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48篇
  免费   24396篇
  国内免费   13329篇
测绘学   10543篇
大气科学   7200篇
地球物理   9976篇
地质学   36867篇
海洋学   10476篇
天文学   608篇
综合类   4323篇
自然地理   7580篇
  2025年   130篇
  2024年   2034篇
  2023年   2216篇
  2022年   3702篇
  2021年   4302篇
  2020年   3607篇
  2019年   4058篇
  2018年   3424篇
  2017年   3232篇
  2016年   3380篇
  2015年   3856篇
  2014年   3670篇
  2013年   4397篇
  2012年   5004篇
  2011年   4847篇
  2010年   4862篇
  2009年   4551篇
  2008年   4338篇
  2007年   4057篇
  2006年   3990篇
  2005年   3236篇
  2004年   2378篇
  2003年   1686篇
  2002年   1770篇
  2001年   1646篇
  2000年   1297篇
  1999年   575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14篇
  1976年   11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垂直尺度特征是水下航行体目标区别于常规尺度模拟目标的重要特征。针对小孔径基阵目标尺度估计需求,提出了一种体目标垂直尺度估计方法,通过实测的水下航行体缩比模型高频回波测试数据进行垂直尺度估计。结果表明:能够通过小孔径基阵实现对水中航行体的尺度特征进行有效估计,并且发射信号的形式变化会有不同的特征表征结果。实验初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2.
针对海底复杂地形地貌场景,以及自主水下潜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航行时存在扰动,搭载大量程侧扫声呐设备进行广域快速搜探时,采集的侧扫声呐数据在生成图像时,存在严重的瀑布图畸变、增益失衡、亮暗不均的问题,难以直观呈现海底地形地貌。结合侧扫声呐成像原理、侧扫声呐设备特点、AUV 运动传感信息、图像处理方法,提出融合运动特性与海底基线提取的畸变校正方法、融合侧扫声呐设备特性的垂向增益校正方法、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的亮度校正方法。实验表明,所述方法可清晰呈现地形地貌信息。  相似文献   
983.
针对声呐对水下小目标探测时目标特征少,常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 YOLOv5 目标识别算法为基础的连续帧识别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连续帧数据提取模块以及轻量的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提取声呐连续帧信息,提升了 YOLOv5 算法的识别能力。湖上前视声呐时序数据集算法验证试验表明,在几乎不增加推理时间的前提下,改进算法的平均检测精度比 YOLOv5 算法提升了 13.7%。该改进算法预期可在水下小目标自主检测任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984.
晚第四纪柴达木盆地盐湖成盐期与冰期对比方案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和一里坪盐湖共计6个中更新统—全新统含盐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铀系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测定其成盐年代,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盐类矿物种类.察汗斯拉图D19剖面芒硝和石盐层的铀系年代为(231.5±19.5)~(239.5±40.4)ka BP,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早期;昆...  相似文献   
985.
冈底斯南缘泽当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文章根据泽当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质特征,结合地质剖面测制和岩石学、矿物学研究,对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进行分类,将典中组火山岩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过渡相和火山沉积相。根据火山活动喷发旋回特征,将研究区典中组火山作用分为下亚旋回和上亚旋回,下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4个喷发韵律,上亚旋回包含3个喷发期次、6个喷发韵律。根据火山岩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及其相互叠置关系,在研究区识别出1个破火山机构,2个层状火山机构,即结巴乡东破火山机构、多颇章西层状火山机构和擦结日层状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986.
大水金矿田由大水、贡北、格尔托3处大、中型金矿床组成,经过30年巨量探矿工程的投入和持续有效的勘查与研究,整体达到了详查程度,累计查明金资源量约130 t,为典型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理想基地。通过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断裂构造、成矿侵入岩等控矿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以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灰岩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容矿脉岩及其所赋存矿体的规模,以大水特大型金矿明显优于贡北、格尔托中型金矿,大水金矿主要以NWW向压扭性主干断裂与近SN向放射状张性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厚富主矿体,贡北以EW向、格尔托以NNW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主矿体的分布;中酸性岩体及其派生的酸性岩脉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容矿花岗闪长岩(斑)岩脉及其蚀变方解石大脉在陡倾断裂破碎带中的集中分布,往往指示厚富金矿体的赋存地段。通过3个矿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资源量分布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以大水较贡北、格尔托为大、为富,大水、贡北、格尔托金矿的主矿体资源量分别占矿区的75. 62%、78. 51%和79. 58%,且由普查到详查,主矿体资源量占比有所变化,如大水金矿由70. 59%增加到75. 63%,贡北金矿则由88. 24%降低为84. 16%。  相似文献   
987.
