧快.反映了汶川大震逆冲型发震断层地区独特的特征.此外,由计算得到的应变能密度分布图可见,龙门山断裂带在上、中地壳层中均位于宽度相同、其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的高应变能密度带中,在上地壳层这个带的东西两侧则是应变能密度较低的地区,而在中地壳层,其强度在断裂带东侧逐渐向东衰减,西侧应变能密度高,而东侧应变能密度较低.表明在印度板块强烈推挤作用和高原各构造块体相互制约及龙门山断裂带东西两侧特殊构造环境中,高原地壳物质向东水平运动,受到龙门山断裂带东侧介质刚性强度较大的四川盆地阻挡,使得汶川大震发震断层在大震前已积累了相当水平的应变能,并同时处于力学上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4.
福建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震源深度资料, 统计分析了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福建及邻区ML≥1.0并有震源深度参数且观测精度为1类地震1431次。 采用0.4°×0.4°网格和以0.2°为滑动步长, 统计了网格内地震的平均深度, 并绘制了平均深度等值线图。 分析结果表明: ① 福建地区地震震源深度总体上呈现东南深、 西北浅的特征, 东南沿海地区平均震源深度大于14 km, 西北地区平均震源深度小于10 km; ② 平均震源深度等值线展布大致呈NE向, 在福建南部地区平均震源深度在沿NE向展布基础上, 还受到NW向断裂控制, 断裂构造通过的地区平均震源深度相对较深; ③ 福建地区地震动力成因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5.
一座热带高产渔业水库枯水期轮虫的群落组成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3—2004年对天鹅洲和老江河两个长江故道的调查表明,该类水体的底栖动物在类群组成上与阻隔湖泊类似,以螺类和水生昆虫为主,但是有较多的流水性和冷水性种类.纵向比较表明两个故道底栖动物生物量比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48.3%-78.6%,软体动物尤为突出.底栖动物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过度渔业,二是江湖阻隔.与长江流域其他类型水体的比较表明在中等程度水文连通的水体中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软体动物尤其是双壳类的现存量明显较高.为发挥长江故道群对泛滥平原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作用,文末提出了关于合理放养和季节性通江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6.
YUAN Guotai HUANG Kaifen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Zhuozhou Hebei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0,74(3):717-720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neral resources associated with coal measures. A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of such mineral resources becomes more necess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lassific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based on composition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associated minerals. 相似文献
57.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分进行分类时,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主要采用煤岩学方法,二是采用孢粉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煤岩学方法作为标准,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的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按有机质来源和有机组分光性和形态等方面差别划分为内源有机质、次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三类。内源有机质类中分腐泥组和动物有机组,前者主要来源于菌藻类,后者则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有机体;次生有机质中区分出微粒体、有机包裹体、沥青;陆源有机质类分类术语仍沿用煤显微组分分类系统和术语。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且有机质组成特征与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质年代有关。碳酸盐岩还存在着差异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8.
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及闭合: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早古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作用 总被引:2,自引:18,他引:2
分布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被认为是原特提斯构造域最北部的构造拼合体。与其北侧具有长期增生历史的中亚造山系相比,特提斯造山拼合体被认为是各种来自冈瓦纳大陆北部大陆块体相互碰撞的产物。然而,与典型的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相比,阿尔金-祁连-柴北缘早古生代造山系包括有大量蛇绿岩、弧岩浆杂岩、俯冲-增生杂岩等,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青藏高原北部的早古生代造山系为沿塔里木和华北克拉通边界向南逐渐增生的增生型造山带。但是,增生造山模式又很难解释南阿尔金-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的与大陆俯冲有关的UHP变质岩、广泛分布的巴罗式变质作用和相关的岩浆作用,以及与碰撞造山有关的变形构造等。在本文中,通过对已有研究资料的综合总结,结合一些新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中,早古生代时期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造山作用,即增生和碰撞造山作用,其主要标志是北祁连-北阿尔金的HP/LT变质带、蛇绿混杂岩及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构造岩浆作用,以及分布在柴北缘-南阿尔金与大陆俯冲和陆陆碰撞有关的UHP变质带、区域巴罗式变质作用、深熔作用、相关的岩浆活动及伸展垮塌作用等,并建立了一个反映原特提斯洋俯冲、增生、闭合及碰撞造山作用的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59.
提出采用"自适应换站"法来解决单基线处理模式难以满足长距离动态定位的问题。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整个解算过程始终保持单基线的动态定位模式,当发现流动站与原参考站间的距离大于流动站与其他参考站间的距离时,自动更换周围最近的参考站作为新参考站;对换站前后的数据设置一定时间的重叠段,利用等价消参法将换站前后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自适应融合,以保持整个解算过程的连续性。通过对实测机载数据的解算,证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克服因载体飞行距离过远而导致的定位精度下降,而且能够避免因换站所引起的前后解的不连续,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定位精度约为2 cm。 相似文献
60.
在我国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均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以其无人化、全自动化、高效率化、高分辨率化的优势,成为航空遥感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简述了法门寺景区1:2 000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实际生产,以实践为基础对无人机航拍摄影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并通过对成果数据的精度分析,验证了无人机航拍摄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