利用新一代GPM 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产品以及NCEP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海(陆)-气界面热通量和风场等资料,对超强台风\"利奇马\"(1909)强度变化和降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9年8月4日14:00至9日02:00,显著减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SST为29.6~30.4℃的海域为\"利奇马\"提供的感热和大量潜热以及\"利奇马\"环流东侧极为强盛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向其输送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使\"利奇马\"强度呈显著增强的趋势。2019年8月9日08:00至13日08:00,随着\"利奇马\"逐渐靠近陆地并登陆,显著增强的垂直风切变、\"利奇马\"从海洋(陆地)获得的潜热显著减小并且同时失去感热、\"利奇马\"环流东侧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显著减弱、对流层中低层干冷空气侵入\"利奇马\"环流以及\"利奇马\"登陆后受到陆面摩擦,使\"利奇马\"强度显著减弱。(2)当\"利奇马\"处于中等强度以上的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时(垂直风切变≥5 m/s),无论其移动缓慢(移速<5 m/s),还是移动快速(移速≥5 m/s),垂直风切变对其内(距台风中心100 km半径范围)、外雨带(距台风中心100~300 ...  相似文献   
988.
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分析的技术手段,对中国宁德(ND)、厦门(XM)、漳浦(ZP)、南澳岛(NAD)、湛江(ZJ)、海口(HK)与北海(BH)的7个野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的野生黄鳍棘鲷群体呈现出中等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特征,48个黄鳍棘鲷样品的控制区序列长度为580 bp,单倍型数目为44个,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996和0.017 30。7个野生黄鳍棘鲷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 28~0.029 8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8 41~0.545 86,北海群体和其他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比为83.34%,大部分遗传变异发生在组群内;但北海群体与其他6个群体分为两个组群后,组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比为42.66%,两个组群间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基于Kimrua距离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显示北海群体聚为一个分支,另外6个群体聚为一支。基于TCS network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中44个单倍型混杂在一起,未按照水系格局和地理距离进行分布,表明黄鳍棘鲷群体间未形成多个单系群。本研究可为中国东南沿海野生黄鳍棘鲷群体的种质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9.
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海洋渔业碳汇的重要组成,开展其碳汇研究对服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积极的作用.福建省的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居于全国前列,对其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及潜力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2015至2020年度《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海水贝藻类养殖数据,估算了2014年至2019年全国及福建省海水贝藻类养殖碳汇强度,...  相似文献   
990.
西藏萨嘎地区布朵淡色花岗岩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属北喜马拉雅造山带的花岗岩。本次研究的萨嘎布朵淡色花岗岩,具高SiO2(72. 26% ~ 73. 05%)、富Al2O3(14. 61% ~ 14. 98%)、高K2O(3. 65% ~ 4. 09%)和Na2O(3. 47% ~ 3. 76%)、低P2O5(0. 09% ~ 0. 12%)的特征,K2O/Na2O = 1. 00 ~ 1. 08、A/CNK = 1. 18 ~ 1. 24,属高钾、过铝质钙碱性S型花岗岩。岩石微量元素变化较大,∑REE = 98. 87 × 10-6 ~ 124. 51 × 10-6、LREE/HREE = 11. 24 ~ 16. 12、Rb = 187 × 10-6 ~ 234 × 10-6、Sr = 311 × 10-6 ~ 409 × 10-6、LaN/YbN = 19. 96 ~ 40. 28、δEu = 0. 89 ~ 0. 99。布朵淡色花岗岩结晶时间为16. 15 Ma,与区域上的其他的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时间一致,均是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代表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期的产物,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